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月6日
,我校中心组在图书馆小报告厅进行了第二次扩大学习,集中听取了北京市教工委副书记、市教委副主任线联平做的题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开创首都高等教育新局面”的主题报告。

线主任的报告分为“十五”期间首都高等教育发展的回顾、“十一五”期间首都高等教育发展的宏观背景和基本方针以及需要深入研究的几个问题三个部分。

在对“十五”期间首都高等教育发展作了简要回顾后,线主任指出,“十一五”期间首都高等教育发展要遵循稳定规模,调整结构,创新体制,突出特色,提高质量,服务首都的基本方针。要控制高等教育的规模,使2010年首都普通高校在校生规模控制在70万人左右,首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达到55%—60%,处于全国先进水平,北京普通高校在校生占北京户籍人口的比例为5.73%,占常住人口的比例为4.4%,达到国际大都市高等教育在校生占城市人口比例的平均水平。要进一步对学校层次结构、学科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结构进行调整。要创新管理体制,打破条块分割的束缚;创新投资体制,改变单一由政府投入的状况;创新办学体制,在宏观调控下的实现多种体制办学。要突出学校特色、学科专业特色和毕业生(人才)特色。要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和心理健康教育,以及文化素养、实践能力和团队精神的培养,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做好服务首都的工作。
针对下一步的工作,线主任指出,要从学校抓起,从基层抓起,大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不断推进科技创新,促进成果转化;大力提升教师队伍的水平;扎实做好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线主任还对学校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希望。他指出,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对改变首都城乡二元结构的需要和农村对教育和科技的需求为我校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学校要紧抓机遇,坚定不移的姓“农”,以服务首都“三农”为荣;要不断拓展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内涵,在改变农村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文明程度上大有作为;要不断提高为农业培养人才的质量,引导农村的孩子学成之后回到农村,建设农村。

党委书记孙尧东在总结会议时强调,线主任利用60分钟把北京高等教育的状况进行了全面地介绍,肯定了学校的发展,同时在服务新农村建设的问题上为学校提出了很好的希望和建议,广大教师一定要对此次报告进行很好的学习和消化,进一步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一定要把学生培养好,把学校办好,真正使党和政府满意,使学生和家长满意。





会后,线联平副主任在党委书记孙尧东、院长王有年、党委副书记罗维忠和党政办主任韩宝平的陪同下,相继参观了学校的校史馆、图书馆、体育馆、运动场和教学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