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上午,学校新农村基地建设总结研讨会在教学楼B座209会议室举行,党委书记王慧敏、副书记罗维忠,副院长郑一淳、姚允聪,纪委书记朱生利出席会议,会议由郑一淳副院长主持。党政办、宣传部、纪监审、兴农办、工会及六个基地负责人,以及各院系(二级学院)主任(院长)和推广教授等参加了会议

会议首先对“六大基地”中期检查情况进行了通报和评估,副院长郑一淳对学校基地建设和此次中期检查情况进行了简要概括。全体与会人员围绕“学校建设新农村特色基地的目的和出发点”、“如何建设好特色基地”、“如何发挥学校服务新农村建设的优势”等主题展开了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学校在服务新农村建设方面具有优良的传统,此次通过建设“六大基地”服务新农村建设,是学校在新形势下依靠自身特色和优势所采取的正确决策;搞好基地建设,要将响应政府的号召和了解农村发展和农民致富实际需要结合起来,循序渐进,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要继续规范“基地”运行机制,建立健全相应规章制度和科学的评价、考核体系;要明确“基地”定位,充分发挥“基地”的“平台”功能,以“基地”带动学校教学、科研发展,牵动学校整体发展。
会议最后,党委书记王慧敏发表重要讲话。她指出,建设“六大基地”,是学校适应北京市都市型农业发展的客观需要,是新形势下学校服务首都新农村建设与发展的有力途径。搞好“六大基地”建设,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实现“双赢”,即通过“基地”建设,既要推动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富裕,又要带动和促进学校教学和科研工作开展,尤其是教学质量的提高和科研实力的提升;搞好“基地”建设,要找准切入点和主攻方向,要了解政府所想,掌握地方所需,明白学校所能,将基地建设与学校发展、政府需要和农民需求紧密地结合起来,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和项目合作,切忌盲目单干;搞好“基地”建设,要紧紧围绕“1+1+x”工程,力争通过“基地”建设,带出团队,带出一大批农民科技人才。

她最后,强调,通过此次“六大基地”中期检查,既够体会到了学校“六大基地”建设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感受到了基地负责人、推广教授和专家们为此付出的艰辛和努力。希望大家能够站在学校发展和服务新农村建设的高度,克服困难,弥补不足,认真做好“六大基地”今后的各项建设工作。同时,学校也将继续加大对“基地”建设的支持力度,统筹好政策支持和人、财、物的配合等相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