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检索 学校首页 投稿

【北京教工之家】北京市教育系统“教书育人榜样”候选人事迹展示——北京农学院曹庆芹

时间:2023-03-30 作者: 来源: 浏览:

曹庆芹,女,1974年生,博士,北京农学院植物科学技术学院教授,硕(博)士生导师。她政治立场坚定,坚决拥护党的领导,坚持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自觉筑牢思想政治根基,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她爱岗敬业,扎身于农业高校,辛勤耕耘,一干就是20年,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奉献给了所热爱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她为本科生和研究生讲授《分子生物学》等课程。以访问学者身份,先后在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和美国纽约州立大学访学6次。获评北京高校青年教学名师、北京市长城学者和北京市科技新星等称号。发表科研论文100余篇,其中在《Science》、《New Phytologist》等高水平期刊发表SCI论文2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6项;培育国审品种1个;获省部级科研奖励4项。发表教改论文10余篇,参编教材2部,获得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指导多名学生获奖,培养研究生、博士生30余人。目前担任中国经济林协会板栗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园艺学会干果分会理事和北京果树学会理事。

以德立身,以德育人

投身一线教学科研二十年,培养优秀的都市型农业人才


创新教育教学体系,培育知农爱农、献身农业的优秀人才。在教育教学中,她大力培养学生服务乡村振兴的理想信念,培养学生知农爱农、爱国奉献的精神;树立强农兴农的远大抱负,积极投身到国家农业和乡村建设中。引入课程思政,树立科技强国的坚定信念。将我国杰出科学家的科研成果融入课堂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科学家的一流贡献,为国家科技进步、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科学精神和动力源泉;将科学研究伦理道德、科学规范和诚信等价值观始终贯穿于整个课程中,不仅注重学生科研能力的提高,更重视学生科研素养的提升。

更新优化课程内容,完善课程体系,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方法研究,以学生收获为目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采用了引导式、讨论式、翻转课堂和网络课程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目前已经建立了完整的《分子生物学》课程理论和实验教学体系。学生理论知识扎实,实验技能水平高,综合能力强,获得实习单位一致好评,且学生考研或出国深造比率高。

聚焦科研方向,守正创新,培养创新型科研人才。她围绕板栗种质创新和生物育种方向,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基金、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10余项,具有主持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的能力。依托项目,刻苦攻关,率先破译了中国板栗基因组密码,创新性发现了板栗根际优势假单胞菌的促生作用机理,研发了菌根性制剂产品,培养了多名研究生和博士生。将“中国板栗高质量基因组”、“以菌杀菌、以菌促根、养根状树”等科研成果凝练成教学案例融入课堂中,引领学生对科学问题进行深入探索,案例形象、贴切,激发了学生对科研的浓厚兴趣。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助力学生成长成才。通过科研和实践育人,鼓励本科生和研究生积极参与到科研项目中,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激发学生创新能力。近五年指导本科生科研训练项目3项;1人获得北京市高校优秀本科毕业论文,2人获北京市高等学校优秀毕业生,4人获校级优秀毕业生。指导学生获北京市第十一届“挑战杯”二等奖1项。14名本科毕业生有9名考取了研究生,考研录取率64.3%。12名研究生顺利毕业,其中1名考取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博士,4名考取国内知名大学的博士。

加强国际合作,拓宽人才培养渠道,培养国际型人才。自2008年以来,她与荷兰瓦赫宁根大学Ton Bisseling院士开展项目合作和人才培养工作十余年,在Science等期刊上共同发表了8篇高水平论文,建立了深厚的合作基础。Ton Bisseling院士被聘请为北京农学院荣誉教授、北京市林木分子设计育种高精尖中心首席科学家,科研成果丰硕,同时为北京农学院培养了多名青年人才。基于对国内人才培养、科研成果的重大贡献,Ton Bisseling于2021年增选为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建立了与荷兰瓦赫宁根大学联合培养学生的渠道,拓展了教师和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对外交流能力。她指导的本科生有3人考取了荷兰瓦赫宁根大学的研究生;曾资助1名研究生到访荷兰瓦赫宁根大学访问交流两个月;与荷兰瓦赫宁根大学Ton Bisseling院士联合培养博士4名;指导的3名博后先后到访荷兰瓦大开展了项目攻关。

把课堂延伸到产业一线,培养服务于乡村振兴的应用型人才。她带领学生深入产业一线,着力解决乡村振兴发展过程中的难题,提升学生解决产业问题的能力。她将课堂搬到田间地头,引导学生从产业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譬如,课堂中的一个经典案例‘松露等珍稀菌根性食用菌’,菌根性食用菌是发展林下经济的重要一环,有助于促进农民脱低增收,实现乡村振兴。指导学生利用课堂中的共生分子机制的理论知识去解答菌根性食用菌是如何形成的。

她的“板栗有机生产关键技术”(排名第1)和“早熟优质丰产关键技术”(排名第4)成果获得了省部级奖项,带领学生将成果中的板栗新品种和关键生产技术,推广到北京、河北、云南等地,实现了成果落地,为栗农带去了早熟品种和先进的板栗栽培和管理关键技术,提高了山区栗民的经济收益,振兴板栗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疫情危难关头,勇于担当

与学生同向同行,展现坚守与奉献的力量

三尺讲台上,她恪尽职守;抗疫战场前,她亦未缺席。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疫情,根据上级指示要求,学校实行封校管理。她奋勇争先,与学生共进退,毅然参与了学校第一线的疫情防控工作。作为一名教师志愿者,面对工作量繁重的工作,她本着高度的责任心,承受着高强度劳动的辛苦,为在校学生构筑了一个温暖而坚实的后盾。她每天不仅要完成领餐、送餐工作,同时督促学生要做好体温监测、积极配合学校的疫情防控工作,还要及时做好自身防护以及宿舍的消杀工作。

封校期间,学生难免出现焦虑、低落、恐慌、学习生活受阻等心理压力和情绪。她像母亲一般关心、关怀着学生的动向,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主动与学生们谈心谈话,认真倾听学生们的忧虑与难处,做好安抚及解答工作,帮助同学们调节自身情绪,建立战胜疫情的信心和勇气,争取早日打赢抗疫攻坚战。通过正确的教育与引导,切实做好了学校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

致力于教学和科研创新团队建设

为青年教师成长铺路搭桥

她一直致力于‘分子生物学’教学创新团队、‘果树与根际微生物互作’科研创新团队建设,注重青年教师队伍培养。不断吸纳优秀人才,曾经教过的学生田佶入职北京农学院后加入到分子生物学教学团队,并已成长为教授;近两年先后从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引进了2名青年才俊,补充到该教学和科研团队,极大增强了该团队的师资力量,形成了以中青年教师为主、教学和科研能力强、梯队结构合理的创新型教学和科研团队。在教学团队建设方面,建立了良好的课程教学传承体系,坚持以老带新的教学方式,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鼓励和引领青年教师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改变教育观念,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培育校级或市级教学名师。在科研团队建设方面,围绕果树与根际微生物互作研究,凝练学术方向,开拓进取,潜心钻研,为青年教师铺路搭桥,助力青年教师成长,培养学科带头人。

曹庆芹老师一直秉持“打铁还需自身硬”的理念,潜心教学和科研,不断提高自身业务能力,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培养更多堪当大任的北农学子,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输送高质量科技人才,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

https://mp.weixin.qq.com/s/hSdzQp2xGxnznzLMWDkEi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