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我校召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解放思想建言献策专题讨论会。讨论会紧紧围绕学校第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六大发展战略”和“一个保障体系”分别征求了教授代表、青年教师代表、民主党派代表和离退休教师代表的建议。北京市委学习实践活动第十七指导检查组组长许祥源及我校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有关成员参加会议。党委书记王慧敏主持讨论会。
学校第二次党代会提出在未来五年中,将稳步推进学科引领、质量立校、科研兴校、人才强校、创新北农、国际合作等“六大发展战略”,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和改进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确保学校改革发展的顺利进行。
教授代表认为,稳步推进“学科引领”发展战略,应在全校范围内不断强化强化学术委员会作用、“学科引领”的发展意识;要坚持和保障农学门类的特色学科地位的同时,集中力量把优势学科、重点学科做强、做大;通过明确学术负责人等措施,进一步凝练和稳定学科方向,加强学科团队建设。稳步推进“质量立校”发展战略,应围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应用型复合性人才的目标,加强政策导向,推进资源共享,调动教师和学生两个团体的积极性,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建议通过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等措施,不断加强学风建设,强化教与学的互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根据学生特点,更新教学内容,转变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青年教师作为稳步推进“科研立校”和“人才兴校”发展战略的重要力量,应积极发挥作用,作出应有贡献。他们建议,稳步推进“科研立校”发展战略,一是针对首都新农村建设和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实际需求,进一步明确和凝练科研方向;二是可通过政策引导和激励措施,逐步把教师从教学中解放出来,以培育浓厚的科研氛围,不断提升教师和研究生的科研水平。稳步推进“人才兴校”发展战略,一是不断完善“请进来”、“走出去”制度,注意人才引进的结构,加强校内现有人才的培养,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选派优秀教师到国内外高水平院校进修或访问,鼓励青年教师参与不同层次的学术交流活动;二是可通过建立教授帮扶青年教师的机制,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三是建立有效引导机制,结合学校发展趋势和教学、科研、服务社会的需要,有效地引导青年教师尽快融入学校,找准工作的切入点。
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是高校教学、科研、管理及服务育人队伍中的重要力量,发挥民主党派的整体优势,积极建言献策,是促进学校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的有效措施。就如何稳步推进学校“创新北农”、“国际合作”战略,民主党派代表认为,创新是推动学校改革发展的关键,我们要站在时代高度审视“创新北农”战略,要继承的基础上学会创新,并将创新运用到教学、科研和管理方面,加强对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院校规律的研究,以务实的精神不断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工作效率。他们建议,推进“国际合作”发展战略,要在不断拓宽国际合作办学领域的同时,认真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办学理念、教育思想和管理模式,提升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水平;要加快国际合作与交流步伐,积极发展本专科生的交换项目。
在征求离退休教师代表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意见时,他们认为,以科学发展观审视党的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各级领导干部首先应坚持以师生利益为本,深入基层,了解师生需求,不断强化服务意识,改进工作作风;要以制度建设为保障,拓宽联系群众、化解矛盾纠纷的渠道,保证政策和制度层层落实。
党委书记王慧敏对代表们提出的建议给予肯定,并就相关问题交流了看法。王慧敏表示,学校将认真汇总梳理各层面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关注和妥善解决现实存在的突出问题,稳步推进学校党代会提出的“六大发展战略”, 争取早日实现建设都市型现代农林大学的奋斗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