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党委日前下发了《关于开展向金文林教授学习活动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在全校开展向金文林教授学习的活动。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北京市突出贡献专家、中国作物学会常务理事、北京作物学会副理事长、我校学术带头人金文林教授,于2007年4月15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协和医院不幸逝世,年仅51岁。金文林教授英年早逝,引起全校师生的震惊和悲痛。
《决定》指出,向金文林教授学习,就要学习他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高尚师德。金文林教授以真诚的爱心和责任心,严格要求学生,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和师德风范激励学生,以博学笃行和精湛技艺引导学生。他赢得学生们的敬佩和爱戴,2003年被评为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
《决定》指出,向金文林教授学习,就要学习他潜心钻研、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金文林教授甘于寂寞,不受干扰,脚踏实地,锲而不舍,在红小豆遗传基础及新品种选育研究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学校作物遗传育种学科建设和教学改革做出了重要贡献。“放下架子,提升境界,方能解小豆之谜;腾飞理想,静思章法,才可驾科海之舟。”这是他从事工作的座右铭和开展科学研究的感悟。他和他的科研团队育成“京农”系列红小豆新品种,开创红小豆科研成果应用的崭新思路和途径,还构建了自育新品种的DNA指纹图谱,为保护我国小豆新品种权奠定基础。“京农”系列红小豆品种得到了日本红小豆专家和高端市场的高度认可,他也因此被日本同行誉为“中国小豆研究第一人”。
《决定》指出,向金文林教授学习,就要学习他不断探索、勇于改革的创新精神。金文林教授坚持实践第一的原则,主动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农学专业实践教学,将分散的实践教学系统化和科学化,首创的《农事学》实践教学体系,成为全国高等农业院校独具特色的实践性课程。他主持完成了国家、北京市等多项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4次荣获市级优秀教学成果奖,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领域取得创新性成果做出了成绩。
《决定》指出,向金文林教授学习,就要学习他心系“三农”、科技富农的服务精神。金文林教授致力于红小豆科学研究方向明确、坚持不懈,积极推进成果转化,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推广“京农”系列红小豆新品种累计40万亩,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了扩大利润空间,保证出口红小豆的竞争力,他起草多部红小豆生产标准化的北京市地方标准,填补我国在红小豆标准化方面的空白,取得了红小豆技术质量标准领域的话语权。
《决定》要求,各单位要组织教职员工学习金文林教授的先进事迹,各党总支要以支部为单位组织党员开展一次“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做人民满意的优秀教师”的专题学习讨论活动。植物科学技术系要召开专题座谈会,切实加强作物遗传育种学科建设。
《决定》要求,全校师生员工要以金文林教授为榜样,继续发扬“艰苦奋斗、勤于实践、崇尚科学、面向基层”的光荣传统,坚定信念,恪尽职守,开拓创新,敬业奉献,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不断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为促进学校跨越式发展,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