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应我校邀请,中国化工报经济信息部主任编辑徐建中、农民日报记者钟燕平、经济日报记者张念群、科技日报记者项峥来我校采访,我校在第一会议室召开记者座谈会,院长王有年出席座谈会并向记者们介绍了学校的发展现状。王有年院长指出北京农学院是一所特色鲜明的高等农林院校,学校的办学定位准确,立足北京,融入郊区,服务“三农”为北京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学校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逐步形成了在服务北京郊区现代化中发展都市型高等农业教育,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鲜明特色。学校在办学模式上,坚持开门办学融入北京郊区、坚持开放办学与国际接轨,坚持开发办学与企业联合。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构架产学研一体化培养模式,引导学生积极投入首都经济建设,特别是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建设与发展的实践,加强动手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与锻炼。在人才培养目标上,注重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的技术人才、经营人才和管理人才。
我校植物科学技术系金文林教授向记者们介绍了我校“出口红小豆选育种”科研项目,并介绍了红小豆生产基地的情况。还谈到我校的“科技下乡”活动给农民带来的巨大收益。动物科学技术系黄荣生教授向记者们介绍了我校“肉鸡品种培育”的科研项目的发展现状,他谈到我校肉鸡培育技术在国内外都达到领先水平。并介绍了该项目的产业化发展现状,目前我校已和北京华都集团、大发集团开展了科研合作项目。并介绍了我校多年来成功培养的许多生产实践人才。我校园林系副主任赵和文介绍了园林系函授教学的专业概况、招生情况、科研现状以及教学工作的一些情况。并向记者们介绍了开展校外科研项目合作的成果。最后,我校科技与研究生工作处处长张志勇总结了我校的科研发展和学科建设情况。
记者们对教授们介绍的我校科研情况表现出了极大兴趣,不时提出问题,我校教授们也一一作了详尽的回答。最后记者们对我校的发展提出了许多诚恳的建议,认为我校以后应该进一步加大学校的科研、产业、教学的宣传力度。
会议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结束。会后,记者们在科研处同志的陪同下饶有兴致地参观了我校教学实验基地。这次媒体记者来我校参观采访,将会对我校的发展和形象宣传产生深远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