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检索 学校首页 投稿

北农师生热议“两会”报告 用科技和人才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1-03-12 作者:宣传部 来源: 浏览:

近日,我校广大师生纷纷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体,及时关注“两会”动态,掌握“两会”热点,了解“两会”内容,学习“两会”精神。

学校宣传部组织“学‘两会’报告,思自身工作,谋学校发展”专题学习交流。围绕“两会”报告中提到的“疫情防控、打赢脱贫攻坚战、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完善人才评价机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等内容,组织师生深入学习研讨。各学院师生结合自身工作、学习,紧密围绕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进行了广泛而热烈的讨论。

两会”报告中指出:“开展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控。继续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力度。推进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让我们生活的家园拥有更多碧水蓝天。”

植科学院副教授张卿:

开展农业领域核心技术攻关是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作为农业科技工作者,我将秉承学校“将论文写在京郊大地上”的优良传统,始终坚持“兴业富民和强农兴农”为己任,充分发挥自身的果树专业特长,深入农业农村的最基层和果园的第一线,将最新最实用的现代农业科技成果给企业和果农,为果树产业高质量发展和农民富裕做出贡献。

经管学院副教授、农经教师党支部书记田淑敏:

拥有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想。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生态观、大局观、系统观,节约利用资源,比如节约用水、光盘行动等等。在科研和社会服务过程中,合理编制规划,节约集约利用各类资源,合理配置,建设美丽乡村,促进京郊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

文发学院教授苟天来:

突破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是当前乡村振兴的关键,也是提升农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当前种子技术、生态环境技术、极端气候变化、动植物疫病防控问题都是制约农村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我们在从事农业农村发展社会化服务的过程中发现,农业优质优价体系尚未全面有效建立,不建立优价的体系,提农业的质就成了无源之水;不把农业的质提上去,农业要实现优价则无持续保障。

生资学院学生王子平:

我的专业是应用化学专业,也与农业对口,主要做一些农药和环境方面的研究。在实验室中我做的是晶体研究方向,在未来,生成好的晶体可以用于食品以及各方面的农药残留检测,这个方法不仅可以很好的检测出农药残留,而且对环境良好,不同于以往检测农药需要大量的试剂从而污染环境。

植科学院学生王晶晶:

我认真收看了本次“两会”的新闻专题报道,作为农业高校的学生,密切关注有关我国农业的问题。我一定要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并把课本上、实验室里的知识与农业的实际相结合,做到能与基层农民紧密相连,紧跟党和国家的政策走。相信中国一定会在不远的未来成为世界农业强国,农民生活富足而幸福,农业生产高科技高效率高产出,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

植科学院学生孙玉莹:

认真学习贯彻两会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农业发展已是国之所急,开展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正需要农学类科研人才的努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是在核心领域实现重大突破的先决条件,作为农学类研究生,我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未来为祖国的农业发展添砖加瓦。

植科学院学生王凯丽:

生态文明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生态文明的保护和修护责任重大、任重道远。作为农学专业的我们,更应该关注生态环境,严格把控转基因作物的种植,加强对动植物疫病的研究,使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相结合,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守护好我们生活的家园。

植科学院学生梁晶晶:

目前农村种植业不合理发展带来的许多环境问题,塑料棚膜使用量增多和随意丢弃,难以降解;农药化肥的随意使用严重改变了土壤物理性质等。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农业科研工作者努力攻关核心技术,在防控农业疫病等问题时,探究更好的模式,主要在防,培育抗病品种,改善作物生长环境因素,进而有效减少化肥农药污染物的产生。其次,加强对农业专业技术培训的宣传力度与农业专业技术知识的普及力度,并且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民培训体系。在智能手机普及,网络直播盛行的年代,可以通过这些新途径培训农民学习专业技术。

两会”报告中指出:“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实施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完善项目评审和人才评价机制,切实减轻科研人员不合理负担,使他们能够沉下心来致力科学探索,以‘十年磨一剑’精神在关键核心领域实现重大突破。”

动科学院副教授李艳玲:

作为一名教学科研工作者,我感到非常振奋人心,对于科研人员来讲,能够卸下负担,真正致力于科学探索才能够取得更大的研究成果和重大突破,我们今后的科研方向将重点放在科技创新上,并且能够将科研成果运用在生产中,推进畜牧业的健康稳步发展。

动科学院教授董虹:

作为农学院科研型教师,在从事科研工作的过程中一定要沉得下心。我们的科研首先是要对应国家和首都科技发展,选择产业领域和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科学研究的方向,做到“研以致用”。国家为保障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相继出台了系列政策以保障养殖业的健康发展,而这些禁抗和减抗、限抗政策,也正为我们从事中兽药研究的人员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因此我们也应该抓住这个机会,以畜牧养殖业健康发展为中心,围绕中兽医药“治未病”根本核心和基本理念,为从源头保障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研发具有疗效确切的能治疗动物细菌性和病毒性疾病的中药,以及开发具有调节免疫促生长的中药饲料添加剂产品。

植科学院副教授张卿:

科技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是应对许多全球性挑战的有力武器,也是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而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根本源泉在于培养更多创新型的人才。作为首都高水平应用型农林大学的教师,肩负着现代农业领域高质量发展创新和创业人才培养的重任,努力将乡村振兴的总需求变成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将乡村振兴的主战场变成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大课堂,将乡村振兴的大舞台变成创新型人才创业的沃土。

植科学院副书记、学生工作副院长牛奔:

优化识才、爱才、用才的培养机制,为护才搭建平台,提供良好的生长“土壤”。要为创新人才营造宽容失败的氛围。在实践创新中,错误在所难免,失败亦是兵家常事。定准目标,多开展学术讨论和学术批评,在宽松、团结、互相监督激励的环境下开展工作,建立容错机制,让科技人员有尊严、无顾虑地从事科学研究。在全社会宣传掌握关键核心技术人才的极端重要性,弘扬大胆质疑、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积极营造鼓励大胆创新、勇于创新、包容创新的良好氛围,给关键核心技术人才创造更多的机会。

文发学院教授苟天来:

完善农业科技项目评审和人才评价机制对于提高科研人员对农业农村发展的贡献至关重要。需要统筹引领方向和下放权利结合,各类奖项可以多设置,统筹引领科研和服务方向,处理好研究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长期绩效考核和短期绩效考核、本土人才和外来人才、体制内人才和体制外人才的差异化评价机制。在未来乡村振兴服务中,充分挖掘和培育本土人才,发挥本土人才的力量也是服务工作的重中之重。

两会”报告中指出:“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大技能培训力度,分层分类加强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继续支持脱贫地区增强内生发展能力。”

植科学院副书记、学生工作副院长牛奔:

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起步之年。2016年至今,我院师生助力乡村振兴实践团远赴河北省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助力脱贫攻坚,五年实践,百余学生。一千多里路,二十七个村。及时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问题。我院将继续秉承优秀传统,做好脱贫攻坚成果的巩固工作,护好果实,继续结籽开花。学院师生将立足新阶段、认清新形势、肩负新使命,加强学习研究,传承脱贫攻坚的好经验好做法好作风,加大实践力度,优化完善工作方式,提高推进乡村振兴的能力和水平,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再立新功。

经管学院副教授、农经教师党支部书记白华:

2021年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刚刚开完,2021全国两会又给人们注入新的动力。作为农业院校专业教师,我们要始终坚持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深入农村,以切实解决农民增收致富、乡村振兴建设的实际问题为目标,不断创新帮扶农村、农业、农民的方式方法,壮大帮扶规模、增强帮扶能力,提升帮扶效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园林学院教授黄凯: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当前一项重要任务。我们将发挥专业优势,因地制宜充分挖掘乡村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把乡村旅游与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进一步助力乡村振兴,以科教、产教融合提升乡村地区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促进乡村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借助作为朝阳产业的旅游、康养服务业,促进人力资源开发与地方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有效对接促进乡村经济社会发展。

文发学院教授苟天来:

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脱贫攻坚工作,是未来要谋划的重要内容。衔接脱贫攻坚不只限制于增收上,还要注重治理有效、乡风文明、生态宜居等多项建设内容,是一项系统化工作。未来我的工作将继续推进如何衔接脱贫攻坚的研究,在东西协作、部门帮扶研究以及乡村振兴社会服务方面贡献自己的力量。做到既要顶天立地研究政策,又要脚踏实地开展社会服务。

植科学院学生李蓉:

2021年,作为“十四五”开局之年,我们要继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2020年,我国粮食生产喜获“十七连丰”,新的一年我们要继续为“十八连丰”而努力奋斗,作为农学学子,作为新时代的有志青年,无论哪种身份,都要求我们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新时代拼的不是体力而是脑力,科技创新是第一生产力,没有知识与思想,何来创新?在校内,我们要扎实学好基础知识,并能在课外实践中将所学的理论转化为实践;在校外,我们可以利用假期实践主动到发展较为落后的农村,为村民们开展当地种植的农作物的知识讲座,尽力帮助他们排忧解难。路虽远行之将至,事虽难作则必成。为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继续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