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检索 学校首页 投稿

我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进行2006年第一次集中学习

时间:2006-03-10 作者:宣传部 来源:农学院 浏览:

200639,在图书馆学术报告厅,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进行了2006年第一次集中学习。学校特别邀请到了中央党校经济学部徐祥临教授做了题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党重大而长期的历史任务”的辅导报告。报告会由党委副书记王晓霞主持。

徐祥临教授的报告共分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背景、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基本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难点、农民大幅度增收的可能性和实现农民大幅度增收的条件等五部分。

        

教授首先回顾了党中央历年来在“三农”问题上的重要举措,他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论述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背景,并用丰富翔实的数据阐述了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同样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他指出,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正是准确把握了这两个趋势,为了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使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从而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

教授指出,2006年中央1号文件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了32条重大举措,在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办好农村义务教育、关爱进城务工农民、发展农村合作医疗、全力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农村改革全面深化和加强农村精神文明等方面八个方面给农民带来实惠。

        

教授指出,建设新农村全面落实好1号文件,必须建立五大机制,即“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长效投入机制;党和政府各部门合力、协调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工作机制;引导农民在国家政策扶持下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依靠自己辛勤劳动建设自己幸福家园的激励机制;引导全社会力量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参与机制和建立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经济和社会管理体制。

教授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难点在于增加农民收入和遏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趋势两个方面。同时,他从日本、韩国等国的经验做法以及我国内部的条件阐述了农民大幅度增收的可能性。

        

党委副书记王晓霞在主持会议时指出,教授详细论述了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及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于我校服务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报告精彩、生动。她要求全体与会人员要通过报告,提高认识,结合学校实际,认真学习中央1号文件精神,并认真思考我校如何利用自身优势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贡献,把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落到实处。

全体中层以上干部、学术学科带头人、教研室主任和部分校学生会干部参加了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