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入理解都市型农业的科学体系、基本情况和现实意义,深化对“立足首都、服务三农、辐射全国” 这一办学定位的认识,增强服务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的使命感。3月24日,我校举办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都市型农业专题辅导报告会。十届全国人大常委、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农学会副会长、都市与休闲农业分会理事长舒惠国教授作了题为《我国都市型农业的现状与发展》专题报告。学校全体党员、党外中层干部、党外教授、民主党派负责人认真聆听了这次讲座。校长王有年主持报告会。

舒惠国教授全面地介绍了都市型农业的功能、基本类型、产业特性,细致讲解了都市型农业文化智能型、物质型、规范型、精神型四种基本类型,深入地分析了我国都市型农业的发展过程及其各大中城市都市型农业的发展
舒惠国教授指出,都市型农业是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的产物,是现代农业在大城市的重要表现形式,是郊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是未来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润滑剂,是传承农业文化的有效载体。
舒惠国教授指出农业是弱质产业、农民是弱势群体,都市型农业具有较强的外部性和公益性,其健康发展必须要加强支撑体系建设,加大投入力度:一要有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体系、二要有坚实的资金支撑体系、三要有完备的市场服务体系、四要有完善的法规支撑体系、五要有多层次的人才支撑体系。
舒惠国教授最后强调,都市型农业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它的发展水平和发展趋势将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而不断发生改变,对都市型农业的探索永无止境。通过都市型农业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改善城市自然生态环境,拓展人们休闲生活空间,实现城乡统筹、和谐发展。

校长王有年表示,本次专题辅导报告会,对于学校总结“十一五”、落实第二次党代会精神、规划“十二五”基本思路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作为北京市属唯一一所高等农林本科院校,要在提升农业专门技术人才的整体素质上下功夫,在提升农民科技素养和职业技能,培养农村实用型人才上下功夫,在提升农村基层管理干部的素质上下功夫,培养懂生产、有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应用型复合性人才。全体党员要深入理解认真把握内涵,深化对都市型现代农业的理解,进一步深入研究都市型的高等农业教育,进一步增强服务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信心,提高服务和引领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