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
18时05分,北京农学院七号宿舍楼221室内传来一阵欢呼声,五六名大三女生围坐在桌前聚精会神地盯着电视机荧幕,她们的脸上洋溢着兴奋,正在直播的是中国首枚绕月卫星——嫦娥一号的升空情况。
“我是23日在回学校的公交车上得知嫦娥一号的有关消息,当时就留心记下了发射时间。”食品系的李秋玉同学如此告诉记者。为了观看直播,她放弃了该时段的其他娱乐节目,虽然对航天知识所知甚少,但她一直关注国家发生的大事,在她看来,嫦娥一号的成功发射是祖国向前发展的又一大步.
隔壁宿舍的王昆同学是特意赶来观看直播的,她兴致勃勃地与记者聊起了这枚绕月卫星的名字,“嫦娥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人物,嫦娥奔月的故事家喻户晓。她是美好的化身,用她给中国探月计划命名,即贴近中国传统,又承载了大家的祝福和祈愿。嫦娥不是登月,是我们送她‘回家’了。”
据了解,我国自
1970年4月24日
发射第一枚火箭——长征一号将东方红一号卫星送入太空,几十年来,通过发射长征系列、神州系列火箭,陆续将绕地卫星送上太空。特别是
03年10月15日
神州五号飞船首次载人成功,使我国航天技术水平位列世界前沿。而此次登月计划更是我国航天发展史上的新的里程碑。
许多同学通过报纸、广播密切地关注着嫦娥一号的相关信息。生物技术系的白羽同学对不能观看到直播感到遗憾。但同时她也表示将会继续关注绕月卫星的后续动态。“嫦娥将在
10月31日
进入地月转移轨道,
11月5日
进入月球轨道,这一期间我会一直关注它。”
据悉,我校学生科协为庆祝此次探月计划,于24日当晚组织学生在校内空旷位置架设天文望远镜,进行观月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