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检索 学校首页 投稿

首届“都市农业、观光农业与城乡发展”国际学术会议在我校隆重召开

时间:2007-10-23 作者:宣传部 来源:农学院 浏览:

        

(王有年院长致开幕词)

             

(国际都市农业支持组织(荷兰)官员 Henk De Zeeuw做报告)

             

 (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常务副主席田小平发言)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副所长成升魁发言)

              

 (北京市委副书记强卫讲话)

2004年10月11日上午,首届“都市农业、观光农业与城乡发展”国际学术会议在我校隆重开幕。
    此次国际学术会议由北京农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共同发起,由北京市农村工作委员会、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农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农林科学院等单位联合主办;由国际都市农业支持组织(SGUA)、国际都市农业与食品安全资源中心(RUAF,荷兰)、台湾台中健康暨管理学院、中国地理学会、北京市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北京农学会、北京土地学会、上海农科院都市农业研究中心等单位协办;由北京农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城市与乡村发展研究室、北京地理学会等单位共同承办。
    北京市农村工作委员会主任李进山主持大会并发表讲话,他指出,这次会议对于交流和学习国外都市农业发展的先进经验,加快我国现代都市农业的发展进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北京市委副书记强卫同志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强卫指出,此次会议以“都市农业、观光农业与城乡发展”为主题展开研讨与交流,将有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和教授发表新的观点,交流新的成果,这是一次前瞻性的学术交流,将有力的推动都市农业、观光农业与城乡发展的理论建设,为各国农业发展提供新的理念、新的思路和新的模式。
     强卫指出,当前,我国已经确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任务,作为首都,北京担负着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率先走向全面小康,面向全国发挥示范作用的责任。而农业、农村的发展在北京占有独特而又十分重要的位置。北京市面积为1.68万平方公里,而市区只有1040平方公里,郊区占总面积的90%以上。首都率先实现现代化,最繁重、最艰巨的任务在郊区。可以说,没有郊区的现代化,就没有首都的现代化。多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郊区经济、社会实现了持续、快速、协调发展。据统计,今年1—9月份郊区地方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6.1%,其中二三产业的增幅达到1998年以来的最高值;农民增收致富步伐进一步加快,农民收入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以市场为导向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推动了郊区农业结构调整,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和生产基地基本形成;合作组织、行业协会进一步壮大,安全、绿色、标准化生产快速发展;以“摸清市场和资源两张底牌、抓好科技和资金两个支撑、搭建一个信息平台”为主要内容的“221行动计划”取得阶段性成果,以高新技术农业、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农业为代表的都市型农业。

最新动态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