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检索 学校首页 投稿

党委书记王慧敏一行就完善大学生“村官”长效机制进行专题调研

时间:2009-04-27 作者:宣传部 来源:农学院 浏览:

 

找准服务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 母校永远是你们坚强的后盾

党委书记王慧敏一行就完善大学生“村官”长效机制进行专题调研

 

为了落实市委书记刘淇在完善大学生“村官”、“社工”长效管理机制专题调研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寻求增强学生创业能力的新途径,在全面总结学校大学生“村官”工作做法和经验的基础上,4月21—22日,党委书记王慧敏,党委副书记高东、高喜军在有关部门负责人的陪同下先后赴平谷、大兴、延庆大学生“村官”所在村就搭建创业平台、完善大学生“村官”长效机制、增强在校生的创业能力进行专题调研。

大学生“村官”要成为当地产业提升的先锋

平谷区的大学生“村官”选聘在北京市首开先河,2005年就开展了大学生“村官”的选聘试点工作。几年来,当地政府积累了相对丰富的村官选聘经验,形成了结合自身实际的选聘视角,此次调研的首站就选在了平谷南独乐河镇北寨村。

贾辉(右一):“母校的支持,坚定了我的信心”

平谷区南独乐河镇北寨村被誉为中国“红杏第一村”,2005届植物保护专业毕业生贾辉是北寨村党支部书记助理,四年来,他将自身专业优势与农村实际结合起来,致力于 “北寨红杏”——北京市唯一性果品的发展和提升,带动了当地农民致富。对于来自我校大学生“村官”的表现,当地领导给予高度评价。他们同时表示,要进一步加强与学校的合作,拓宽大学生“村官”选拔途径,引进更多地方发展急需的专业人才,提升村级领导班子素质。

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王慧敏等领导表示,学校将加强与各区县的沟通联系,从用人单位的需求出发,优化选拔机制,规范选拔标准,加大宣传力度,力求围绕当地产业化发展的需要,将专业性强、综合素质高的学生选拔出来,严格把好“村官”选聘工作的第一关。

听说贾辉不仅事业有成,而且已经在当地娶妻生子、落地生根,王慧敏非常高兴,她说,大学生村官要找准自己的定位,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围绕当地产业的提升,在农村的广阔天地干出一番事业。

大学生“村官”要成为自主创业的探索者

大兴庞各庄是有名的“西瓜之乡”,自从2007届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生陈墨和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的大学生“村官”胡建党自筹经费成立爱农星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生产食用菌后,西瓜之乡的产业增加了新内容,当地百姓对食用菌合作社的热情很高,可是随之而来的问题也凸显出来,他们向学校请求帮助。

校党委书记王慧敏、党委副书记高东、高喜军与陈墨(右二)针对食用菌种植深入交流

了解了他们的情况介绍,并考察爱农星食用菌基地各生产环节之后,王慧敏充分肯定了陈墨敢于“吃螃蟹”的创业精神和取得的成绩,鼓励他们运用大学生“村官”的优势和科技手段,实现规范化和标准化生产,为当地农民就业和食用菌产业的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她表示,学校将积极支持大学生村官创业,并针对不同岗位需求以及涉农专业和非农专业大学生“村官”的不同知识背景,开展力所能及的培训和进一步的学位提升。

大学生“村官”要成为“1+1+X”推广体系的生力军

王贺是延庆县康庄镇三街村的村主任助理,从2006年任职以来,他不停地往返于学校和村里,“七彩红薯”就是他从母校带回来的新品种推广项目,已经成功地成为他开展工作的切入点,并且做出了不错的成绩,得到了当地政府和农民的认可。

                          

王贺(左一)向校领导介绍种植情况

法律专业毕业的他,目标是建立一个彩色甘薯种植基地,从育苗、生产到加工形成产业链。但是,缺科学规划、市场营销等方面知识,需要经济管理方面的专家们指明路子;缺种植技术、植保知识,需要植物科学技术方面的老师们点点门道;要做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还得从食品储藏、深加工动动脑筋;打响知名度、扩大影响力还需要母校多多宣传……

王慧敏对王贺以母校科技成果——彩色甘薯的推广为切入点的想法表示认可,并立即针对王贺所提出的需求,部署了学校进一步的帮扶措施,责成学生、宣传、科技推广等相关职能部门联系专家顾问团与村官结对子,专题研讨和寻找对策。她指出,大学生“村官”是农业科技推广不可多得的生力军,希望王贺借助母校资源,自身积极努力,遵循“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原则,把彩色甘薯产业做大做强。

大学生“村官”要成为当地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接力手

延庆县永宁镇以前以豆腐远近闻名,现在还有一个西山沟葫芦。西山沟的葫芦挑战过吉尼斯记录,上过中央电视台7套的《每日农经》、《致富经》,上过北京电视台的《四海漫游》。西山沟葫芦火了,离不开西山沟的“葫芦妹”,她就是我校2006届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延庆县永宁镇西山沟村党支部副书记、书记助理胡一萍。“葫芦妹”兢兢业业在农村一干就是三年,如今,三年任期转眼即到,“葫芦妹”要卸任了,可是“葫芦妹”走了,西山沟的葫芦产业怎么办?

胡一萍(前排右二)向校领导介绍当地葫芦产业发展情况

调研的最后一站选在了西山沟村。王慧敏一行对“葫芦妹”的慰问和对西山沟村的葫芦产业考察,给当地政府吃了一颗定心丸。她说,大学生“村官”是有任期的,人才流动是必然的,但是产业发展要可持续。只要西山沟的葫芦产业需要,学校会与有关部门沟通,根据产业的需求选派新的大学生“村官”,接力“葫芦妹”的工作,进一步发展葫芦产业。她希望“葫芦妹”好好总结宝贵经验和教训,将它们传给下一批村官,一届接一届,人才供应不断线,专业结构要统筹,形成葫芦产业团队,保障葫芦产业可持续发展。

本次调研过程中,区县组织人事部门和大学生村官所在乡镇的领导对我校大学生“村官”在学校的支持下帮助农民致富,促进当地产业发展给予了高度评价,对完善大学生“村官”建设长效机制与王慧敏一行广泛充分地交换了意见。

与延庆县康庄镇政府举行建立大学生村官长效机制座谈会

两天的调研,了解了大学生“村官”一个任期的运转情况,进一步明确了我校大学生“村官”工作的着力点,对学校完善大学生“村官”长效机制、尝试搭建创业平台带动学生就业提供了参考。同时也加深了学校与当地政府的联系,为今后双方进一步合作,促进大学生“村官”成长,服务农业发展、农村建设和农民增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调研结束后,王慧敏指出,作为地方高等农业院校,肩负着服务首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和履行高校使命的双重责任,学校要将大学生“村官”纳入“1+1+X”工程的第二个 “1”队伍中,作为农业推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输送当地产业需要的村官。学校将从选拔、培训、创业扶持和学位提升等方面加强研究、完善工作机制,为大学生“村官”长效机制贡献力量。

最新动态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