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特色鲜明多科融合的都市型现代农林大学的宣言书
——我校第二次党代会工作报告诞生记
学生记者 曾恋之
这是一个指导今后五年学校发展和党的建设的行动纲领,这是一份动员全校上下建设特色鲜明多科融合的都市型现代农林大学的进军宣言——
2009
年2月21日
,中共北京农学院第二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这次会议是我校在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北京市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积极响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号召,服务首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和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形势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也是在我校建设都市型现代农林大学,全面实施“十一五”发展规划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
上午9时30分,在与会代表们热烈的掌声中,王慧敏同志代表学校党委,向大会作了题为《继续解放思想,坚持科学发展,为建设特色鲜明多科融合的都市型现代农林大学努力奋斗》的工作报告。下午4时30分, 实际到会的135名代表在认真审议和充分讨论的基础上,一致通过了《关于中共北京农学院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报告凝聚着广大党员干部和教职员工的智慧和心血,寄托着全体师生员工对建设都市型现代农林大学的新愿景,充分展现了学校领导班子办学治校的新思路。
北京农学院的发展踏上了一个新的征程!
总结经验,分析形势。第二次党代会报告的起草工作始终在学校党委的直接领导下进行
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党代会工作报告的起草,专门成立了以党委书记王慧敏同志为组长的文件起草工作小组。从报告起草思路的酝酿、报告主题及框架的研究确定,到学校五年来的成绩和经验总结以及今后一段时期发展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发展战略的确立,再到报告具体内容的修改完善,学校多次召开党委会、书记办公会,专门研究报告起草工作,对报告的起草工作提出明确的指导性意见,并及时与起草组工作成员就报告的主题、框架、内容等进行研究和讨论。
2008
年7月17日
,学校召开书记办公会,专门研究讨论了党代会工作报告提纲,并明确要求起草组同志利用暑期时间完成党代会工作报告(初稿)起草工作。
2008年9月-11月,学校党委结合学校发展思路、办学理念、发展目标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第五次教育观念大讨论,为第二次党代会的召开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在此基础上,文件起草工作小组成员对党代会工作报告的内容进行了补充和完善。
2008年11月—12月中旬,学校党委三次召开会议,全体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共同对党代会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进行审议和研究,并提出了指导性修改意见,文件起草工作小组成员对报告进行了及时修改和进一步完善。
一次次研究、一次次推敲……报告在一次次地修改中逐步完善、成熟,报告的结构更加合理,逻辑更加严谨,内容更加充实,文字更加精练。
认真总结经验,深刻分析形势,为学校描绘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打下基础,这是学校第二次党代会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此,学校党委对2003年第一次党代会召开以来,学校在改革发展中所取得的显著成绩和积累的经验进行了认真梳理和总结,对学校当前发展面临的形势和环境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五年来,学校顺利完成了 “十五”发展规划既定任务,科学制定了“十一五”发展规划,办学理念和发展目标逐步清晰,办学水平和自我发展能力进一步提高,综合实力和社会影响力显著提升,师生员工的学习、工作、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成效显著。
当前,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党的十七大特别是十七届三中全会为农业发展指明了新方向;科学发展观对各行各业的建设发展提出了新理念;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对首都各项事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首都新农村建设和都市型现代农业定位为我校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也提出了新思路、新目标。北京农学院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首都是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密集区,国家重点的农林院校和研究机构也云集于此,市属兄弟院校发展迅速,我们前有“标兵”、后有“追兵”。同时,学校在改革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落后思想观念束缚、拔尖人才短缺、办学条件受限等方面的问题和不足,影响和制约着学校的发展。形势逼人、形势催人,学校发展既有大好机遇,又面临严峻挑战,机遇大于挑战。北京农学院的发展,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慢进也会落后!
广开言路,数易其稿。党代会报告形成历时200多天,充分体现了发扬民主,凝聚了各方智慧
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意见,是党代会报告形成的重要保证。从报告起草开始到吸取和征求各方意见、反复修改,再到提请党代会审议,前后历时200多天。报告凝结着广大党员干部和师生的智慧和心血,报告起草过程成为充分发扬民主、凝聚各方智慧的过程。
从2008年6月份开始,党委书记王慧敏、校长王有年多次深入各系、二级学院等基层单位开展前期调查研究,倾听群众呼声,为党代会报告起草积累了一手资料。
9
月10日
,学校党委启动第五次教育观念大讨论,并先后组织召开离退休校领导、离退休教授代表、教授代表、青年教师代表、民主党派负责人、市级教学改革与质量工程项目负责人座谈会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管理队伍建设座谈会,围绕学校办学理念、办学定位、办学特色、人才培养规划、管理体制和发展目标等问题,广泛听取师生意见。第五次教育观念大讨论成果源源不断的融入了党代会报告之中,为报告起草提供了丰富素材。
11
月20日
至
12月
18日
,学校党委先后组织召开了主要职能部门负责人座谈会、党总支书记座谈会、民主党派代表座谈会、离退休老领导代表座谈会、教授代表座谈会,针对学校指导思想、办学理念、发展战略、奋斗目标等宏观规划,以及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党建和思想政治等具体工作,广泛征求意见,共收集各类意见180余条。
涓涓细流,汇聚成川。一条条意见、建议源源而来。党代会报告在起草过程中,共收集到来自不同方面的建议和意见达500余条。文件起草小组对所有意见都进行了认真梳理和研究,充分吸纳合理意见和建议,报告稿在集中智慧的过程中更加完善。
2009
年1月8日
,学校召开2009年第一次党委会,认真听取了党代会报告起草和修改情况汇报,经过认真审议和研究,会议认为报告已经基本成熟定稿,并正式决定提请学校第二次党代会审议。
思想的火花在碰撞E闪现,发展的共识在讨论中形成。党代会报告的起草过程,成为广开言路、凝聚智慧,发扬民主、统一思想的一次生动实践。
目标凝聚力量,蓝图催人奋进。报告绘就的学校未来发展蓝图,将激励全体北农人建设都市型现代农林大学的实际行动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服务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为使命,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应用型复合性人才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根本,以管理创新为动力,以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为保障,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勤于实践、崇尚科学、面向基层’的优良传统,坚持‘以农为本、唯实求新’的办学理念,‘学科引领、人才强校、科研兴校、质量立校、特色发展’的办学方针,‘立足首都、服务三农、辐射全国’的办学定位和‘开门办学、开放办学、开发办学’的办学模式,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相互促进,规模、结构、质量协调发展,建设特色鲜明、多科融合的都市型现代农林大学。” 报告明确了今后一段时期学校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进一步凝聚了力量,催人奋进!
处理好“内涵发展与外延拓展”、“突出特色与全面发展”、“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创新发展与校园和谐” 四种关系;强化“质量至上”、“特色发展”、“育人为本”、“和谐北农” 四种意识。充分体现了学校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趋势,贯彻了以人为本的理念,遵循了教育规律,符合了广大师生员工的愿望和要求。
稳步推进“学科引领”、“人才强校”、“科研兴校”、“质量立校”、“创新北农”、“国际合作”六大发展战略,进一步优化都市型现代农业学科结构,加快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和成果推广,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和提高办学效益,不断提高学校的国际化水平。报告阐明了建设都市型现代农林大学的具体内涵和重要举措,反映了全校师生的共同愿望和心声。
“坚持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党员干部、教育广大师生”,“大力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切实加强和不断创新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积极调动多方力量,努力建设和谐校园”。报告针对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六大任务,旨在为学校各项事业持续、健康、科学发展,实现建设都市型现代农林大学的奋斗目标提供牢固的政治和组织保障。
2
月21日
下午5时。学校第二次党代会,在圆满完成了大会的各项议程后,胜利闭幕。此次党代会取得的重要成果和绘就的宏伟蓝图,必将激励全体北农人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团结务实、科学发展,向着建设都市型现代农林大学的目标奋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