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文法与城乡发展学院“多彩乡韵”实践团在常丽红副教授的带领下深入平谷区寅洞村科技小院,通过艺术创作与产业调研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文化彩绘赋能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据了解,在前期调研阶段,实践团便与村委展开专题座谈,深入了解寅洞村“桃产业+文旅融合”发展模式。国桃基地内,师生们躬身参与摘桃、去袋、分拣、装箱等全流程农事劳作,汗水浸透衣衫,指尖沾染桃香。林间地头的切身体验与农户坦诚交流,让同学们对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现状和需求形成了系统认知。

带着调研的深度思考,实践团充分发挥专业特长,以墙体为创作载体,将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文化融入乡村景观。从“立春”枝头初绽的嫩芽,到“秋分”田间沉甸的硕果,师生不惧酷暑,历时五天精心绘制二十四幅主题彩绘,让传统农时智慧跃然灰墙,总面积达120平方米。创作现场变身露天课堂。村民们纷纷上前辨认画中节气,询问农事典故,师生们热情讲解画面背后的文化内涵与农时智慧。刘家店镇驻村第一书记在观摩后评价道:“这些作品既是扮靓村容村貌‘新衣裳’,更是传播农耕文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一扇‘新窗’,为寅洞村的文化自信注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底蕴!”实践团成员、连续两年参加实践的刘安阳同学感触尤深:“在寅洞村,我们不仅通过墙绘传播传统文化,更见证了文化元素赋能“桃产业+文旅融合”发展模式。这让我深刻领悟到,乡村振兴,既要塑产业之‘形’,更要铸文化之‘魂’,推动文化与产业同频共振,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

实践团后续将整理编撰《二十四节气文化墙绘创作指南》,并计划协助寅洞村孵化独具特色的节气主题文创产品。文发学院将持续发挥学科专业优势,深化校地合作,推动乡村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让青春智慧在乡村振兴实践中绽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