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新时代、担当新使命、展现新作为,她们是把科学技术送到农民手中,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让农业科技在泥土里生根,让科技在乡村里绽放力量的女科技工作者,为科技助力乡村振兴贡献巾帼力量。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在北京市科协的支持下,广大女科技工作者送科技进乡村,引领带动农户学科技、懂科技、用科技,助力农业发展提质增效,助力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
董虹,北京畜牧兽医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北京农学院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兽医学(中医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家畜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市创新团队岗位专家,北京农学院中兽医学方向首席,中国科协“十大”代表,北京市科技新星。主持和承担国家及省部级项目20余项,发表文章88篇,其中SCI 25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件;获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奖二等奖1项,大北农科技一等奖1项。
董虹教授长期从事畜禽疾病诊断、减抗替抗兽用中药研发及健康养殖相关工作。多年来,她坚持将论文写在京郊大地上,深入京郊养殖一线,积极开展服务“三农”,助力“乡村振兴”工作。她心系“京西第一村”,帮扶经济薄弱村,助力乡村产业兴旺;扎根养殖一线,开展肉鸽毛滴虫防控工作,解决产业难题;立足平谷农业中关村建设,开展畜禽养殖减抗替抗工作,保障禽畜产品安全和高质量发展。
寄语“为首都畜禽产品稳产保供、畜禽产品质量安全和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董虹”
孙素芬,北京农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二级研究员,历任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业信息与经济研究所所长、党总支书记,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数据科学与农业经济研究所首席专家。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三八红旗手”“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北京市五四奖章”等荣誉16项。获得农业农村部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奖、中国林学会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等成果奖励22项。于2007年和2012年当选第十七次和第十八次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近十年来,孙素芬带领团队建立了综合应用融媒体,面向各类信息终端、实现精准化服务,成为全国领先、北京市唯一的农民远程教育融媒体学习平台,为首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提供了有力支撑。由孙素芬带领团队举办的“北京农业科技大讲堂”在线直播系列培训,被列为市级折子工程项目,成为首都作为科技创新中心辐射带动全国农业科技推广的重要窗口。作为长期扎根一线的农业科技工作者,她深知,在乡村振兴的进程中,只有依靠科技,才能盘活当地人才资源优势。
寄语“有信念、有梦想、有奋斗、有奉献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孙素芬”
卢彩鸽,北京植物病理学会第二十届常务理事兼秘书长。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第十三届理事,北京市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岗位专家。在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工作,主持及参与各级各类科研项目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开发微生物菌剂产品并获正式登记1项。
多年来,卢彩鸽长期坚持服务生产一线,时常奔波于京郊各园区开展技术服务。作为北京市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岗位专家,又身为科技特派员,曾多次参与进千村入万户专家对接活动,服务平谷区山东镇大北关村,多次去村里调研并对桃病虫害开展技术指导和现场培训。2021年度获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脱贫攻坚重大贡献奖,同时也获得了京郊多个基地的认可,相关技术服务成效被北京青年报、学习强国、央视频等多个媒体进行宣传报道。
寄语“与时俱进,砥砺品质,开拓创新,求真务实,有责任、有担当、有作为,努力做好科技服务,争做时代实干模范!——卢彩鸽”
汤洁,北京雷力海洋生物新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总经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获得泰山学者、中关村高端产业领军人才、首都劳动奖章和北京市三八红旗手获得者等荣誉和称号。带领团队努力拼搏攻克了褐藻寡糖生物制备缺少产酶微生物“卡脖子”的技术难点、首创双酶解双寡糖高效制备功能互补关键技术,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中国民营企业科学技术奖和农业部神农奖。
汤洁坚持“科技兴农、实业报国”的初心,坚持技术原创自主可控,坚持创新驱动企业发展。在东南亚国家打造了雷力平衡农业水稻方案,减少农药施用30%,产量提高12%。东欧小麦、油菜种植区雷力产品被称为“生命之力”,成功推广500万公顷,取得了抗旱、抗逆、提高蛋白质含量和增产效果。她倡议的“名果100”全球计划实施四年,打造怀柔板栗、灵宝苹果、091无核沃柑、马来西亚猫山王榴莲等40多款精品水果,架构“藻娃果蔬荟”生鲜电商云平台,实现从果园到果盘的直通车。
寄语“雷力愿与全球农业专家一起,共同为世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汤洁”
李瑾,现任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信息技术研究中心战略研究部主任。北京智慧农业物联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北京市科协第十次代表大会代表,入选北京市国家治理青年人才培养计划(第三期)。自参加工作以来,先后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等重大咨询项目课题40余项,农业农村部等课题50余项。公开发表论文100余篇,获得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科研成果二等奖等奖励6项。
作为一名从事智慧农业与数字乡村的软科学研究人员,李瑾一方面积极学习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另一方面深入基层一线调研,将理论联系实践,深挖农民需求,破解问题瓶颈,在智慧农业与数字乡村战略智库建设方面取得突出成果。多年来,完成多项研究课题,先后在北京、天津、河北、黑龙江等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300余个村庄开展农业科技服务需求调研工作,获取针对性研究调研数据10000余份,在开展科研工作的同时注重成果转化工作,为涉农管理部门、现代农业园区、涉农企业等相关主体单位提供各类决策咨询服务,其中参与的《北京通州国际种业园区规划》获优秀咨询成果一等奖。
寄语“热爱工作,投身事业,在这一过程中,抑制私心,陶冶人格,积累经验,提高能力。这样,才能获得周围人们的信任与尊敬。——李瑾”
周巧仪,北京市东城区“巧艺绳结技艺”非遗传承人,北京工艺美术学会会员,北京工艺美术学会“公共文化和社会教育服务平台”签约老师。连续多年获得北京工美联合企业集团行业“京工巧匠”和先进个人荣誉。
作为北京工艺美术学会“公共文化和社会教育服务平台”签约老师,周巧仪积极投身于非遗“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进乡村”的“四进”科普、文化教育工作,针对乡村不同受众群体开展课程。通过文字、图片和实物展示形式讲解中国结的历史及文化,采用手把手教学方式教授学员技艺。近年来联合多家企业利用网络直播平台进行中国结编织技艺送进企业活动,大大拓宽了技艺推广宣传和文化传播范围。
寄语“传统就是昨天的创新,创新就是明天的传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我们的中国传统文化焕发光彩。——周巧仪”
董冰,北京畜牧兽医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本科毕业于吉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分子生物学系;硕士毕业于吉林大学农学院,专业兽医学;博士就读于美国佛蒙特大学(University of Vermont),动物科学专业。2006年回国后在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农业农村部饲料工业中心李德发院士团队工作至今。
董冰深知将学科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近年来落实中央“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要求,多次与北京畜牧兽医学会同仁深入农村实地考察和现场调研。参与建设了河北承德丰宁大草坪村的生态型循环农业养殖场,并形成了调研建议提交北京市科委,此项工作获得北京畜牧兽医学会优秀调研报告一等奖。作为女科技工作者,董冰坚信,个人是社会的一份子,无论是服务于社会,还是服务于教学科研,或者服务于家庭,都是人生责任的一部分。
寄语“努力付出,不求回报,梦想终归会在阳光遍洒处开花。——董冰”
张惠杰,北京纺织工程学会副秘书长。原北京光华纺织集团有限公司原副总工程师兼科技发展部部长。研发并推广系列高性能纤维纺织助剂,申请并获得发明专利授权6项。2007年,获得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技奖三等奖。2016年获得“全国纺织行业劳动模范”称号。
张惠杰在北京纺织工程学会担任副秘书长工作期间,发挥常年在企业一线从事科技工作的优势,积极推动学会在科技咨询、人才培养、科技成果转化以及企会合作等方面的工作。2021年,学会联合会员企业承担北京科技社团服务中心项目“科技助力乡村发展——保温篷房在农业种植业的推广”,在北京通州车屯村试点进行保温篷房在农业种植业的推广,促进企业保温篷房产品智能化发展,同时指导企业在该领域起草并获批了行业标准1项,申请发明专利1件。
寄语“立足服务,勇于创新,做科技工作者的贴心人。——张惠杰”
张丽霞,2012 年至今任中农绿康(北京)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北京市延庆区党代表,农用微生物制剂研究与开发“张丽霞创新工作室”领头人,北京市创业导师,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内蒙古农业大学校外辅导老师,北京市科技特派员、“三区”人才商都县科技特派员;获“北京市优秀青年工程师标兵”“北京市三八红旗手”“首都最美巾帼奋斗者”等称号。主要从事植物保护、植物病理学、植病生防、生物肥料、生物农药等方面的研究工作。获得授权发明专利8件,先后主持参加国家星火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北京市科技计划重点项目等科研项目十余项,获得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奖、北京发明创新大赛银奖等20多项奖励。
张丽霞通过技术创新、新产品创制、应用示范等方式,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和新产品及配套应用技术,为植物病害高效绿色防控提供关键技术和产品支撑,为当前化学肥料和农药减量增效的国家战略提供重要技术保障。包括整理构建万株菌种资源库;建立优化芽孢杆菌发酵生产工艺体系;结合农业生产措施,开发多种剂型;形成生防微生物制剂的高效精准应用技术,大面积推广应用。
寄语“作为一个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绿色还给大地,把健康送给人民!愿微生态工程的画笔涂艳每一块土地。——张丽霞”
丁露雨,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团委副书记兼装备中心党总支青年委员,北京市科技新星,北京市优秀人才青年骨干个人,主要从事设施养殖环境调控、畜禽行为学与智慧养殖技术研究。作为一名青年女性科技工作者,在畜牧行业开展学习及研究工作多年,先后主持国家及北京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以上项目11项,发表论文3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8件,完成国家标准1项,出版专著2本。
丁露雨牵头开展“国家数字畜牧业创新中心”的顶层设计,搭建了首个国家级专门从事畜牧业信息技术产品研发和应用的创新平台。带头深入养殖场开展需求调研、技术指导、技术示范,有效解决数字畜牧业发展中的技术问题。建立畜禽舍智能监测优化体系;实现集成应用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累计推广环境调控智能决策、感应喷淋等数字畜牧业技术5项,应用覆盖畜禽10万只(头)以上,推动了畜牧产业技术发展。在繁忙的科研工作之余,她不忘做好传帮带,积极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后备军,做“奋楫笃行”的引路人。
寄语“培育新一辈科技人才不畏艰难、敢为人先、勇立潮头的责任和担当,让科技创新更有底气,为建设科技强国贡献力量。——丁露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