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14日
下午,市教委刘利民主任在教委人事处、科研处、发展规划处相关负责人的陪同下莅临我校考察并指导工作。我校党委书记王慧敏、院长王有年热情接待了刘利民主任一行,并在第一会议室召开工作汇报会。人事处处长吴春晖、科技处处长张志勇、总务处处长李晓元、科技集团总经理张海明、党政办公室副主任高建伟参加了汇报会。

王有年院长首先向刘利民主任一行汇报了学校近年来的发展状况。他指出,近年来,学校乘首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的“东风”,明确办学指导思想,准确定位,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学校始终坚持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应用型、复合性人才为中心,重点抓好“三率”(第一志愿录取率、就业率、用人单位满意率)工作,目前学校第一志愿录取率文科达100%、理科93%,学生一次就业率达96%,用人单位满意率达94%。尤其是学校利用自身优势,努力将大学生“村官”工作做强、做出特色,为首都新农村建设输送了近300名大学生“村官”,并成立了“百名专家顾问团”,为“村官”提供技术支持和“一对一”的指导,积极开展“非农”大学生“村官”涉农知识培训。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同志对我校大学生“村官”工作予以充分肯定并做出了重要批示;学校坚持“科研兴校”战略,紧密围绕食品安全、生态环境建设和都市型现代农林经济与管理三大方向,主动为首都新农村建设提供科技支撑和技术支持,学校承担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较以前有了大幅提升。今年,农业部重点实验室——都市农业(北方)重点开放实验室落户北农;学校不断加大服务首都新农村建设力度,建立了服务新农村“六大基地”,组建了专兼结合的推
广
教授队伍,制定和完善“东大地”和“马池口900亩地”两大基地规划,并将其建设成为学生创业实习、科技推广和新农民培训的产学研基地,学校正在逐步探索“政、产、学、研、推”服务首都新农村建设的特色模式。

王有年院长还就我校实施的“国际化”战略、未来校园规划等事项进行了汇报,同时提出了学校目前在教师编制、推
广
教授设置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并希望学校的发展能够得到市教委的进一步帮助和支持。
党委书记王慧敏在汇报时说,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为学校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为学校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学校即将召开第二次党代会,紧密围绕首都经济社会一体化和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对未来五年学校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规划和战略任务做出重要部署,力争使学校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面有更大的作为。同时,在学校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教师编制短缺尤其是高层次人才缺乏、基础设施不足、教职工待遇偏低等制约学校发展的矛盾和问题,希望市教委能够帮助协调。

刘利民主任认真听取了王慧敏书记和王有年院长的汇报,并对我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工作予以充分肯定和赞扬。

刘利民主任指出,学校机遇抓得好,学校紧紧抓住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以及首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利契机,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对都市型农业发展进行认真研究和实践,扎实开展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实现了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学校发展思路新,紧密围绕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提出了建设都市型现代农林大学的目标,逐步构建都市型农业高等教育体系,探索“政、产、学、研、推”服务首都新农村建设的特色模式,这与教委“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思路是一致的;学校工作做的实,尤其是在大学生“村官”、“六大基地”建设和科技推广等工作方面开展了大量具体的工作,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绩,切实为首都农业做出了贡献。
同时,刘利民主任对学校发展提出了希望和要求。刘利民主任指出,农学院当前面临的发展机遇非常好,农学院的毕业生将大有作为,希望学校能够进一步把握机遇、加快发展,为首都农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学校的校园规划和基础建设要及时与教委相关部门沟通协调,鼓励和支持学校自筹资金进行基础建设;学校发展的积极性高,要保护好这种积极性,随着学校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研究生和留学生工作都要实现新的突破和进展;要把“十一五”既定的目标和任务完成好、落实好,并取得实在效果,为规划好“十二五”奠定基础;当前各项改革都进入了攻坚阶段,高校人事制度改革也是如此,学校要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教委对学校提出的问题和建议将进行认真研究,逐步帮助解决制约学校发展的一系列问题。
会上,我校人事处、科技处、总务处、科技集团负责人分别针对推
广
教授增设事宜、学科建设和研究生工作、基础建设、土地开发等事宜与市教委对口单位进行了交流和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