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检索 学校首页 投稿

中国共产党北京农学院第二次代表大会隆重开幕

时间:2009-02-21 作者:党委宣传部 来源:农学院 浏览:

团结奋斗创伟业,继往开来写新篇。走过53年光辉历程的北京农学院,2 月21日 ,又迎来了一个历史性的庄严时刻。中国共产党北京农学院第二次代表大会隆重开幕。

          

           

王慧敏代表上一届委员会作了题为《继续解放思想,坚持科学发展,为建设特色鲜明多科融合的都市型现代农林大学努力奋斗》的工作报告。她指出,这次大会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北京市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全面总结学校五年来的工作,明确今后一段时期的指导思想、发展战略、奋斗目标和未来五年的工作任务,选举产生中国共产党北京农学院新一届委员会和纪律检查委员会,团结带领全校师生员工,继续解放思想,坚持科学发展,为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多科融合的都市型现代农林大学而努力奋斗。

校园内到处洋溢着喜庆祥和的气氛。迎着初春的微风和和煦的阳光,印有“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北京农学院第二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和“为建设特色鲜明多科融合的都市型现代农林大学努力奋斗”字样的100面彩旗竖立在学校主路两侧,把校园装点得庄重而又热烈。

830分,出席大会的130名党代表胸前带着红色代表证,肩负着历史重托,满怀信心地迈入庄严的会场。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刘建、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联络员(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副书记)曾妙南、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组织处副处长陈江华、华北电力大学党委副书记张金辉、华北电力大学党校办公室副主任褚景春、北京农业职业学院纪委副书记张金柱出席大会并在主席台就座。

         

礼堂气氛隆重而热烈。主席台上方悬挂着“中国共产党北京农学院第二次代表大会”的会标,后幕正中是镰刀和锤头组成的党徽,10面鲜艳的红旗分列两侧。绽放的鲜花摆放在主席台前。主席台对面悬挂着“为建设特色鲜明多科融合的都市型现代农林大学努力奋斗”的横幅。

王慧敏、王有年、罗维忠、高东、高喜军、杜晓林、郑一淳、姚允聪、朱生利及大会主席团成员在主席台就座。

         

大会由高喜军主持。上午9时,会议开始时,在雄壮的乐曲声中,全场起立,高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高喜军宣布,中共北京农学院第二次代表大会应到代表135人,今天实到代表130人,符合开会规定。他对应邀出席开幕式的市有关部门领导,兄弟院校领导和列席会议的老校领导、学校民主党派负责人等与会人员表示热烈欢迎。

          

王有年致开幕词。他说,这次党代会的召开,是我校发展进程和全体师生员工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对学校今后的发展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大意义,对我校的未来发展必将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他希望各位代表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强烈的使命感,认真履行代表的神圣职责,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努力将这次大会开成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的大会,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的大会,凝心聚力、团结鼓劲的大会!

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刘建代表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北京市教委向大会的胜利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我校全体共产党员和广大师生员工表示诚挚的问候。刘建说,第一次党代会以来,北京农学院党委带领全体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精神,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艰苦奋斗、扎实工作、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党的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

          

刘建代表市委教育工委对学校提出了四点希望。刘建希望,新一届党委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在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同时,更好地为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服务。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事业发展,建设都市型现代农林大学;要切实加强党的建设,为学校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治和组织保障;要不断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要紧密围绕首都新农村建设和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不断为首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贡献。

刘建强调,学校的发展既面临大好形势,又面对严峻挑战,处在一个十分关键的历史时刻,希望新一届党委不辜负广大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的期望,继承和发扬北京农学院的优良传统、办学优势及办学特色,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开拓进取、科学发展,团结和带领广大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早日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多科融合的都市型现代农林大学。

刘建表示,市委教育工委和市教委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北京农学院的建设与发展,一如既往地支持学院党政领导班子的工作,不断开创北京农学院各项事业发展的崭新局面!

王慧敏代表上一届中共北京农学院委员会作工作报告。报告共分三个部分:一、过去五年的工作;二、学校当前面临的形势和今后五年的主要任务;三、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和改进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为建设都市型现代农林大学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王慧敏在报告中回顾了学校第一次党代会以来学校改革发展各项事业取得的新成就: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学科和科研水平不断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师资队伍建设步伐逐步加快,队伍结构不断优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平稳推进,办学条件和综合保障体系明显改善;国际合作与交流逐步加强,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扎实开展,政治和组织保障作用不断强化。

王慧敏指出,回顾学校过去五年的发展历程,我们主要的经验和体会为:党委的正确领导,全体共产党员和广大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是学校事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是学校事业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服务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和国家赋予学校的神圣使命和政治责任;体现办学特色,适应首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和根本任务。

在谈到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时,王慧敏从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两方面分析了学校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客观分析了学校在改革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面临的困难。

王慧敏强调,面对当前的发展形势和环境,学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服务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为使命,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应用型复合性人才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根本,以管理创新为动力,以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为保障,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勤于实践、崇尚科学、面向基层”的优良传统,坚持“以农为本、唯实求新”的办学理念,“学科引领、人才强校、科研兴校、质量立校、特色发展”的办学方针,“立足首都、服务三农、辐射全国”的办学定位和“开门办学、开放办学、开发办学”的办学模式,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相互促进,规模、结构、质量协调发展,加快建设特色鲜明、多科融合的都市型现代农林大学。

          

王慧敏强调,在实现建设都市型现代农林大学的奋斗目标过程中,我们必须妥善处理四种关系,强化四种意识:一是处理好“内涵发展与外延拓展的关系”,强化“质量至上意识”。二是处理好“突出特色与全面发展的关系”,强化“特色发展意识”。三是处理好“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的关系”,强化“育人为本意识”。四是处理好“创新发展与校园和谐的关系”,强化“和谐北农意识”。

在谈到学校未来五年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时,王慧敏指出,未来五年是学校建设都市型现代农林大学的关键五年,我们必须做好改革发展的规划与部署,稳步推进“六大发展战略”:一是稳步推进“学科引领”发展战略,进一步优化都市型现代农业学科结构;二是稳步推进“人才强校”发展战略,加快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三是稳步推进“科研兴校”发展战略,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和成果推广;四是稳步推进“质量立校”发展战略,不断完善都市型高等农业教育体系;五是稳步推进“创新北农”发展战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和提高办学效益;六是稳步推进“国际合作”发展战略,不断提高学校的国际化水平。

王慧敏强调,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事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根本保证和政治保障。要实现建设都市型现代农林大学的奋斗目标,关键在于党的领导;要确保学校改革发展的顺利进行,关键在于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和改进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党员干部、教育广大师生;大力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切实加强和不断创新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积极调动多方力量,努力建设和谐校园。

王慧敏最后说,我们要继承学校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把思想统一到学校发展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各项战略任务上来,把力量汇聚到建设都市型现代农林大学的各项工作中去,这是学校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全体共产党员和广大师生员工的神圣使命和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让我们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和市教委的亲切关怀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不断深化改革,坚持科学发展,促进校园和谐,为建设特色鲜明、多科融合的都市型现代农林大学而努力奋斗!

根据有关规定,中共北京农学院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党费收缴、管理和使用情况的报告以书面形式提请大会各位代表审议。

最新动态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