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检索 学校首页 投稿

【北京日报】首都科技琢璞玉 助力和田再跨越

时间:2015-03-30 作者: 来源: 浏览:

近年来,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市科委)在对口援助新疆和田地区“一市三县”(和田市、和田县、洛浦县、墨玉县)过程中,充分利用科技这一发展利器“雕琢璞玉”,让这片因和田玉而闻名的土地,实现跨越式发展。

  2011年以来,市科委全力贯彻第三次全国科技援疆工作会议精神,为落实中央关于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战略决策,按照科技部《全国科技援疆规划2011-2020》的要求,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北京市对口支援和经济合作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业务指导下,在北京市援疆和田指挥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厅的大力支持下,在和田地区地委、和田地区行署、和田地区科技局及相关部门的配合下,充分利用首都科技、人才和市场的强大优势,向和田地区“一市三县”注入资金、项目、人才等,让这片广袤的土地不再贫瘠,作物的品种不再单一;让农民的知识不再匮乏,增收致富不再是一种奢望。

  机制创新科技“活水”

  同心协力建设魅力和田

  2014年对于墨玉县奎雅乡切麦克勒村的农民买买提敏·卡迪尔来说,是值得庆贺的一年。这一年,买买提敏·卡迪尔试种复播玉米品种,增收近400公斤。“这等于增加了一个人一年的口粮啊!”买买提敏·卡迪尔高兴地说。

  此前,买买提敏·卡迪尔在自家的10亩良田上种植的是核桃。刚开始,收成还不错,但随着核桃树龄的增大,粮食产量受到严重影响,买买提敏·卡迪尔经常为一家五口人的温饱问题犯愁。正在他一筹莫展的时候,有人告诉他通过援疆活动引进的玉米品种产量高,买买提敏·卡迪尔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种植了几亩玉米品种,结果完全超乎了他的预期。“感谢援疆工作者给我们带来了适合我们种植的好品种,今年我要把我的10亩地,都种上来自北京的玉米新品种。”

  在“一市三县”,像买买提敏·卡迪尔这样的农民还有很多。这里属干旱性荒漠气候,绿洲仅占3%左右,沙漠戈壁、山地占90%以上,面积占和田地区总面积33%,总人口127.5万人,其中维吾尔族人口占95%,农业人口占65%,农民人均年纯收入仅为2816.50元,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民人均收入水平的70%,为我国欠发达地区。

  为了能让“一市三县”的农民早日脱贫致富,也为了让科技“活水”涓涓流淌,北京市科委以机制创新为引擎,有效建立了首都科技与和田需求对接的长效协商机制,优化了京和两地合作部门之间、工作团队之间的合作机制,提高了科技援助效率;以“既授以鱼,又授以渔”的援疆模式,构建了以“科技综合服务中心”为代表的、较为完善的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提升了和田地区的自主创新能力;以“技术成果包”为切入点,集成组装了北京的十项援疆农业科技成果,赠送百家示范户,提供了启迪心灵的智慧之书,将科普教育培训渗透到援建的各个环节,使就业渠道不断拓宽;以科技援疆资金为依托,攻克了百余项蔬菜、果树、玉米及小麦新品种的试验、示范等关键技术,优良品种试验示范、辐射推广取得实质性进展,大大地促进了农业、农林产品加工业,以及医药业的快速发展。

  深入沟通催生长效协商机制

  20127月,作为对口援疆科技合作联席会议(19+2)的轮值主席单位,市科委与北京市援疆和田指挥部、和田地委就保障科技援疆行动计划按期实施进行了深入沟通,洽商建立了三方定期沟通的长效协商机制。两年来,京和两地凡遇援疆项目立项、重大工程推进、难点问题解决等重大事项均商议确定,长期紧密且不固定地保持着通信联络,做到了密切沟通,前后方互动,并根据当地科技需求展开调研,为推进和田地区“一市三县”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夯实了基础。

  部门联动促进项目组织实施

  市科委联合北京市援疆和田指挥部、新疆自治区科技厅将从和田地区征集到的科技需求项目面向社会公开征集承担单位,在援疆项目承担单位的征集、评审和确定的每一个环节都组织专家对申报的项目承担单位进行评审、遴选,并带领遴选确定的项目承担单位到和田地区进行了实地考察、合作对接,使其明确项目研究的目标及主要内容,这种部门联动机制有力地促进了项目的组织实施与任务落实。

  顶层设计建设科技服务中心

和田地区“一市三县”专业技术人员总数只有1200余人,迫切需要专业培训与信息交流,亟须一个解决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建设方面难题的平台,即能够涵盖培训技能、转化成果、推广技术、传播信息、普及科学知识的综合性科技服务平台。市科委按照全国科技援疆规划要求,启动建设“科技综合服务中心”,在顶层设计时,借鉴北京建设国家现代农业城的先进理念,打破物理空间的限制,将农业、林果业、畜牧业、科普、信息化等领域分成若干组,每组成员由北京的专家与“一市三县”的负责人组成,明确分工、实施地点、联系人等,实现双方的无缝对接。

  合理配置保证援建工作开展

  京和两地地理位置遥远,人员频繁往来成本较高,为解决这个难题,必须要建立科学合理的保障机制。每当春播和秋收时节,以及项目关键节点,都会有来自北京的专家长期轮流驻守,手把手传授种植技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技术指导,确保项目实施效果。和田方面负责专家及培训人员的交通、食宿等安全后勤保障服务。双方共同签署技术保障与配套服务协议,根据协议,市科委按期举办专业技术培训,委派专家上门技术指导,和田地区科技局及时组织当地农业科技骨干、农户和示范户参加培训,并利用当地农业技术人员的区位、语言优势,满足援建项目的技术服务需求,保证援建工作顺利开展。

  “十百”工程谱写增收就业新篇章

  刘伟,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员,自2011年开始,一直参与北京科技援疆工作,承担着北京科技援疆计划项目。2013年担任科技援疆项目专家组组长,积极参与科技援疆计划项目编制,并组织专家团队承担科技援疆计划项目的主要工作任务。其实,像刘伟这样来自首都北京的农业专家还有很多,例如北京农学院的张铁强、潘金豹团队,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的张宝海团队,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张峻峰团队等等,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让这里的农民都能种上适于种植的优良品种,让他们早日增收致富。”

  2014年,市科委坚持对口援建“高起点、高标准和高目标”原则,组织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北京农学院、北京技术交易促进中心、和田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等科研单位、高校和技术转移中介机构,重点实施了“北京科技援疆成果推广及促进和田农民就业致富项目”的“十百”工程。

  工程将北京近年来在和田开展试验取得的成果,筛选出适于当地生产的番茄、辣椒等10项菜、果、粮优良品种及高产栽培技术,组装成“技术成果包”,同时选择具有丰富种植经验及一定生产面积的100多家农户进行示范推广。为了让这些技术成果落实到位,专家们多次深入农户家中,从温室建造、穴盘育苗到果粮套种、示范推广,开展了形式各异的技术传授、现场指导和实地考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在和田市团结新村重点蔬菜基地,30家示范户在30栋高标准日光温室内引种了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的黄瓜、辣椒优良品种,育成的菜苗源源不断地为团结新村蔬菜基地提供秋季蔬菜生产用苗。除了黄瓜、辣椒,刘伟还根据生产需要,向蔬菜示范户提供茄子、番茄、甜瓜、芥菜、菠菜等蔬菜种子和配套栽培技术。刘伟为当地的农民先后提供了总计7000克的蔬菜种子,可用于150亩田地的播种。他提供的蔬菜种子全部按时播种,长势良好,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得到示范户认同。

  和田经济新区蔬菜示范户肉孜买买提,种植了5个大棚的日光温室“欧冠”番茄、“洛椒308”辣椒等蔬菜,同时带动1532座日光温室采用地膜及膜下滴灌,蔬菜长势喜人;洛浦县洛浦镇吐尔洪·萨依提,2013年试种1栋从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引进的优良抗病温室辣椒,年产3300公斤,收入11550元。2014年,他又加大了示范种植面积,10栋温室辣椒总产量约35吨,总收入12万多元,连续两年的增产增收,让吐尔洪·萨依提高兴得合不拢嘴。

  建设科技综合服务中心统筹提升和田科技服务能力

  在洛浦县的北京农业科技示范区,有一块面积约100亩的现代农业种植试验与技术培训推广基地,这里试验了茄子、黄瓜、西葫芦和玉米、小麦,以及核桃、红枣等近百项蔬菜、粮食和果树新品种,筛选了50余项适合和田地区种植的农业新品种进行推广,发挥了试验、示范、推广的作用,为和田支柱产业的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而这些,都要归功于科技综合服务中心。

为提高和田地区科技服务能力,市科委充分发挥首都科技资源优势,在和田启动建设“科技综合服务中心”,目前已基本形成具备科技信息服务、成果展示与转化、技术培训与推广、科学技术普及等功能的基层科技服务平台。

  20129月起,北京市科委组织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北京技术交易促进中心等单位,与和田地区科技局合作共建和田地区“科技信息综合服务平台”。有效地实现了首都科技资源的开放共享,促进了科技成果在当地的转化,为京和两地信息互动打开了绿色通道。

  北京市科委利用“科技信息综合服务平台”,构建了和田地区农业科技资源库,其中提供农业种养殖相关数据24万余条,畜禽养殖等七类视频资源6275分钟,科普动漫和科普游戏15146集,通过新闻动态、科技信息、科技政策、科普动漫、视频资源等5个板块为和田地区中小学生、农牧民提供科普知识、农业新品种、种养殖新技术等多领域科技服务。

  在和田地区科技局、和田市玉龙喀什镇、和田县巴格其镇、墨玉县萨依巴格乡部署4套全彩色led电子显示屏,用维汉双语播出区情介绍、新闻动态、通知公告、政策法规、科技服务下乡、季节性农技技术等数据库内容。

  此外,北京市科委还多次组织北京专家赴和田,对和田基层农业技术人员开展了11期实用技术培训,培训人数超过500人。

  为充分发挥首都科技成果、科普人才等资源优势,做好对口支援新疆和田工作,大力提升当地广大中小学生科学意识和科学素养,特别是动手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保护他们的创造精神,20132014年,应北京市援疆和田指挥部要求,市科委连续两年派出专家团队赴和田开展科普进校园活动,组织科普专题讲座9场,培训和田中小学生超过1100人,并为和田地区两所学校建设科技创新实验室。

  “数”说科技援建

  900万元市科委带领专家深入和田地区广泛开展科技需求调研,筛选出15个设施栽培优良品种试验等科技攻关及产业化计划项目,并主动向北京市援疆和田指挥部申请立项,争取到援疆资金近900万元,较好地把握了援疆资金注入的节奏和力度,做到了早投入、早见效、早受益。

  35个近年来,共为和田地区引进农作物新品种35个,其中: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在洛浦实施设施蔬菜优良品种试验示范项目,17个品种得到进一步示范推广;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在洛浦开展特色作物优良品种试验示范项目,经试种筛选出优良品种12个实施推广;北京农学院推动林果业优良品种试验示范项目,以及小麦玉米优良品种试验示范项目取得突破,京麦36686个品种较当地主栽品种平均增产幅度25.4%,亩增产小麦约70公斤,最高增产达52.6%

  2万亩和田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引进北京援疆优质高产套种玉米品种新玉41号,在粮食高产示范点上套种,亩产达729公斤,超当地71.2%。在和田地区墨玉县,推广面积2万亩,平均亩产455.7公斤,平均每亩增产30公斤,按每公斤2.3元计算,每亩增收69元,总增收138万元。

  1.5万公斤和田地区墨玉县托呼啦乡塔什砍特村,5亩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示范棚内产出的黄瓜平均亩产1.5万公斤,亩产值达3万至3.6万元,接近11个农民的年纯收入。

  结语

  援疆四年来,市科委与新疆和田这片辽阔神秘的大地结下了不解之缘,运用科技资源为和田地区的发展提供了“源头活水”,为和田地区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助推跨越式发展、标本兼治,长治久安仍任重道远!下一步,市科委将不遗余力地在援疆的事业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让首都科技之光在和田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