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检索 学校首页 投稿

深化作风建设 推动高质量发展

努力打造首善标准、红色基因、北农特色思政金课


时间:2023-03-18 作者:马克思主义学院 宣传部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浏览: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四年前的今天——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对思政课改革创新做出部署、提出要求,为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指明方向、提供遵循。北京农学院党委始终牢记总书记要求和嘱托,把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抓实抓好,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思考农业院校的思政课改革创新“改什么、怎么改”,积极探索适合首都农业院校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需求的思政课改革创新路径,将思政课“红”的底色与农业院校“绿”的特色深度融合,打造“首善标准 红色基因 北农特色”思政金课,取得了明显成效。

加强顶层设计,建章立制引领“红绿融合”

学校党委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市委关于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部署和要求,紧密结合首都高等农林教育办学特色和强农兴农人才培养需求,对思政课改革创新的着眼点、发力点、落脚点进行统筹谋划和规划实施,通过建章立制推动学校思政课教学工作建设,将“红”的底色与农业院校“绿”的特色紧密结合。学校党委颁布了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五年规划,其中明确强调要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等主题,鼓励和支持教师每年参加农村社会考察和社会实践,在“三农”发展的广阔大地上学习和积累思政课教学素材。制定实施了深化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强调要结合学校都市型现代农林高等教育特色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要立足学校校史校情和行业背景,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等内容融入课程内容。出台了推进思政课质量保障工程实施办法,推进思政课教学效果与办学特色和农林人才培养需求紧密结合,培育和打造具有北农特色、北农味道的思政课。

发挥示范效应,上下联动推动“红绿融合”

学校领导班子带头讲思政课在首都高校率先做到了“两个100%”,即领导班子参与率100%、课时达标率100%。特别是学校党委书记带头、全体院领导跟进,为北农青年学生讲授生态文明、乡村振兴、脱贫攻坚、“三农”发展、北大荒精神等“绿色课程”,及时将“三农”相关主题、元素融入形势与政策课中,带头将农业院校的“绿元素”融入思政课教学的“红课堂”;全体思政课教师积极响应,特别是一些原来具有农科背景、后期转岗思政课教学的教师,变“先天不足”为“后发优势”,全面、深入地将党的二十大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等主题内容融入思政课程,带动全体思政课教师做到“红绿融合”;学院在昌平区、平谷区等乡镇村建立思政课教学实践基地,思政课教师主动深入“三农”一线调查研究、了解农情民意,将课堂教材中的理论知识与“三农”一线、田间地头的绿色元素有机结合,增强“红绿融合”教学效果。

注重以评促进,全方位评教保障“红绿融合”

不断建立健全领导评、督导评、同行评、学生评的思政课教学“四级评教”体系,在重点评价思政课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基础上,同时注重学校“绿色元素”融入思政课教学情况及其效果。近年来,党委书记和院长坚持每学期至少一次调研督导思政课建设、至少一次听取思政课建设专题汇报、至少一次深入课堂听课评课;建立校院两级思政课教学督导,教学督导每学期听课评课门类全覆盖,每学年至少开展一次教师和学生代表面对面征求意见;构建同行评教体系,教研室主任每学期听课范围覆盖本教研室教师开设的所有课程,普通教师每学期至少听课一次;构建学生评教体系,坚持每学年开展一次思政课教学质量满意度问卷调查、每学年召开一次学生代表座谈会、每学年开展一次学生评教打分。通过全方位评教,及时为思政课教学把脉问诊,全面促进思政课教学质量提升,同时也推进思政课教学内容与农业院校特色、现代农林人才培养需求紧密结合,督促和保障“红绿融合”。

坚持以讲促学,理论宣讲促进“红绿融合”

立足学校鲜明的农科特色,抓住党史学习教育契机,依托思政课教师党员骨干组建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团、党的“三农”思想宣讲团,设置“党的三农思想历史演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土地改革”“全面从严治党在农村党组织落实落细”等宣讲主题,面向广大师生开展宣传宣讲。为了保证宣讲效果,组织开展“红绿融合”式学习和实践,将党的创新理论与生态文明建设、“三农”发展政策、乡村振兴战略等一体学、贯通学,学校党委及时将涉及“三农”发展、乡村振兴等主题的理论中心组学习扩大至全体思政课教师。宣讲团成员先后在学校处级干部读书班、党校培训班、大学生理论社团、研究生课程班、形势与政策课堂、相关二级学院以及“三农”一线等场合广泛开展专题宣讲活动,先后共开展宣讲40余场次,覆盖师生和基层群众1万余人次,进一步坚定了师生学农爱农、强农兴农的信念和信心。党史学习教育北京教育系统第三指导组对我校进行督导时,对我校组织开展党的“三农”思想宣讲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强化效果导向,成果凝练突出“红绿融合”

思政课教师将“红绿融合”融入实际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实践中,将理念转化为成果和效果。近年来,思政课教师指导的作品《脱贫攻坚》《用历史思维看待“三农”》两次荣获全国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竞赛北京赛区一等奖;主持申报的《“四史”教育融入高等农业院校思政课教学长效机制研究》荣获市教委“本科教学改革创新项目”“四新”建设重点项目,《新时代乡村振兴中基层经济民主制度供给研究》项目获批北京市社科基金项目;编写的《农耕文化与农耕文化教育》获得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十四五”规划教材首批立项,著作《精准扶贫案例解析》被国家新闻出版署纳入2020全国“农家书屋”重点目录;申报的教学课例《建设美丽中国》荣获市委教育工委“永远跟党走”大中小学思政课优秀教学课例征集展示活动一等奖;思政课教师调研起草的《利用数字经济和技术优势加快推进我市红色资源数字化提升保护利用和宣传水平》政策建议报告,得到市领导批示,被纳入《市长参阅》。这些“红绿融合”特色鲜明的成果,很好地反哺和支撑了思政课教学,增强了思政课的“农味儿”,适应了北农学生的“口味儿”。根据近三年问卷调查显示,在校学生对思政课教学满意度逐年提升,分别为95.76%、96.67%、98.47%,人民网、光明网、高校思政网等,对我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做法和经验进行了相关报道。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学校深化作风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学校党委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在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指引下,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团结带领广大思政课教师持续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全力打造具有首善标准、红色基因、北农特色的思政金课,教育引导广大北农青年学生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努力成为可堪乡村振兴重任、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