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检索 学校首页 投稿

“让学生成为用得上的人才”——记 “北京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获得者刘克锋

时间:2013-09-25 作者: 来源: 浏览:

 

   刘克锋,男,1955年出生,党员,研究员。现任北京农学院城乡发展学院院长、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兼任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高校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优秀农业科技工作者、科技套餐工程突出贡献专家、主持“基于都市型现代农业高等职业教育的《观光农业系列教材》建设”项目,获北京市教育委员会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牛粪无公害处理及有机肥生产技术推广”项目获得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奖三等奖;“畜禽粪便无公害资源化利用研究”获得中华农业科技奖三等奖;“畜禽粪便无公害资源化自主创新技术系统集成研究及其利用”获得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以及学校“三育人”先进工作者、教书育人标兵等光荣称号。

从教三十多年来,刘克锋老师以实践教学为突破口,在学校率先试行“3+1”教学模式,强化大学最后1年的实践实习,先后在美国、荷兰、瑞典等国以及广东、云南、海南等地建立农业实习基地,开拓学生视野,增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学生海外实习被人民网、京华网等媒体报道,引起广泛社会影响。

呕心琢璞玉沥血育新苗

初见刘克峰老师,是在一个下午,他戴着眼镜正在办公,在采访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里,他始终保持着微笑,等记者略有局促地将准备的问题一一道出,刘老师耐心又和蔼地跟我们聊了起来。“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说得是教育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但是刘老师这些年的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就是在一点一滴地分解它的复杂性,挑战它的艰巨性。

刘克锋老师在学校率先试行的本科“3+1”人才培养模式,效果显著,现在广泛推行,“大学学习的目的也是为了将来可以更好的服务社会,我觉得毕业前踏踏实实的一年实习就是个很好的从校园走进社会的过渡。”刘老师解释道。在2012年7月“卓越园艺师”、“卓越兽医师”这两个在农学院的新鲜名词传来的时候,相关专业的老师学生们纷纷研读政策,制定培养方案,刘老师也不例外,在城乡发展学院的2011级学生中启动了该培养计划,切实强化实践教学,明显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刘克锋主持的《都市型现代农业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项目获北京农学院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他主持的《以“重质量、多实践、促教学”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实习实训体系建设》项目曾获北京农学院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他承担的《基于都市型现代农业高等职业教育的< 观光农业系列教材>建设》项目获北京市教委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这些荣誉和光环在刘老师看来,更多的是一种认可和嘉奖,他更关心的是什么才是社会的急需人才,如何才能为学生应时代需要,按社会欠缺量身打造培养方案。于是他根据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及时组织调整专业设置,城乡发展学院2009年成功申报了农村区域发展专业、2012年成功申报了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如今,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已经展现出它的重要。提到新增的本科专业——会展专业与经济管理专业,刘克锋说:“这是应时代潮流而生的专业。”这一学科的教材是三年前由他和几名专业老师组成的专业团队一手打造的,丰富了目前国内会展与经济管理方面的教学资料。同时,刘老师带领城乡发展学院调整和优化园林工程技术、观光农业等8个原有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突出专业教育特色化和实践教学体系化;继续教育学院先后增设了旅游管理专科专业,工商管理本科专业以及会展经济与管理本科专业,稳定招生规模。通过专业调整,为都市型现代农业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

生动演绎理论 激情感染学生

刘克锋主讲的《环境科学概论》与《土壤肥料学》两门课程理论性很强,他却总能结合丰富的案例化枯燥为生动,深入浅出,给学生很大的启迪。“听刘老师在课堂上娓娓道来,是一种享受,不仅可以了解很多自己平时接触不到的知识,还能引发很深的思考。”不止一个学生如此说。

不仅在课堂上如此,针对人们环境保护意识日益淡薄的情况,他还结合专业知识体系,在学校进行环保主题讲座。刘克锋对环境科学的发展有着深厚的感情,他把对环境科学的热情传递给学生们,并对青年学子寄予了深切期望。当谈及开设《环境科学概论》这门课的初衷时,刘克锋仿佛有说不完的话:“学校开设的这门课程是立足基础的应用型学科,学习这门课对任何专业的学生都很有必要,因为环境问题是我们全人类共同面对的问题,学环境、懂环境、爱环境,从环境法律、环境伦理、环境道德到环境意识层层递进,我们不能仅靠法律的约束,更希望每个大学生都有这种意识,真正的美好是善待生命中的一切,包括一草一木、一块石头,这样的生活不是很美好吗?”

对于每个大学生都要经历的实习,有多少是真正能够成为自己就业的助推剂,这是刘老师经常思考的问题。“目前城乡发展学院组织学生参与的实习实训最长为一年,最短也要两到三个月,充足的时间,保证了学生能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摸索和学习,避免通常意义上的走马观花式的实习,”刘老师说道,“另外就是实训内容上的不同,通常情况下的实习,学生在进入实习单位后,由于时间、技术等原因,根本不能深入到真正的工作中去,只能停留在观摩的层次,而城乡发展学院组织学生参与的实践教学,则是通过校企合作,在有较充足时间的保证下,让学生从根本上进行角色适应,直观的深入到企业中,通过实实在在的工作感悟出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并在实训中对专业知识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拓展。”这就让越来越多的学生在实践中真正增长了才干。

虽然刘克锋老师承担着繁重的本科教学工作,始终走在教书育人第一线;虽然他仍在忙着城乡发展学院8个专业的实验室、温室建设;虽然他同时指导着近10名本科生、研究生的课业……但刘克锋仍兢兢业业地完成了一系列教学改革项目。在近5年时间里,他完成校级教改重点课题《农业院校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理论构建与实践研究》,主持编写了高职特色教材1套共16部,现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十二五”规划教材2部,主编都市农业特色教材1部,主编本专科教材共10部,发表教改论文3篇……他坚持把多年来刻苦钻研形成的农业新技术、新成果、新品种反哺于新农村建设、奉献于京郊大地。他还主持完成科技部、北京市科委、农委、教委等10余项科研和推广项目,获得6项省部级奖励及国家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培育新品种10个,共发表著作10部,论文40余篇。他将自己的科研成果服务社会,帮助延庆、顺义、门头沟、通州等地解决动物粪便无害化处理,取得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

心系教学工作 情牵莘莘学子

学校的学生都知道城乡发展学院的毕业实习和专业实习很“豪华”——可以出国实习,这正是刘老师的又一“育人战略”——开放办学,构建多元化教育教学格局。

刘克锋认识到实践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他所在的城乡发展学院先后与美国斯波坎学院开展中外合作转学分项目与北京林业大学共同开展农业推广硕士培训工作。继续教育学院积极与昌平职业学校合作,定向培养学生,并开办北京市基层林业人员绿化美化基本技能培训班;与北京市林业局共同开展场站长培训,连续5年为农业部中国农学会开展赴美农业研修英语培训班等各类培训班42期,累计培训2万多人。

不仅如此,他还通过境外、京外、北京三个层面建立实习实训基地53家,先后在美国、荷兰、瑞典等国建立农业研修基地;在广东、海南、云南、内蒙古等地设立实习实训基地;在北京与物美集团等企业加强校企合作。近年来,先后有300余名同学赴广东等地实习,110余名同学赴美国、荷兰等国进行农业带薪实习,学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6%以上。

“面对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要求的不断提高,为了能够让我们的学生成为用得上的人才,根本上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我们必须开展实践教学,只有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行业运作之中,才能够让他们学到用得上的知识,也许在实训过程中工作内容会枯燥一些,也许实训条件会苦一点,但是,正是这一点一滴的吃苦、重复,让我们的学生的基本功变得更加扎实。”刘老师在今年给毕业生的寄语中写道:“希望学生们怀着宁静的心态探索未来的道路,借以青春的名义开始未来的征程。”这正是一位老师最原始最质朴也最伟大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