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月28日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座谈会在我校隆重举行。来自首都理论界、北京市农委、科委、教委、农业局的有关方面负责人和来自北京10个远郊区县的相关负责人共70余人汇聚一堂,共商首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措施。
会议由副院长郑一淳主持。
我校党委书记孙尧东在座谈会上致欢迎词。他代表学校党委和行政向与会嘉宾表示欢迎。
孙书记指出,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确定为“十一五”时期10大治国方略的首位,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建设新农村既是始于1978年的农村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也是一次加速农村现代化进程的伟大实践。伟大的实践必须有科学的理论指导,必须有先进的观念引领。
孙书记指出,在我国历史上曾经有人进行过新农村的试验,国外也有举国推进的成功范例,我国的新农村建设如何借鉴历史和他国的经验、教训,需要深入研究;以党的十六大为标志,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的社会发展新阶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什么关系,需要深入研究;我们党一贯重视“三农”问题,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农民增收、农业增产、农村进步的好政策,近几年工作力度逐步加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这些政策、工作是什么关系,需要深入研究;我国社会已经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城乡统筹的发展阶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这个发展阶段是什么关系,需要深入研究;中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20字方针,涉及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和谐社会建设的主要内容,涉及观念转变、移风易俗、农民素质提高和科教文体卫各个方面,切入点如何确定,重点和难点在哪里,需要深入研究;近几年北京提出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是什么关系,需要深入研究;我国的高等农业教育为“三农”提高了有效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服务,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实践中如何进一步发挥农林高校的作用,需要深入研究。此次座谈会就是想在以上这些方面有所探索,有所收获,为北京市高水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智慧和力量。
孙书记最后指出,北京农学院作为北京市属唯一一所农林本科高校多年来以项目为切入点,加快科技成果在郊区转化工作,加强都市型现代农业研究。为北京市培养了一万余名合格毕业生,很多人经过实践的锻炼成为农口各行各业的业务骨干。他代表学校对市委、市政府各委办局和区县在我校长期办学过程中予以的关心、帮助和支持表示感谢。并表示,今后,我校将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各委办局和区县的关心、帮助和支持下,继续坚持学校的光荣传统、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方针,全心全意为建设北京郊区新农村服务。
全国政协常委、九三学社中央常务副主席、农业部原副部长洪绂曾与国家科技部原副部长韩德乾出席了大会并分别作了题为“农民职业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和“科技创新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专题报告。
座谈会上,院长王有年作了题为“实施科教文主导战略服务北京新农村建设”的专题报告。
此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座谈会是由北京农学院主办的,会议的召开有利于北京农学院找准与首都郊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结合点,有利于学校进一步完善都市型高等农业教育体系,为首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参加此次座谈会的还有来自市农委、市民委、市自然基金委、市农业局、市科协科普部的有关领导,昌平、门头沟、平谷、怀柔、通州、顺义、房山、大兴、密云、延庆等远郊区县的相关领导以及我校全体校领导,中层干部,学术、学科带头人,教研室主任和研究生代表。
人民日报、北京日报、北京晚报、经济日报、科技日报以及农民日报的记者也参加了座谈会并对会议进行了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