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检索 学校首页 投稿

北京农学院联合颐和园开展国际植物健康日主题科普活动

时间:2025-05-12 作者:生物与资源环境学院 宣传部 来源:生物与资源环境学院 浏览:

在第4 个 “5.12国际植物健康日”来临之际,北京农学院与颐和园管理处联合发起 “携手守护全球同一个健康,筑牢人类食品与生态安全屏障”主题科普活动。北京农学院植物保护专业师生以实际行动响应全球植物健康保护倡议,通过“科普+探索+娱乐”的多维模式开展科普活动,为北京市民带来一场兼具专业性与趣味性的自然科学盛宴。北京市植物保护站,北京农学院植物健康研究院,北京农学院古树研究中心相关人员参加活动。

颐和园养云轩化身为“科普阵地”,开放“古典园林生态”工作室和“古树”工作室,同时设立包括植物健康、古树保护、智慧植保等科普宣传展板。展区内形态各异的植物病虫害标本、古树年轮标本整齐陈列,栩栩如生的标本不仅直观展现了病害对植物的侵蚀过程,更引发游客对植物健康危机的深刻思考。北京农学院师生制作的图文并茂的科普展板,从常见病虫害的识别技巧,到绿色防控的前沿技术,专业讲解深入浅出,让晦涩的植物科学知识变得通俗易懂。往来游客纷纷驻足,不时向师生提问,现场互动频繁。一位带着孩子的家长感慨道:“这些标本太震撼了,孩子们亲眼看到植物生病的样子,再听老师讲解危害和防治方法,感觉植物的健康对我们人类的美好生活太重要了!”

植物健康知识快问快答吸引了老中青三代游客踊跃参与,大家在答题过程中解锁植物生长的奥秘。答对者收获的植物科普书籍与创意绿植小礼品,既是知识奖励,更成为传递植物健康理念的载体。北农师生志愿服务队穿梭于人群,为游客发放精心编制的《家庭绿植养护小贴士》,针对盆栽枯萎、月季黑斑病等常见问题提供一对一解答,用专业知识为市民排忧解难。

北京农学院植物健康研究院师生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提前研究颐和园的历史资料,了解园内植物的种植年代、品种特性,同时结合北京地区常见植物病虫害数据,制定了详尽的“把脉问诊”方案。活动当天,有的学生采集了病虫害样本,有的学生使用专业仪器检测颐和园土壤的酸碱度和肥力,有的学生认真记录下每一棵植物的健康状况和相关数据,师生团队迅速对检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并就解决方案与颐和园的园艺工作人员进行了深入交流。

北京农学院生物与资源环境学院负责人表示,学院依托植物病理学、生态学等学科优势,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科普资源,希望通过此次活动激发公众对植物健康的关注。未来,学院将持续深化与颐和园等单位的合作,为北京市植物健康成长保驾护航,打造更多“沉浸式”科普体验,让植物保护理念走进千家万户。

颐和园管理处工作人员介绍,园内现存古树1600 余株,各类乔灌木3万余株,是北方植物多样性的天然宝库。此次与北京农学院合作开展植物健康的科普,既发挥了颐和园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公共教育功能,又借助专业力量提升植物养护水平,为文化遗产与生态环境的协同保护以及花园城市建设探索新路径。

自2021年“国际植物健康日”设立以来,植物健康已成为全球性议题。此次“高校 + 园林”的创新合作模式,不仅积极响应国际倡议,更为植物健康知识普及与生态保护实践提供了可复制的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