复杂检索 学校首页 投稿

【人民网】北京农学院:开好讲好乡村振兴“大思政课” 培养知农爱农新型人才

时间:2024-02-05 作者:人民网 来源:人民网 浏览:

北京农学院作为一所市属农林院校,“乡土”气息浓厚,与现实联系密切,具有讲好大思政课的“肥沃土壤”。学校始终坚持以强农兴农为己任,以培养知农爱农新型人才为中心。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学校立足办学特色和专业优势,通过建设乡村振兴“大课堂”、搭建乡村振兴“大平台”、汇聚乡村振兴“大师资”、开好讲好乡村振兴“大思政课”,组织引导师生把论文写在京华大地上,把成果凝结在农民的收获里。

一是建设乡村振兴“大课堂”。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创新开展多元制递进式“3+1”人才培养模式,压实筑牢实践教学的“大课堂”,专门拿出1年时间组织全体学生走出校园,走向农业、走入农村、走近农民,在田间地头、场站基地、农业企业等“大课堂”中进行“摔打磨炼”,厚植“三农”情怀,增强实践本领。在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北京赛区)决赛中,学生申报的《农业产业化新模式》等一批取材于“田间地头”的作品,获得4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59项三等奖,取得历史性突破。同时,学校通过组织开展“新生入学劳动教育”“师生同种一片责任田”“同采丰收果”“四季丰收节”“尚农文化节”等一系列特色“大课堂”,教育引导学生学农爱农、强农兴农。近年来,学校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6%以上,本科生涉农专业行业内就业率保持在80%以上,为服务新时代首都发展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输送了一批高质量的知农爱农新型人才。

二是搭建乡村振兴“大平台”。为落实中央和北京市委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部署要求,学校发起成立京津冀农林高校协同创新联盟。三地高校联合发布“服务乡村振兴十大举措”,三地高校学生联合倡议同上一堂乡村振兴“大思政课”。学校通过建设教授工作站、科技小院、博士农场、大学科技园等平台,推动校地、校企、校院协同,共同搭建“大平台”;整合校内外资源,把学校千亩农场、万亩林场以及300多个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全部打造为行走着的乡村振兴“大平台”。2023年暑期,学校依托乡村振兴“大平台”,全面参与首都师生服务乡村振兴行动计划,共组织450支实践团队2500多名师生奔赴北京各区和京外22个省市乡村振兴一线,把这堂行走的“大思政课”开在“三农”一线、田间地头,实现学生与“三农”零距离接触,强化学生学农爱农、强农兴农使命担当。学校入选首都高校师生服务“乡村振兴”行动计划,团队数量和获奖数量居全市高校之首。

三是用好乡村振兴“大师资”。学校落实党管人才要求,坚持以乡村振兴“大事业”聚才、用才、成就人才,通过创新开展农业科技“揭榜挂帅”机制、农业推广教授聘任机制,组织开展“红色1+1”师生党支部与农村党支部对接共建,参与“百师进百村”“人才京郊行”行动等,组织广大教师在“三农”一线、田间地头做给学生看、带着学生干、帮着农民赚。例如,为了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学校植物科技学院农学系教师、党支部书记赵波副教授带领一批研究生、本科生,常年奔波在京郊田间地头从事甘薯技术研发推广,实现了北京地区甘薯新品种全部更新换代,产量从每亩1500公斤增加到每亩3000公斤。文法与城乡发展学院高程达教授带领青年教师和研究生组建平谷“生态桥”团队,开展桃枝废弃物转化有机肥技术集成与示范,使桃农化肥使用量减少三分之一以上,每亩地为农民节省开支2000元。学校申报的师生服务乡村振兴案例连续3次入选教育部省属高校精准帮扶典型项目,连续两届入选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最佳减贫案例。广大师生通过一堂堂有特色、有深度、有成效的乡村振兴“大思政课”,涵养了深厚的“三农情怀”,增长了强农兴农的能力本领。

“新时代,农村是充满希望的田野,是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学校将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践行强农兴农时代使命,教育引导广大师生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打造具有“首善标准、红色基因、北农特色”的乡村振兴“大思政课”,努力培养一批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发展得好的知农爱农新型人才,以实际行动回答好“强国建设、北农何为”这一重要时代课题。

http://m.people.cn/n4/2024/0204/c305710-209499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