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检索 学校首页 投稿

水样“金苹”——记入选北京首届十大辅导员候选人李金苹老师

时间:2006-09-01 作者:宣传部 来源:农学院 浏览:

“有事找金苹姐!”,在北京农学院园林系学生中,这是流传最广的口头语。

李金苹,一位平凡的高校辅导员,在四年的辅导员生涯中,始终用似水的柔情与细腻滋润着每一位学生的心田,用滴水穿石的韧劲诠释着辅导员这项神圣事业。

似水柔情润物无声

在一位毕业生的博客上有这样一段话:“回母校办事,到系里和金苹姐聊了一会,她还是老样子,做了这么久老师,一点架子都没有,还像做我们师姐时一样平易大方,做她的学生真是有福。”

因为是毕业留校,所以“金苹姐”这个称呼被一届一届的学生传叫下来,从这个可人的称呼就可以看出同学们对她的喜爱。“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虽然年轻,但李金苹以她独有的细腻与柔情关心着每一位需要帮助的学生,也被许许多多的学生所接受着。她经常深入学生中,了解学生所想、所急,通过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

学生中有30%来自远郊区,其中不乏有贫困学生。李金苹的爱心更多的是奉献给这个特殊的群体,她常常听着贫困生的经历而默默流泪,常常在走访贫困生家庭后彻夜难眠。如何帮助贫困生走出心里阴影,探索出一条指导贫困生的自强之路,是她刚刚工作时思考最多的问题,也是她面临的最大挑战。为此,她常常陷入沉思,常常在深夜捧起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书籍寻找答案。

经过深入的思考和探索,李金苹建立了贫困生档案,建立了定期谈心制度。翻开她的贫困生档案,上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了与每一个贫困生的谈话记录,写清了每一个贫困生的性格脾气,策划了一个又一个的指导方案,这些指导方案因人不同,因时而异。

小龙,是李金苹接触和指导的第一个贫困生。小龙的父亲早逝,母亲以微薄的工资供他和姐姐上大学,家庭负担很重。通过李金苹长期的观察和了解,她发现小龙自尊心较强,不愿意让人知道他的家庭情况,更不愿接受来自各方面的帮助。有一次,每次早餐只吃一个馒头的小龙看到李金苹后,马上又买了其它东西。见到这一幕,李金苹心里为之一颤。为了保护小龙的自尊心,她很自然地与小龙打了招呼,避免了尴尬的场面,这样的细节让小龙深深感动。“保护小龙的自尊心,首先让他开朗起来,其次让他接受我的帮助,让他树立起自信心。”这是李金苹根据小龙的性格设计出阶段性帮扶方案目标。于是,工作不忙了,她就找小龙一起聊天,聊学习,聊生活,聊理想,对小龙的帮助也总是在有意无意之间,给小龙提供的勤工俭学的工作机会,让小龙知道了“人不能选择家庭,但可以选择人生,只要努力,生活一样可以很精彩”的朴素真理。渐渐地,小龙从心里接受了李金苹的帮助,开朗与自信渐渐写在小龙的脸上。功夫不负有心人,随着李金苹的引导,小龙各方面表现突出,获得了校特等奖学金,也即将踏上满意的工作岗位。

正是那个不经意间的一幕,却让小龙从此有了新的生活。这个柔情似水的姑娘就是这样以她独有的细心关爱着周围的每一个学生,用她那纤细但是有力的手拉住每一个曾经几乎掉队的学生。

田田是在大二下学期转入园林系的,新的课程和陌生的同学,使本身优秀的她显得自闭,与新的班级格格不入。细心的李金苹发现了田田的沉默,便经常向班长询问她的情况。为了帮她尽快地熟悉环境,李金苹鼓励她担任党小组组长,让她感觉到老师和同学们对她的信任,同时,通过组织活动来促使她主动与同学们交流。很快,田田就爱上了这个集体,与大家融在了一起,脸上也从此绽放出灿烂的微笑。

在毕业留言录上,田田曾这样写道:“转系过来最大的不适是心理的孤独与恐惧,一切都陌生,都要重新开始,感到茫然不知所措。您像朋友一样的与我谈心,帮我熟悉园林系的情况,了解专业学习的方法,更多的是消除我心理上的封闭,让我尽快融入新的集体,投入全新的学习。黑暗中,我们寻求光亮,哪怕只有一丝;绝境中,我们需要援助,哪怕微薄之力。我很幸运,您就像那一点光,虽然只照亮一点,但那光执着;来自您的帮助看似平凡,但那拉我前进的手坚定有力。”

细心的金苹就是这样,一点一点儿地拉近了与学生间的距离,用自己那颗真诚的心与每一个学生交流。在她看来,“与学生交谈是一种放松,一种享受,一种学习,一种提高,一种心灵的净化,面对每一个萌动地思想,只有用最真挚的心灵之水去灌溉,才能使他们尽情绽放美丽正是因她的这种工作态度,她常常深入到学生中,细心挖掘学生的长处,充分肯定学生的成绩,鼓励、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进取心;同时,对犯有错误的学生不姑息、不护短,耐心地与他们交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在交流中,学生体会到的是尊重,是理解,是信任,是呵护。

在兼任203521班班主任期间,她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利用元旦组织学生进行水果拼盘比赛,在中秋节买来蛋糕庆祝班级组成一周年,本着平等、公平的态度认真组织好每年一次的班干部竞选会。她还经常与班级学生一起,确立组织目标、拟定班级活动计划、创设活动情境,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她淡化了自己的老师地位,不仅让学生感觉到了自己是班级中的一员,同时也把李金苹当作了他们这个集体中不可缺少的一份子。通过她的努力,班级中不仅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学生干部、学生党员,203521班也以出色的表现获得北京市优秀团支部、北京农学院优秀班集体称号,成为班级中的典范。用她自己的话说,“每每看这个集体获得了什么荣誉,学生取得了什么成绩,我都是这个大家庭中最幸福的一个”。

 

滴水穿石持之以恒

如果说对待学生,李金苹有的是水样柔情,那么对待工作,这个年轻的姑娘有的却是水样的韧劲。正是凭借着这股子韧劲,李金苹把全身心都投入到了辅导员的事业上,一干就是四年。

“我相信每一名学生都有自己发光的一面,只是没有被发现或者是显现,我的职责就是一定要让我的每一名学生都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展示出来。”李金苹说。“学高为师,德高为表。在政治上,做旗帜;在学业上,像导师;在品行上,为典范;在情感上,是朋友。” 这是她一直信守的原则。

晓曦在老师和家人眼里是个好孩子,但上大学之后,由于对生活和学习环境的不适应,期末考试不及格,宿舍关系紧张,晓曦陷入消沉状态,李金苹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她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发现晓曦是一个有爱心又细心的女孩。于是,她主动找晓曦谈心,帮助她看到自身的优点,树立自信心。两年期间,李金苹共与晓曦谈话22次,那是心与心的交流,是爱心的自然流露。晓曦常说:“老师,您总是以不经意的交流化解我纠结的困惑,拉近我与您的距离,让我发现自己的优点,树立了我未来的目标。”

“事情,要么不做,做就一定要做好”。工作中,李金苹用行动实践着这句话。

由于大学时所学的是园林设计专业,而所从事的工作是思想政治工作,因此,李金苹时常提醒并督促自己广泛学习心理、语言、思想、政治等多方面的知识技能,以更好地开展辅导员工作。她常常抽时间坐一个多小时的公交车到其他学校听取教育讲座;常常利用假期阅读教育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和各种报刊、资料,了解大学生思想动态;常常登陆中国辅导员和辅导员之家等网站,与其他院校的教师进行交流,探讨、分析大学生遇到的问题。在不断的学习中,她不仅提高了自身的思想政治水平,还积累了许多宝贵的工作经验,为做好辅导员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她还不忘充实、更新自身的专业知识,与在专业学习中有困惑的同学进行探讨,给予他们及时的引导和帮助。“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山不拒细壤,方能就其高。” 她就是这样,在一点一滴中学习着,充实着,积累着,成长着。

李金苹常说,“要善于挑战耐心的极限,因为任何事情都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因此,工作中,她总是在执著着。

她知道,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开展学生工作的一把“金”钥匙,而建立融洽、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最有效方法就是情感交流,只有经常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和喜好,与学生建立共同语言才能更加了解学生,更准确地把握学生的思想意识。为此,她做o不懈的努力。学生喜欢听哪些流行歌曲,她就找来听,工作太忙没时间,她就买个MP3在上下班的路上听;学生喜欢读什么小说,她就读什么小说,白天没时间,她就利用晚上休息的时间读,“常见她的枕边放着几本学生爱读的小说,也常见她晚上看这些书到一两点钟”,与她同寝室的同事这样说。

李金苹对工作的执著感动着每一个接触过她的人,了解她的学生也都把她当作最信任的人。不管生活中遇到什么矛盾,碰到什么困惑,学生都会跟她讲,她的电话也会在任何时间段响起,虽然有时影响了休息、打乱了既定的生活安排,但是这一份份的信任让她觉得充实,觉得珍贵,觉得这是她辅导员事业上最大的收获。

一位学生干部说,“您对工作尽职尽责,这一点很感人,也很带动人。您很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尤其是在大家面前,不会轻易把工作的压力和烦恼显露而影响他人,您给别人的感情总是可靠,让人愿意有困难找您。这一点太值得我学习了。”

她也常常勉励自己,“我的学生干部身上有我学不完的优秀品质,国庆的大将风范、李沁的诙谐睿智、刘静的坚韧理性、晨光的耐心细致……。有时很羡慕他们身上良好的素质和品质,觉得自己身上欠缺的太多。但是,我看到了,体会到了,也会慢慢的学习。如果我能把他们身上的优点都学到,那我将会对我应该做的任何一件事有信心――我相信!”

水一样的坚毅,水一样的柔情,水一样的生活记载着她水一样的年华。如今,李金苹依然忙碌于辅导员的工作中,园林系的师生记录了她工作的点点滴滴。她深信,工作是需要持久的爱心、耐心与创造力的,如同水一样柔情不断,持之以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