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检索 学校首页 投稿

习近平向全国农民和“三农”战线上的同志们致以的节日祝贺和诚挚慰问在北农引发热烈反响

肩负起兴农强农重任 让广大农民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

时间:2021-09-23 作者:宣传部/文 来源: 浏览:

在第四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广大农民和工作在“三农”战线上的同志们致以节日的祝贺和诚挚的慰问。北京农学院师生反响热烈,大家纷纷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节日祝贺和诚挚慰问让人备受鼓舞,一定肩负起兴农强农重任,为乡村振兴和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力量。

植物科学技术学院陈青君教授近年来坚持在一线推广食用菌技术,帮助农民增收致富。她围绕密云库区杂草利用、平谷桃木屑食用菌基质化利用、适宜食用菌品种筛选、林下食用菌关键技术等开展工作,其优选的配方、基质工艺、优良品种和菌株等获得了基层农户、企业的认可。她说:“习近平总书记的节日祝贺和诚挚慰问让我非常感动,党中央重视‘三农’,心系民生,我们一定做好本职工作,为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做出更大贡献。”

植物科学技术学院韩莹琰教授自2012年加入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市叶类创新团队以来,扎扎实实深入京郊叶类蔬菜生产一线开展工作,为本市蔬菜产业的大力发展作出了贡献。今年全市蔬菜播种面积38.6万亩,同比增长28.4%,产量84.3万吨,同比增长27.3%。她说:“今天是第四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京郊进入了收获季节,到处一片喜气洋洋。作为一名农业科技工作者,心情异常激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简明有力,指明了农业农村发展的方向。未来我将继续致力于选育叶类蔬菜新品种、生产高效优质安全的产品,进一步加快蔬菜生产的现代化,让广大农民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

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副教授张卿是学校板栗团队的一员,近年来与团队成员一起重点围绕板栗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板栗现代栽培管理技术提升、板栗功能性产品研发等方面开展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经过几年的努力,板栗团队在京津冀板栗产业提质增效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促进了板栗主产区栗农的增收致富,推动了京津冀板栗产业的全面振兴。他说:“作为农业高校的教师,能够积极投入到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宏伟战场中,用自己的科研成果为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一份力量,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和让广大农民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就是我们‘三农’战线科技人员最大的奋斗目标。”

动物科学技术学院董虹教授是兽医学(中医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的一员,近年来团队致力于将中医药用于动物保健和疾病治疗。目前团队已参与到平谷农业中关村的产业服务中。她说:“习近平总书记的话非常振奋人心,在传统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我们发掘、整理出许多对动物保健非常有效的科技成果,在畜禽养殖应用中都获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不仅能减少畜禽疾病造成的经济损失,也可减少抗生素的使用,从而保障动物源性食品安全,进而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和经济效益。未来我们继续用我们的科研成果服务‘三农’,助力国家的畜禽业走上健康快车道。”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李德美副教授常年在山东、北京、河北、宁夏、新疆、云南等葡萄酒产区从事葡萄栽培和葡萄酿酒酿造方面的技术推广工作。近年来一直担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焉耆回族自治县人民政府的葡萄酒技术顾问。如今该县有几万亩的酿酒葡萄园、14家葡萄酒酿造企业。他说:“看着越来越多的农民因为种植葡萄而安居乐业,我感觉自己的专业技术有了用武之地,非常有成就感。看到习近平总书记慰问‘三农’工作者,我感到倍受鼓舞。未来我会继续深入生产一线,开展葡萄种植和葡萄酒酿造技术推广工作。”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张娜教授近年来一直坚持结合专业参与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她参与实施的北京市农村残疾人基地科技服务网络平台项目,为41个农村残疾人基地建设了集产品产销、在线培训、专家咨询等功能于一体的网络服务平台,为数千名农村残疾人提供科技服务,获得北京市助残增收科技服务工作“爱心专家”荣誉称号。她还曾联合公司开通“晓村务”数字乡村管理平台,破解镇、村两级在乡村治理中的诸多难题,获得北京市事业单位脱贫攻坚专项奖励教育系统嘉奖。她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为我们下一步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将继续以信息化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优化提升‘三农’信息化服务水平。”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晓冬近年来致力于智慧农业体系建设,运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手段,为农业企业提供生产、资源、采销存、质量溯源等全方位的管理服务。主持研发的“智慧农业种植管理与溯源体系”已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他主持研发的“智慧养牛管理服务平台”获2021农业农村部优秀案例。他说:“收到习近平总书记的节日祝贺和诚挚慰问特别激动,我感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三农”工作成果的肯定,同时也极大地振奋了我们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而努力的信心。作为‘三农’工作战线上的一份子,我会尽我所能带领更多的人投身到为农业农村农民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支持的事业中去,为祖国的‘三农’工作付出最大的能量。”

文法与城乡发展学院教授级高工高程达,2018年初作为课题负责人接到平谷生态桥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课题重要任务后,与生态桥跨学科团队10个老师30多个研究生和本科生一起,长期进驻平谷乡镇村庄,经过近3年半的共同努力,于今年9月顺利通过了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织的结题专家验收,受到了专家的好评。该团队构建生态循环农业模式,集成与优化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体系,调节农业种养结构,提升农林废弃物利用水平,保护生态,引领北京市“生态桥”工程技术落地和推广,为建设农村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振兴乡村做出了奉献。他说:“多年来工作在‘三农’一线,最深刻的体会是:‘三农’急需人才和科学技术,同时,农业院校师生更需要深入‘三农’、服务‘三农’,那里有做不完的课题。下一步我将继续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与更多师生一起深耕‘三农’一线,为乡村振兴做贡献。”

文法与城乡发展学院副教授常丽红自2019年起,在平谷区刘家店镇国桃种质基地围绕如何盘活当地农民大桃的经济和增值效益开展了一系列研究。今年夏天,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在平谷刘家店镇挂牌了由常丽红领衔的北京农学院教授工作站,搭建了地方政府、高校、企业之间协同创新平台,更加便捷地开展“三农”工作。她说:“习近平总书记的慰问让我更加坚定了服务‘三农’的决心和信念。习总书记特别强调了‘民族要振兴、乡村必振兴’,让我们今后开展技术培训、田间服务、创新服务模式时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和更加坚定的信心。”

植物科学技术学院2020级学生田丝雨今年暑假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助力“乡村振兴”实践活动,前往张家口市蔚县等多个乡进行调研采访,深入了解乡村现状。她说:“暑期实践活动不仅让我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更让我深切的体会到了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的重大意义。我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学好专业知识,知行合一,未来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植物科学技术学院2020级学生王依说:“暑期深入农村开展实践活动让我亲身感受到农民的不易。也让我认识到,农民虽然会种地,但仍缺乏专业的知识和科技力量的支持,习近平总书记说‘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作为农科学子,我会继续边学习知识,边深入基层解农村情况,更好地为‘三农’献策献力。”

经济管理学院2020级学生吴子健说:“我真正意义上了解农村是在进入大学后的一次社会调查。在饭桌旁、在田间地头,我在与老乡的对话中充实了我对农业、农村、农民的了解。正值第四个中国农民丰收节,我要像可爱的农民致敬!我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学好专业知识并运用到农业发展中去,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