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领会深切感悟
———论用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北京日报评论员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来京考察工作、听取汇报并发表重要讲话,在一个月时间内三次对北京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这在北京发展史册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市委迅速召开十一届五次全会,认真传达学习总书记重要讲话,对全市深入学习贯彻作出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上下首要的政治任务,就是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用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把北京的各项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北京,始终对首都人民充满深厚感情,对北京发展倾注战略思考。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总书记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对事关首都长远发展的战略性、全局性问题作出重要指示,对首都发展、管理提出新的要求,为我们做好北京工作指明了方向,增添了强大动力。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总书记重要讲话的重大意义,深切感悟总书记对首都人民的巨大关怀,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在全市掀起深刻学习领会、深入贯彻落实的强劲热潮。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内涵丰富、思想深刻、要求明确,具有很强的思想性、理论性和时代性、指导性,是我们做好首都工作的基本纲领,是我们履行好首都职责的根本方针。总书记充分肯定了北京工作取得的成绩,使我们深受鼓舞,我们惟有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勇于开拓、奋力拼搏、踏踏实实地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总书记科学分析了北京的优势和劣势,使我们深受启发,我们必须拿出更大的担当精神,以等不起、慢不得、睡不着的劲头,切实担负起这付沉甸甸的担子和责任。总书记就北京发展和管理需要重点研究解决的重大问题提出要求,是对我们的巨大鞭策,这些重要论述科学地阐明了北京发展、管理方面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对我们做好工作具有重大指导意义。总书记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部署,指明了我们的工作方向,我们一定要自觉融入区域协同发展的国家战略之中,统筹研究、协调推进、发挥作用,努力实现区域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共赢发展。总书记对首都人民的亲切关怀,令我们深受教育,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认真学习总书记与人民心心相印的真挚为民情怀,带着对首都人民的深厚感情努力把工作干得更好。
深刻领会、深切感悟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关键是要在事关首都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上不断提高和升华认识。我们一定要全面系统学深学透、弄懂弄通,联系实际、学以致用,防止片面、零散、肤浅理解,努力把学习贯彻讲话精神的新认识转化为高标准、大尺度、深层次谋划发展和推动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机制。我们一定要坚决按照总书记指示要求,在把握首都工作特殊重要性、坚持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控制人口无序过快增长、调整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提升城市建设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质量、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保护古都风貌、加大大气污染治理力度、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维护首都安全稳定等方面不断有新认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优良的作风,把北京建设得更好、发展得更好。
全面做好首都各项工作,使命光荣,任务艰巨,时不我待。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以创新的思维、扎实的举措、深入的作风,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不断开创首都工作新局面,奋力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首都新篇章!
要在首都工作的特殊重要性上有新认识
——二论用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深刻领会、深切感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首先要进一步提高对首都工作特殊重要性的认识,以更高标准、更大尺度,在更深层次上思考和谋划首都的发展。
建首善自京师始。北京作为首都,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和形象,是全国各族人民向往的地方,是向全世界展示中国的重要窗口,一直备受国内外高度关注。特殊的城市地位,举足轻重的影响,决定了我们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必须始终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全局意识、服务意识、首善意识,必须自觉从国家发展大势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新期盼出发,坚持以一流标准做好全市工作,这也是首都职责使命之所在。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北京各方面工作具有代表性、指向性,建设和管理好首都,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把首都工作放到国家改革发展大局的战略高度来论述,充分体现了中央对北京工作的高度重视,对我们是极大的鼓舞与鞭策,也让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我们一定要按照总书记指示要求,更加深刻地认识首都工作的特殊重要性,切实履行好肩负的神圣职责,敢于担当、勇于开拓,认认真真把北京的事情办好,努力为全国起到表率作用,决不辜负中央对北京工作给予的厚望。
当前,我国全面建成惠及13亿人的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已到了决定性阶段,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要把梦想蓝图变为现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我们必须扎实思考在这一进程中首都应当引领什么、承载什么、示范什么,如何为国家作出更大贡献。首都工作无小事,一举一动都是在“聚光灯”和“放大镜”下开展,不能有一丝一毫闪失。全市上下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要珍惜荣誉、珍惜使命、珍惜机会,时刻牢记中央对我们的要求,时刻牢记群众对我们的期望,夙夜在公、心无旁骛,以兢兢业业、如履薄冰的态度,不折不扣地把每一项工作做好。
首都工作重任在肩、时不我待,必须作出表率、走在前列。我们要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上来,努力把这座伟大的城市建设好、发展好、管理好,以更加优异的成绩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
要在首都城市战略定位上有新认识
——三论用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深刻领会、深切感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必须明确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牢牢把握新时期首都建设和发展的根本方向。
新时期新形势下,立足于国家发展大势和广大人民群众新期待,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13亿人口大国首都和国际社会负责任大国首都的战略高度,充分把握北京的城市战略定位至关重要。总书记明确了北京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城市战略定位,要求坚持和强化首都核心功能,深入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努力把北京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我们不管是想问题、作决策还是推动工作,都必须坚持从首都的战略定位出发,科学规划、科学建设、科学管理,努力做好各项工作。
讲北京,是地域概念;讲首都,是国家概念。作为全国政治中心,我们第一位的是在思想上、政治上和行动上始终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中央权威,确保中央政令畅通,同时着力提升“四个服务”水平。作为全国文化中心,我们必须充分利用好北京的优秀文化资源,切实发挥好作为国家文化中心的示范作用,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荟萃民族文化精华,引领文化创新,努力打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作为国际交往中心,我们必须以国际一流的标准做好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等各项工作,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不断提高国际影响力,努力打造国际活动聚集之都。作为科技创新中心,我们必须充分发挥丰富的科技资源优势,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应有的贡献,努力打造世界高端企业总部聚集之都、世界高端人才聚集之都。
落实新时期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必须把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贯穿其中。经过多年发展,北京地位高、体量大、实力强、变化快、素质好的特点和优势日益突出,同时很多问题也逐步显现。这就要求我们完善相关政策,提高生活性服务业品质,营造一流的居住环境、交通环境、治安环境、生态环境,使人民群众的工作生活更加舒适、便利。
当前,首都发展已经迈入新阶段。我们有理由相信,全市上下坚持从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出发,努力做好各项工作,就一定能够把北京建设发展得更好,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要在控制人口无序过快增长上有新认识
——四论用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深刻领会、深切领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就要在控制人口无序过快增长上有新认识,进一步深化研究首都人口调控机制。
经过几十年建设发展,北京已成长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但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也积累形成了比较明显的“城市病”,尤其是人口无序过快增长,已经成为制约首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症结。截至2013年底,北京常住人口已突破2114万人,巨大的人口规模,加剧了资源环境压力,推高了城市运行成本,加重了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任务,使经济社会各要素处于“紧平衡”状态。北京未来要发展,就必须在人口规模上进行调控,这是形势所迫,发展所需。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对特大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也作了深刻阐述。这一次来京考察期间,总书记进一步对北京城市建设和发展提出新要求,为我们今后努力指明了方向。全市各方面要切实把思想统一到中央要求和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深刻认识当前人口调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深入研究调控目标和调控手段,努力实现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做好人口调控工作,当务之急是要痛下决心,综合施策,坚决遏制住人口无序过快增长的势头。近年来,我们也探索了一些管用有效的经验和做法,要认真总结和完善。各区县都要主动作为,深入研究人口调控的措施方法。要抓紧根据水和土地资源、环境承载力等综合因素确定人口调控规模,继续抓好以业控人、以房管人、以证管人各项举措,特别是要把控制中心城人口过快增长作为人口调控工作的重中之重,严格控制中心城人口和建设规模,推动中心城人口向新城、小城镇和周边地区疏解。
北京要成为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就不能任由人口规模无序无限扩张。我们要坚决以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破除思想顾虑,坚定决心信心,以更有力的举措做好人口调控,让首都发展更有序,城市环境更宜居。
要在调整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上有新认识
——五论用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深刻领会、深切感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要进一步提高对调整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的认识,切实按照城市战略定位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人口资源环境矛盾日益严峻,大气污染、交通拥堵等“城市病”日益凸显,是现阶段北京躲不开、绕不过的发展难题。这些问题表面看是人口过多带来的,其实深层次上是城市功能太多带来的。城市功能并非多多益善,非首都核心功能过多,吸引大量人口流入,资源环境承载压力必然与日俱增。我们不能再抱着老目标、守着老机制、继续走老路,而应该思考适度调整疏解北京的功能,探索从源头治理“城市病”的方向和治本之策。
调整疏解北京的城市功能,关键是要处理好“舍”与“得”的关系,克服“舍不得”的思想。城市战略定位决定着城市产业布局和发展模式,城市产业布局和发展必须与城市战略定位相适应、相一致、相协调。北京地域空间有限,资源有限,不可能什么都搞,一定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一方面,对不符合首都城市战略定位要求的产业要下决心“舍”,坚决把一般性产业特别是带有污染性质的产业清理出去。要讲大局、看长远,处理好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全市上下对此一定要有清醒而坚定的认识。
另一方面,对符合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的产业要有所为。调整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不是放弃经济发展、产业发展,而是从更好服务于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出发,更多地将精力投入到转方式、调结构上来,发展“高精尖”产业。要优化三次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特别是工业项目选择,突出高端化、服务化、集聚化、融合化、低碳化,形成高端引领、创新驱动、绿色低碳的产业发展模式,不断提升首都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北京要发展,一定要坚持和强化首都核心功能,调整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让我们以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工作纲领,以更加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直面矛盾、迎难而上,推动北京这座特大型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
要在提升城市建设质量上有新认识
——六论用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深刻领会、深切感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就要在提升城市建设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质量上有新认识,把北京建设得更好、发展得更好。
城市建设提供硬环境,城市建设水平不仅关系居民生活质量,而且也是城市生命力所在。北京作为首都,应该在城市建设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质量上走在前列。近年来,北京的城市建设速度很快,特别是以筹办北京奥运会为契机,建成了一大批水、电、气、热和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项目,城市基础设施承载能力明显提高。当前,在首都发展的新阶段,我们必须注重解决城市建设中还存在的开发强度过高、摊子过大、功能过度集聚、空间布局不够合理等问题,特别是要不断提高基础设施建设质量,推动城市建设水平进一步得到提升。
提升北京城市建设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质量,就一定要认真贯彻总书记关于城市建设的要求,向国际一流标准看齐,形成适度超前、相互衔接、满足未来需求的功能体系。城市规划在城市发展中起着重要引领作用,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要按照新的理念搞好北京城市规划,结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执行情况评估,以启动城市总体规划的修改工作为契机,解决好城市建设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要发展城市设计,以创造历史、追求艺术的高度负责精神,科学设计、精心施工,打造首都建设的精品力作。
提升北京城市建设水平,还必须进一步优化城乡空间布局。要统筹考虑人口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控制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和开发强度,划定城市增长边界和生态红线,优化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及产业发展布局,遏制城市“摊大饼”式发展。与此同时,还要扩大绿色空间,努力把城市放在大自然中,把绿水青山留给市民。
坚持从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出发,科学规划、科学建设、科学管理,这是建设好、发展好北京的题中应有之义。全市上下一定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遵循,提高认识,群策群力,不断提升城市建设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质量,为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做出新的贡献。
要在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上有新认识
——七论用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深刻领会、深切感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要在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上有新认识,着力加强精细化管理,努力解决突出问题,让城市更加宜居、社会更加有序、生活更加便利。
城市建设和管理相辅相成,既要重视各项建设,打造城市硬环境,更要重视管理,培育城市软实力。正确处理“硬”和“软”的关系,两手都要抓、都抓好,才能全面完善城市功能,增强城市运行保障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北京要健全城市管理体制,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尤其要加强市政设施运行管理、交通管理、环境管理、应急管理,推进城市管理目标、方法、模式现代化。这为我们进一步认识和把握首都城市管理问题指明了方向、明确了思路。
近年来,我们为加强城市管理做了大量工作,也积累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如城市网格化、村庄社区化管理等等。但必须清醒地看到,在解决交通拥堵、背街小巷及城乡结合部环境治理等方面,仍然有许多亟待改进和提高的地方。我们要巩固以往宝贵成果,坚持管理重心下移,完善社区治理模式,加快推进建设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也要大力探索创新,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提升城市服务管理精细化水平。
把加强城市管理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必须在严格依法管理上下功夫。各部门各区县要强化责任,加大执法力度,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同时,根据城市发展变化的新形势新需要,不断创新完善城市管理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具有首都特点的特大城市治理体系。当前,特别要集中力量解决城市管理方面的一些突出问题,全面开展城乡环境整治美化行动,综合施策有效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进展。
城市管理是一门科学,需要精心打理。我们一定要吃透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提高认识,从把握首都工作特殊重要性的高度,以首善之区的标准,切实做好北京这座特大型城市的运行、服务和管理工作,为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打好坚实的基础。
要在保护古都风貌上有新认识
——八论用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深刻领会、深切感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以更高要求保护好古都风貌,加强历史文化传承。
北京是世界著名古都,有着3000多年建城史和860多年建都史,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特别是历史上的北京城,城市布局严谨、中轴明显、左右对称,在世界范围内独树一帜。经过新中国6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如今的北京已经成为一个保有古都风貌的现代化大都市,这是中华文明的一张金名片。像爱惜生命一样保护好这份宝贵遗产,传承好城市历史文脉,是首都的职责,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放眼望去,世界上一些著名城市既是首都,又是世界文化名城、世界文脉的标志,正是源于始终坚持历史文化传承,坚持并发扬自身城市特色。在城市发展进程中,北京必须高度重视、妥善处理好古都保护与现代化建设的关系,必须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精神,不断在保护古都风貌上有新认识。一方面要不断融入现代元素,使城市设施更加符合现代化生活的要求,另一方面要保护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延续文脉,承载乡愁,努力建设一个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历史文化名城。
让北京古都风貌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一定要下定决心,舍得投入,处理好历史文化和现实生活、保护和利用的关系,该修则修、该用则用、该建则建,切实做到城市保护与有机更新相衔接。多年来,北京市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当前,要重点做好33片文保区的修缮、提升、改造、疏解工作,做好“一轴一线一带”等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修复,处理好保护古都风貌与改善居民生活条件的关系,让城市发展贯通历史现状未来,让广大市民找得到记忆中的老北京。
保护古都风貌的任务艰巨繁重,全市上下必须以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为遵循,进一步提高认识,负责任地守护好北京发展的历史文化根基,让这座城市不断焕发古城风韵和现代风采。
要在加大大气污染治理力度上有新认识
—— 九论用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深刻领会、深切感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就要在加大大气污染治理力度上有新认识,以更大的决心、更高的标准、更严的措施把首都大气污染治理好。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了新时期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任务,为我们用改革的办法破解难题提供了思路。习近平总书记对首都做好大气污染治理等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批示,这次来京视察期间,更进一步提出明确要求,指明了我们工作的方向,也极大地增强了我们必胜的信心。全市上下要切实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满怀信心搞好首都环境建设。
首都空气质量事关群众利益,事关国家形象和首都形象。当前,北京正处于快速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之中,人口资源环境的压力和矛盾日益突出,治理大气污染是一个躲不开、绕不过的难题。尤其是一段时间以来,雾霾天频频袭扰京城,社会各界高度关注,更让我们清晰地看到了问题的严峻性和紧迫性。大气污染防治已经成为北京发展面临的一个最突出的问题,我们一定要下大决心、迎难而上,全力以赴打好这场硬仗。
北京作为特大城市,环境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作为重大民生实事紧紧抓在手上。治理大气污染,要坚持标本兼治和专项整治并重、常态治理和应急减排协调、本地治污和区域协作互相促进的原则,多策并举,多地联动,全社会共同行动,不断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要把控制PM2.5作为应对雾霾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首要任务,认真落实《2013—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和《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坚持依法管理,抓好压减燃煤、控车减油、治污减排、清洁降尘等措施。同时,要建立大气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健全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的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和考核机制,加大利用科技手段治污的工作力度,力争不断取得新突破。要坚决按照中央要求和部署,落实好六省区市大气污染防治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共同构建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体系。
天更蓝、地更绿、水更净,才有和谐宜居的北京城。我们要以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统领,以治理大气污染为突破口,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全面加强首都生态文明建设。
要在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上有新认识
——十论用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深刻领会、深切感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就是要在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上有新认识,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扎实推进,努力实现京津冀一体化发展。
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面向未来打造新的首都经济圈、推进区域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的需要,是探索完善城市群布局和形态、为优化开发区域发展提供示范和样板的需要,是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有效路径、促进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需要,是实现京津冀优势互补、促进环渤海经济区发展、带动北方腹地发展的需要。我们一定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总书记要求上来,把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上升到重大国家战略的层面,进一步认清北京在其中肩负的使命和责任,在更大视野、更大范围内推动首都可持续发展。
北京发展离不开京津冀协同发展,北京有责任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首都,北京必须要处理好国家战略发展要求和自身发展的关系,在服务国家大局中提高发展水平;作为特大城市,北京要解决功能疏解、控制人口、治理“城市病”等难题,仅从自身角度考虑是很有局限的,根本的出路在于推动区域协同发展、一体化发展。我们要自觉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势,跳出北京看北京,着力推动京津冀三地经济继续朝着目标同向、措施一体、作用互补、利益相连的路子走下去,努力实现一加一大于二、一加二大于三的效果。
按照总书记要求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就要立足各自比较优势、立足现代产业分工要求、立足区域优势互补原则、立足合作共赢理念,以京津冀城市群建设为载体、以优化区域分工和产业布局为重点、以资源要素空间统筹规划利用为主线、以构建长效体制机制为抓手,从广度和深度上加快发展。当前,要加快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强产业对接协作,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合作,推动公共服务资源共建共享,协同推进城市群体系建设。通过这些举措,着力打造现代化的新型首都经济圈,切实提高区域发展的整体水平。
京津冀协同发展意义重大。全市上下一定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强大动力,克服行政辖区惯性思维的束缚,进一步把北京工作放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局中去谋划和推进,增强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加快走出一条科学持续的协同发展路子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