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检索 学校首页 投稿

【现代教育报】北京推动以实践教学为主题的“大思政课”综合改革

时间:2022-09-26 作者: 来源:现代教育报 浏览:

9月24日,北京市以实践教学为主题的“大思政课”综合改革研讨会在北京科技大学举办。首都博物馆、北京中轴线遗产保护中心、北京艺术博物馆和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成为首批挂牌的北京市学校“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让这些首都标志性文化场馆化身为增进学生文化认同的鲜活课堂。

此次研讨会旨在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思政课”的重要论述,推动以实践教学为主题的“大思政课”综合改革。教育部社科司副司长宋凌云、市文物局局长陈名杰、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沈千帆出席。

研讨会开幕式上,北京市委教育工委与首都博物馆等4家单位签订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组织优秀思政课教师、展馆研究员、解说员,共同挖掘、打造系列现场教学课程;加强人员培训、理论学习、课题研究等合作;联合开展现场教学、VR教学、志愿服务、支部共建等合作。

“北京市作为全国首批‘大思政课’综合改革试验区,从今年起率先探索以实践教学为主题的‘大思政课’综合改革。除了与4家单位建设实践教学基地,我们还邀请首都高校分享上好思政课的理念、思路和做法,示范带动更多高校深化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改革,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市委教育工委宣教处干部姜男介绍,北京市正在探索建设“1+1+N”的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包括用好新时代首都发展“北京课堂”,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一线建设“沉浸式”实践教学基地;在首都“四个文化”的标志性场地建设一批文化体验类课堂,增进学生的文化自信;结合学校专业特色和学科背景,建设一批专业育人平台,把思政课教学与实践育人、专业育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融入新时代首都发展的伟大进程中锤炼意志品质。

研讨会上,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农学院分别结合实践教学为主题的“大思政课”建设作经验交流。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胡百精介绍了创新“千人百村”“街巷中国”社会实践育人模式,扎根国家发展重大历史现场上好“大思政课”的宝贵经验;北京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于成文介绍了学校探索“课堂实践、校园实践、社会实践、虚拟实践”“四位一体”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中国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李培景介绍了打造“科技小院”实践育人大课堂,推动青年学子以科学研究服务国家需求的育人经验;北京农学院党委书记赵锋分享了学校建设“大课堂”、搭建“大平台”、建好“大师资”,讲好乡村振兴“大思政课”的宝贵经验。

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强光美、香山革命纪念馆讲解员围绕“‘赶考’路上的北京答卷:解码‘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等主题进行了精彩的“大思政课”示范教学。相关专家围绕“大思政课”实践基地建设、高校实践教学典型经验等主题作了交流研讨。

据悉,下一步,北京市委教育工委要求各高校站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政治高度,拿出更大的战略胆识和魄力,加快制定本校实施方案,在思想认识、组织领导、评价机制等方面着力,深层次改革思政课教育教学机制格局。进一步提升教师队伍讲好“大思政课”的能力素质,聘请各条战线的一线建设者担任兼职教师,将京华大地生动实践全方位融入思政课实践教学。

(文/常悦;摄/丁柏明;来源:现代教育报)

最新动态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