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检索 学校首页 投稿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纪念邓小平“三个面向”题词四十周年

时间:2023-09-22 作者:常颖 来源:前线客户端 浏览:

1983年国庆节前夕,邓小平同志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至今已经四十周年。“三个面向”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大力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背景下提出的,核心是面向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培养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人才,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三个面向”的题词,不仅为北京景山学校指明了办学方向,而且吹响了我国教育迈向现代化的号角。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的关键时刻,重温邓小平“三个面向”的题词,更加感到它的时代性、前瞻性、深刻性。

北京景山学校是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在1960年创办并直接领导的一所教育改革实验学校。建校后,学校先后开展过“十年一贯制”、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改革等多项实验。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果断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这是我党历史上一次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提出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我国开始了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政治、科技、教育、文化等各个领域的改革。

邓小平同志始终关心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早在1979年,他就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关键,教育是基础。他亲自抓科教,说“我知道科学、教育是难搞的,但是我自告奋勇来抓。不抓科学教育,整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成为一句空话。”在邓小平同志的关心下,教育教学秩序逐步得到恢复。中国教育向何处去,怎样发展,是简单恢复,还是有所发展创新,当时整个教育界都在热烈地讨论这个问题。景山学校以及北京市教育系统在这一时期也开始了全面探索。正是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地提出了“三个面向”的要求。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

这是教育的核心。教育要面向现代化,就是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使教育适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仅要能够在专业知识方面适应世界经济竞争的需要,更要能够适应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迎接世界新的技术革命的挑战。

1978年邓小平出席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时就强调,整个教育事业必须同国民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要使教育事业的计划成为国民经济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此后,国家对教育的投入逐年增加:1979年,我国教育事业经费在国家事业经费中的比重为9.5%,1981年增加为13.5%;在此期间,教育基本建设投资总额的比重也由1%上升到3%。1983年,我国的教育事业费达到127亿元,比1981年增长24.5%,为教育面向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教育要面向世界,是邓小平“三个面向”思想的基本要求。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不仅要着眼于中国,还要放眼世界,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特别是及时吸纳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引进反映世界优秀文明成果以及当代科学技术文化最新发展的教材、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教育要面向世界,要求教育工作者要不断解放思想,摒弃与现代化教育不相适应的教育思想、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大胆吸收别国教育事业发展和改革的成果,为我所用;同时也要立足中国实际,反对生搬硬套。

1978年,在当时国家外汇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按照邓小平同志的指示,中央财政拨出10万美元,从美国、英国、西德、法国、日本等国进口了大批中小学教材,促进了我国课程和教材的现代化改革。

教育要面向未来,是邓小平“三个面向”思想的战略指向。强调要处理好现实教育与未来教育的关系,教育要着眼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未来,要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因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未来取决于今天的教育。

从本质上来讲,教育是未来的事业,是为未来培养人才。当今,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传统的学校教育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因此,要有未来意识和超前意识。强调教育发展的超前性和教育为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功能,核心在于确保教育为未来发展储备人才,使人才能够适应未来科技与经济的高度发展、迅速更新和激烈竞争的需要。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政策上的失误是很容易纠正过来的,而知识不是立即就能得到的,人才也不是一两天就能培养出来的,这就要抓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我们完全有能力把教育搞上去,提高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培养出数以亿计的各级各类人才。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

“三个面向”是一个统一整体,是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教育一系列重要论述的发展,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战略方向,也是我国今后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指针。邓小平同志指出,为了实现“三个面向”,我们的办学指导思想要切实地来一个转变,坚决克服那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盲目性。我们中等教育结构要继续改革。我们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也要有领导有步骤地进行必要的改革,最重要的是教师队伍水平的提高,这是普教工作本身的一个战略重点。

为贯彻“三个面向”的精神,使各级各类教育能够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多方面需要,1985年5月,《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要改革管理体制,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调整教育结构,相应地改革劳动人事制度;改革同社会主义现代化不相适应的教育思想、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7月9日,北京市召开教育工作会议,提出北京市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的意见和落实的措施,强调解决教育问题,必须从教育体制的改革入手。

实际上,景山学校和北京市教育系统,从1978年起就已经开始着手教育改革的试点工作。

努力转变办学思想。1983年,北京市委召开中小学教育工作会议,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把“三个面向”作为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的根本指导方针来抓,进一步端正办学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

教育现代化的最终目的是培养现代化的人,办好每一所学校、上好每一节课、教好每一个学生,才能实现教育的现代化。转变教育观念,就要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把教师的“教”转变为学生的“学”,把“记忆教学”转变为“发展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1979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方毅将他访问美国带回的一台电子计算机转赠给景山学校。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学校开展了中小学的计算机教育。1981年成立小学和初中计算机小组,学习BASIC语言,景山学校的学生成为我国第一批学习计算机程序设计的中小学生。早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景山学校就已建成校园网络工程,并与国际互联网联结。

学制和教材教法改革。景山学校一直在学制上尝试探索,先后试验过中小学九年一贯制、中小学十年一贯制、小学五年制。1982年在全国最先开始进行初中四年制试验;1984年又将小学五年、初中四年的学制试验发展为小学、初中九年一贯制试验。这两项教改试验,对于全国的学制改革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课程设置方面,景山学校一直坚持按照德、智、体、美、劳五育的要求全面安排课程,强调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基础工具课在课程体系中的主体地位,建立以学科教学为主、课外活动为辅,以必修课为主、选修课为辅的课程体系。从1983年开始,先后在高中开设电子计算机、无线电实践技术、第二外语(英语、俄语、法语)、文学名著选读、音乐欣赏、书法、现代经济管理、人口理论、学法指导等一系列选修课。成立书法、排球、电子计算机、航模、无线电、天文、地理、生物等兴趣小组,不少组员在市、区和全国的竞赛中经常获奖。

语、数、外的教材改革也十分成功,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先后有24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550个班使用过景山学校编写的小学语文实验教材;有2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512个班使用过试验景山学校编写的小学数学实验教材,普遍反映较好。

培养优秀教师队伍。具有良好素养的师资队伍是办好教育的基本要素和基本保证。1982年8月,北京市委有关部门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教育行政干部培训工作的意见》中提出的三五年内将中小学主要领导干部轮训一遍的要求,在调查分析本市中小学干部状况的基础上,召开北京市中小学干部培训工作会议,制订《北京市中小学领导干部1982—1985年培训规划》,提出力争在三五年内对全市尚未培训的中小学领导干部轮训一遍。

经过三年努力,全市中小学70%以上的干部接受了培训,提高了教师队伍的专业指示素养和教育科学理论,为教学改革的开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在教改实验中有突出贡献的景山学校语文教师马淑珍、数学教师郑俊选、英语教师方碧辉被教育部评为小学特级教师,大大鼓舞了景山学校以及全国广大教师从事基础教育工作的积极性。

学校管理体制改革。根据中央要求,北京市开始探索教育体制改革,提出调查教育结构,改革与现代化建设不相适应的教育思想、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1985年11月,北京市发布《关于实行乡(镇)人民政府领导和管理中小学的决定》,对基础教育实行市、区、乡三级管理。在全国率先进行中小学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实行校长负责制、建立教代会制度、试行聘任制和结构工资制。

“三个面向”告诉我们,不能就教育论教育,必须从整个社会发展的大视野来认识教育、规划教育、变革教育。必须依据中国的国情,从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高度认识教育、发展教育、改革教育。

“三个面向”对于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特别是在解放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改革、发展教育理论等方面,发挥了战略性和导向性的作用。如今,我国的教育改革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对“三个面向”的理解也必须与时俱进,不断丰富与发展:要在教育观念上继续大胆创新,勇于实践;要在课程与教材改革上继续加大力度;要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勤于学习、勇于实践、学生喜爱、家长信任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支持鼓励优秀教师长期从教、终身从教;要继续大胆探索十二年一贯制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和机制,实现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任务。

今后,我们要按照“三个面向”的要求,做好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实施素质教育的各项工作:力求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相适应,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足够数量的合格人才,提高我国公民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机能和身体心理素质;在教材建设方面,注意吸取世界各国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和人类共同创造的文明成果;从教育自身特点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长远目标出发,使今日的教育能够适应和满足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培养符合中国式现代化要求的建设者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