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检索 学校首页 投稿

扎根农村 无怨无悔----李振茹在大学毕业生基层就业优秀事迹报告会上的发言

时间:2007-02-03 作者:宣传部 来源:农学院 浏览:

各位领导,同学们:

我叫李振茹,1983年,毕业于北京农学院果树专业。毕业后,我来到当时大兴区农林局工作,一直在农村从事果树技术的研究和推广。现任大兴区林业局总工程师,果树科科长。

从毕业到现在,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二十多年来,值得我欣慰和骄傲的是:我没有离开过我所喜爱的果树研究和推广工作,它实现了我的人生价值和追求;我没有辜负过果农对我的信任,他们的褒奖是我享受不尽的精神财富。

一直以来,我深深体会到,科技富民是农业科技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正是这种信念支持我在科技研究和推广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我从小就生活在农村,是地地道道的农家孩子,对农民的艰辛深有体会,他们一年到头在田间劳作,但是一旦遇见病虫灾害,这一年的收成可能一夜之间化为了泡影。我常常看到父辈们欲哭无泪的无奈,那种表情,我至今都刻骨铭心。因此,我选择了北京农学院,决定为农村、农民做点事情。毕业工作后,我跑遍了大兴区的每一片果园,踏遍了大兴每一片林地,接触了许许多多的农民。我看到,他们还在采用传统的果树种植方式,日子依然过得紧巴巴的。那时,我的心都碎了,心禁不住就是一颤,从那一刻起,我发誓,我要用我的知识改变传统的果树种植方式,改变果农的生存现状。

我是研究果树的。大兴的梨是历史上的贡品,是农民赖以生存的摇钱树。可到90年代末,由于市场经济的缘故,大兴的梨产业因为品种单一、滞后,科技含量低等原因,种梨的经济效益低下。许多果农不愿意再承包果树,甚至很多承包者提出要砍掉梨树。要知道,大兴是沙区,历史上,风沙曾给大兴区人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的灾害,而大兴的许多梨树都是生长了好几十年的,树干粗壮,树根牢固,对防风固沙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劝说大家把梨树保留下来,给果农们带来效益?这对我,一个农业科技工作者来说,是严峻的挑战。

通过多方了解,我发现丰水梨营养丰富,受市场欢迎的程度高,而且适合在大兴种植。于是就决定推广这种梨。当时我与局领导进行了交流,跟他说了我的想法,领导很支持我。但在推广的过程中,有的果农说:“让我们改良品种,种丰水梨,我们凭啥信你?种不好又赔了,算谁的?”

这句话让我突然意识到,推广优良品种也要讲究方式方法。俗话说,眼见为实。为了让果农们接受新知识、新想法,我带着部分果农曾10多次到山东的一个丰水梨种植基地,让他们亲自去看、去听、去品尝、去比较。一部分果农逐步意识到丰水梨的经济效益,开始慢慢的感兴趣,但是对于种植还是有些犹豫。他们说:“这梨虽然好,可是咱毕竟没种过,也不知道行不行,万一种不好,赔了可怎么办啊?”

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我知道,农民挣点钱不容易,他们没有十成的把握,是不会拿出家里的积蓄改良品种的。只是凭空说服他们是几乎不可能的。于是我拿出1000块钱,从一个叫王成宽的果农家认养了一颗梨树。他们家曾经共承包了150株梨树,全部是鸭梨和广梨。1999年他投入3800元,年底仅收入3400元,入不敷出。年底一算账,王成宽坚决要求砍树。

我对他说:“我用这1000块钱买你这棵树,作为示范树,你只要按照我说的方法去做就行,赔了算我的。”

在领养梨树的过程中,我充分应用了单芽腹接和切腹接、开心形树形等新技术实施了高接换优,结果,通过科学的施肥以及综合配套措施的应用,试种的树树体长势良好,嫁接的第二年就产了100多公斤的梨。

看到这样的产量,王成宽信服了,他让我帮助他进行梨树改接,第二年他收入为26000元, 这是他前十年收入的总和。

一卖完梨,他就兴冲冲地拎着一兜子梨跑到我的办公室,激动地说:“李科长,我家的梨今年卖了好多钱,真是太谢谢您了!我特意把最大的梨留了下来,送给您,您尝尝,倍儿甜!”

听了这话,我感慨万千,我只做了我能做到的一点事,却让他们的生活从此变了个样。那天晚上,我兴奋的一夜未睡,我突然发现,自己最快乐的、最幸福的时刻,莫过于自己研究成果的推广给果农们带来了收益。

2002年,王成宽收入56000元,2004年的收入超过10万元。他家以前三间低矮破旧、又黑又暗的老房子消失了,翻盖起了八间新瓦房,儿子也结婚了。

更高兴的是,此技术经过推广,解决了大兴梨树品种老化、产品滞销价低等问题,平均亩产效益从原来不足800元提高到了3800元,大兴区生产的新品种梨在2002年平均价格卖到了每公斤7.6元,是鸭梨价格的8-10倍。最高效益达到了1.6万元/亩。这个技术也由此获得了北京市技术创新一等奖、市农业技术推广二等奖。

这些事激励着我不断奋斗,使我在果树研究推广上乐此不疲。于是每到生产的关键时期,我都会在田间地头组织现场培训班,对果农进行培训,向他们推广安全标准化生产、有机果品生产的技术知识。我也常走进果园,手把手地给果农们讲述人工授粉、果实套袋、平面网架式栽培和平衡配方施肥等十多项新技术。每年都有一万两千多名果农参加培训。

在尝到引进丰水梨的甜头后,我又分步陆续的引进并推广了包括八月红、爱甘水、黄金、爱宕等30多个新品种。同时,为了提高果实的精品率,我研究并推广了果实套袋及大面积优质高效技术项%。但是在推广过程中,一次,有一果农到了给果树套袋的时候,他突然告诉我说,不套袋子了。

我急了,大声地对他说:“怎么能不套袋子呢?搞精品梨,一定得套果袋,要不,前面的努力就白费了。”

他无奈的说:“李科长,不是我不想套,是我真的没有钱啊。您看看,我现在家里就只剩下这100块钱了,感冒都好几天了,我都舍不得花这钱看病,拿什么套袋啊?”

看着他手中褶皱的100元钱和紧锁的眉头,我的心里真不是滋味,农民的确困难,可是不套果袋,不走精品化道路,他们永远也摆脱不了贫穷。我拍着他的肩说:“为了梨树能接好果子,这袋子咱多苦多难也得套!别发愁,这钱,我帮你想办法。”于是我从家里拿来2000块钱,帮他买了果袋。套上果袋后,他的收入翻了好几番,等他还我钱的时候,他高兴地说:“李科长,以后啊,我就跟着您干了,您说怎么种我就怎么种!

听到这话,我心里有说不上来的高兴。试问有什么能比听到如此信任的话语、看到他们的笑容,更让人感到高兴和欣慰的呢?这项技术最终获得了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一等奖,使全区精品果率在原有基础上提高了30%,为大兴区树立了品牌形象,并累计为农民增收8000余万元。这成了激励我扎根基层、不断进行果树研究创新的最大理由。

于是我又针对丰水、黄金等新品种果实不耐储运的特点,继续研究出了梨保鲜贮藏技术,此项技术攻克了黄金梨贮藏黑心和丰水梨贮藏果肉变软的难题,使农民保鲜好果率提高了30%,为农民减少损失2000余万元。此项技术也因此获得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二等奖。

为了能在沙荒地上大面积种植梨树,我还承担了ABT生根粉系列研究与推广项目,该项目使大兴区近年来在沙荒地上新植的8万亩果树,成活率从原来的不足80%增加到97%以上,为农民减少经济损失300余万元,获中国林科院科技推广二等奖。

这些研究成果使我2004年被评为“大兴区有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才”,并获十万元奖励。

在科技推广过程中,我虽然取得了许多荣誉,但是,在我看来,我最大的荣誉却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果农们的收入越来越多了,日子越来越好了,科技意识也越来越强了。这些不仅让我引以为豪,同时也让我越加有一种责任感,那就是,我意识到:帮农民丰收,不能仅仅局限于科技推广,而是还要在果品销售、果品储藏等各方面都为他们提供帮助,处处想在农民前面,做在农民前面!尽管有些事在别人看来我是根本不必要做的,但是我却因为做了而得到了别人想象不到的快乐。

于是,在果民们还在一心一意种植管理果树的时候,我便开始四处为他们联系销售渠道。先后与深圳两家客商建立了较好的产销合作关系,使大兴区的精品梨随时可以打入深圳市场。我引进了绿色天河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市级果品销售商家,指导本地区果品经营公司积极发挥作用;我认为农博%和北京市特色果品推展周等活动是宣传梨果产品的好机会,于是就为果农创造条件,组织他们积极参加这些活动,让他们学会闯市场。另外,我还帮助果农运作建设了总储量6000吨以上的冷库30座,延长了果品供应期,降低了果农的销售风险。

就这样,通过一系列的努力,大兴结构调整后生产的精品梨不但畅销,而且供不应求。果农们的产品卖上了好价钱,那份高兴劲就别提了。看着果农的日子一天天好起来,我心里时常感到一种莫名的幸福。也许是在与果农的长期交往中,被他们的纯厚与朴实所感动,也许是生我养我的这片黄土地在我心里打上了永远也擦不去的烙印。

为了让果农们开阔眼界,我还不断的联系全国各地的相关果树种植示范点,近到河北,远到深圳,一次次地带着果农们到示范点参观交流,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就这样,慢慢的,果农们的科技意识增强了,在种植的过程中,他们不仅能够积极思考、总结,还经常主动地找技术人员问问题。我向果农们公开了我的手机号码,以前很少有果农给我打电话,但是现在,不论是白天还是晚上,平时还是周末,我的手机总是响个不停,不是问:“李科长,我家的果树出现了一些问题该怎么办”,就是问:“李科长,我想种些新品种,您帮我参谋参谋该种点什么”,还有的,就是和我交流在管理果树过程中的体会。虽然这样一来,我很少有时间休息,但是,看到近些年来农民的科技意识有了这么大的提高,看到我的努力没有白费,我比任何时候都高兴。

为了确保果实能有最好的品质,我对果袋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实验和挑选,争取把最好的果袋推荐给果农。有的时候挑选到外地的果袋品质最好,如果果农单独去买的话,会花不少的运费。怎样才能帮助果农们最大限度的节约成本呢?我想,许多果农都需要购买果袋,要是给大家统一购买,统一运输,不就能节约了不少成本吗?于是,我就开始忙登记,忙联系。

有人问我:“管选袋还管运输,本来就不是你分内的事,又不给你好处费,费了半天劲,图什么?”说实话,什么也不图。因为生在农村的我知道,农民挣钱不容易。我们要是不帮他们,就没人能帮他们了,那又怎么能够富裕起来呢?有些工作虽然是分外的事,但是如果我们主动做了,那结果对农民的意义也许就不同了。一千块钱对于我们这样的公务员来说也许算不了什么,但是,对于农村有的家庭来说,省下一千块钱,也许就省下了他们半年的生活费了。要知道,在农村,现在仍有着每学期为孩子的学费而四处借钱的人。所以我常跟自己说,能帮他们省点就多省点,能帮他们挣点就多挣点。看到他们收获的喜悦,我比任何时候都满足。

一天,果农朋友们很隆重地给我送来了一面锦旗,上面写着“人民的公仆果农的依托”,接过锦旗的那一刻,我感动地哭了,我想,这是我人生得到的最大的奖励。

每到丰收时候,我也总是能收到晶莹饱满的瓜果,他们选最好的瓜果送给我,是对我最大的肯定。人生如此度过,足够了,我还要追求什么呢。工作二十多年来,我一直在享受着被果农信任的喜悦,我知足了。

但大家也知道,干我们这行的,也有工作的艰辛,需要长期下基层、进果园,苦累是不用说的。说实话,真的不轻松,尤其是我刚刚参加工作的时候,需要经常进果园,有的果园挺远的,我骑着自行车一趟一趟地跑,那时候,大兴区的风沙还很严重,有的路不好走,骑起来颠簸的很厉害,要是赶上刮风,都不敢睁眼,路上的沙子能有二、三十厘米厚,骑都骑不动,只能推着走。

曾经有过不少同事因为不能适应这样的工作环境最终调走了,我也有过调离的机会,但是我没有走。

因为我舍不得离开,我喜欢我的工作。我想,既然喜欢这个专业,干了这份工作,就应该踏踏实实地把它干好。有人说我傻,我没有反驳,只是对他一笑。

大学的时候,我喜欢长跑,我觉得工作有时候也像长跑,当遇到困难时就像遇到长跑中那个极限点一样,虽然那个时刻很痛苦,但是只要坚持过那个点就会获得成功。我的母校——北京农学院,一直以来有着“艰苦奋斗、勤于实践、崇尚科学、面向基层”的光荣传统,从那里走出来的北农人也因此都有着一股子“扎根农村,无怨无悔”的韧劲儿。也正是因为这股子韧劲儿,干我所爱,再多的苦,我不怕!

现在回想起来,我如今的所有成绩都离不开当年基层的锻炼。基层生活使我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提高了我的个人素质,让我在工作中游刃有余,不断前行;基层生活使我和农民朋友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让我的心与他们紧紧的系在一起,在这片曾经贫瘠的黄土地上深深扎根,成长,开花。

前一段时间,有人问我,现在的大学生就业的选择面宽了,如果你是一名刚刚毕业的大学生,还会不会选择到基层工作。我说,我会的。因为,农村赋予了我广阔的发展空间,给与了我无限施展才华的天地。吃到科技甜头的果农们,对新知识的渴望越来越迫切了,他们越来越需要我,我的干劲儿也因此越来越足。现在,我正忙着针对2008年奥运会进行特色洋梨的推广,这种洋梨果肉特别细腻,有浓香味,欧洲人特别喜欢。虽然目前全国种植面积只有一万两千亩,种植起来有难度,但是,凭借着近些年来的管理应验,通过带着果农们反复地看品质、看成熟期,不断地探索、试验、筛选,今年全区共结了5400多亩地。据预测,这种洋梨上市后可以卖到每斤10元,市场前景十分广阔。一想到这又将给果农们带来不少的收入,我别提有多高兴了。有着这么广阔的空间,这么多我想干的事,我怎么会不选择这里呢?

记得在北京农学院学习时,老师告诉我,作为学生,我们是传递者,今天努力地吸取知识是为了今后把学到的知识传递到农民手中;

在大兴工作的时候,领导告诉我,作为技术人员,我是指导者,要在贫瘠的土地上手把手地指导农民走向富裕;

如今,一份份的荣誉告诉我,作为农村的技术管理干部,我又是一个使命者,有责任、有义务继续带着农民朋友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道路上阔步前进!

谢谢大家。

                                                

                                                                                                  (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