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检索 学校首页 投稿

铸魂强师 躬耕筑梦 | 昂扬奔赴十年之约:北农教师写给2035年的信

时间:2025-09-10 作者:宣传部 教师工作部 来源:宣传部 教师工作部 浏览:

【编者按】在第41个教师节即将来临之际,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和全市教育大会精神,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营造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引导教师以实际行动谱写教育强国建设华章,特推出“铸魂强师 躬耕筑梦 ”专题报道,全面展示广大教师立德树人、自信自强的教育情怀和精神风貌,团结凝聚教师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投身教育强国建设实践。

2025年是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的关键之年,也是“十四五”收官和“十五五”谋划之年,更是面向十年建成教育强国全面布局、高位推进之年。多位教师给2035年的自己写了一封信,表达对建成教育强国的憧憬,以及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以实际行动践行“躬耕教坛、强国有我”誓言,为教育强国贡献智慧和力量的信心和决心。


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姚山写给2035年的信

2035年的姚山:

你好!

2035年的教师节,是你教师生涯的第27个教师节,相信你依然站在农林科技与人工智能交叉融合的讲台上,用 “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践行着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的初心,用知识的光芒照亮着学生的前行之路。

你一定记得初为人师时,面对学生求知的眼神,深感责任重大。你精心备课,力求把每一个知识点讲透,你常与班上的学生促膝长谈,用自己科研路上的坚持与收获鼓励他们,激励学生们珍惜当下。

为了进一步推动教学创新,你将现代农业信息技术案例引入课堂,通过校企合作平台,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能力。你和团队教师研发的甘薯智能贮藏系统、植物本体传感器等,已在多个村庄得到应用,扎扎实实地解决了农民的问题,多年后回想起来,你一定还感到自豪吧。

希望你继续弘扬教育家精神,将人工智能技术与乡村振兴的现实需要紧密结合起来,真正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成果凝结在农民的收获里。我期待,到2035年,我们的北农将在乡村振兴的广阔蓝图中更加闪耀!


生物与资源环境学院赵文婷写给2035年的信

2035年的赵文婷:

你好!

刚从北京市教师教学创新大赛领奖归来,证书墨香犹在。2015年应用化学系初建时,实验室通风橱还透着崭新的金属气息。你是否还记得,无数个深夜伏案修改课件的自己呢?记得第一次带领学生检测农药残留,他们紧盯气相色谱仪时紧张地呼吸,却在得出精确数据时眼前一亮——那一刻,他们真正明白了:严谨的分析,守护了农产品从土壤到餐桌的安全。

未来十年,我愿继续做“讲台的守护者”。课时再满,也要为学生多留两席答疑解惑;科研再忙,实验室的门始终为求知的目光敞开。十年后,我们的智慧农药团队是否已是一个成熟的跨学科协同平台:一端连接着田野需求,进行精准诊断;另一端输出着科学良方,确保作物安全。应化人,正是这个平台上不可或缺的建造者与连结者。

2035年的北农,必将更温暖、更富活力。愿那时的你依旧告诉学子:“农业的未来,藏在每一个精准的数据与每一次实践的打磨里。学习和科研如同培育新品种,既要耐得住实验室的寂静,也要扛得起实践中的挑战。


经济管理学院江晶写给2035年的信

2035年的江晶:

你好!

当你展开这封信时,“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壮美画卷正铺展在神州大地。作为一名高校教师,这盛世图景中,必有你我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用生动实践绘就的印记。

还记得2014年初任班主任时的你,以“大姐姐”般的真诚沟通与悉心引导,一点点“深耕”进学生的心灵。有个孩子因家庭贫困而自卑,你带她走进实验室,鼓励她申报科研课题,当她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你真切领悟到育人的真谛不在惊天动地,而在日复一日的深耕细作,在于挖掘每一个生命蕴藏的无限潜能。

2022-2025年,你前往平谷区峪口镇挂职、成为密云区金叵罗的“新村民”,组建起跨学科团队攻坚克难。助力数十名青年教师成长、扶持近百名京郊新农人创业、为越来越多的同仁搭建育人平台。

未来十年,AI课堂已成常态,科技浪潮改写农业版图。希望你将继续带领学生探索“智慧农业+乡村振兴”的新范式,目光依然清澈,脚步依然坚定,永葆仁爱之心,永远是那个在希望的田野上,俯首躬耕、仰望星河的北农人!


生物与资源环境学院郭洪刚写给2035年的信

2035年的郭洪刚:

展信舒颜,见字如面!

当2035年的晨曦洒满大地,此时的你已在高校讲台耕耘十余年,相信你已在三尺讲台的育人实践中把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融在了一堂堂有温度、有深度的课,种进了北农学子的心里。

回望来路,自初登讲台那一刻起,你用心对待每一位学生、认真对待每一堂课,把晦涩的理论知识拆解成“零件图”,用产业中的真实案例注解理论,把前沿的科研成果转化为课堂鲜活案例,点燃学生的热情,让学生在课堂与生产的对照中,读懂知识的“实用密码”。你深耕产教融合,让知识在产业土壤里扎根生长。当你以作物昆虫学课程为桥梁,将科技小院、植物健康研究院等产科教平台中的病虫害防控难题转化为教学案例时,你深刻体会到“授人以渔”的真谛。

展望未来,教育强国蓝图已绘就,希望你继续在教科融合中突破,大力培养知农爱农新型人才;以“敢啃硬骨头”的担当,聚焦京郊大地的产业难题,为首都“菜篮子”“果盘子”安全贡献力量。我期待着,北农人的锐气和活力更加闪耀在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


园林学院朱强写给2035年的信

2035年的朱强:

见字如面。

此刻我手里拿着的是学生刚测绘完的颐和园的十七孔桥图谱,铅笔线稿上还略带着湖水的水汽。四年前刚入职时,我便下定决心,要以“传承园林文化,服务美丽中国”为理想信念,为三山五园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贡献智慧。

未来十年,我将以教育家精神为指引,把园林历史文化传承与美丽中国建设作为职业坐标。带领学生把论文写在遗产修复上、把设计方案画在园林里。我会深耕文明互鉴理念,在东西方园林对比研究中搭建桥梁,带着学生在凡尔赛宫与颐和园的造园智慧对话中,培育全球视野下的学术理想,让文化自信扎根在专业土壤里。

每每有学生问起园林修复的意义,我都会告诉他们:文化传承就像种树,我们今天埋下的种子,未来才长成荫。或许在十年后的2035,我们就能看到参天的大树。

2035年的你,或许头顶上已经长出了白发,但掌心的图纸温度一定未减。当看到学生们带着修复工具奔赴各地遗产现场,当校本课程成为青少年文化启蒙的钥匙,当外国友人在你修复的园林中读懂东方美学,那便是我们用十年光阴兑现的约定。我们,要在慢慢的时光里,做最耐心的园丁。


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刘晓晔写给2035年的信

2035年的刘晓晔:

你好!

展信佳期,晤面如春。

当时间的笔触勾勒至2035,教育强国的宏伟蓝图已成为现实,智慧农业与绿色生态交相辉映,你作为北农的一员,正见证着农业教育的新篇章。

自成为教师以来,你便深耕兽医药理领域,致力于为首都乃至全国培养兼具深厚理论功底、精湛临床技能与创新科研思维的复合型兽医药理人才。你一定还记得,带领学生深入密云养殖场,将兽医药理知识应用于实践的场景,让青年学子深刻理解“强农兴农”的使命,让“自找苦吃”的钻研精神成为动科学子职业发展的核心基因。

展望未来,相信你会继续聚焦兽医药理学,深耕“耐药菌防控策略”“宿主导向抗菌药物研发”等科研项目,将前沿成果应用于课堂教学,进一步贯通“研-教-学-用”闭环;开展跨学科项目式实践,强化兽医药理学专业知识与多学科融合交叉,锻造“未来农人”核心能力,为学校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十年之约,是对我,更是对万千学子的承诺。期待更多北农学子,在实验室的灯光下点燃好奇,在科研数据里锤炼真知,以探索的勇气与创新的智慧,成长为支撑农业强国梦的栋梁之材——那便是教育家精神在新时代最动人的实践与回响。


马克思主义学院庄文写给2035年的信

2035年的庄文:

见字如面。

此刻我刚刚下课,正被学生簇拥着,听他们讲述观看九三阅兵式的满心自豪,而我也满怀着教育热情,思考着如何积极推进伟大抗战精神进教案、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为同学们上一堂爱国主义“大思政课”。

回望来路,当青涩学生蜕变为传道授业的思政课教师,每一步都凝聚着汗水与坚持。我始终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坚持让思政课更加鲜活、更有温度。积极参与“思政+专业”协同育人体系建设,将“红色基因”与“绿色使命”主题融入农林类课程,厚植学生家国情怀。

展望未来,2035年的你仍不断探索教育的无限可能,为学校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既做学生的“引路人”,更当精神“摆渡者”,培育出更多心怀家国、脚踏实地的知农爱农新型人才,让“强国有我”的誓言在代际传承中愈发铿锵。

2035年的你一定要在学生心里播下一颗叫“信仰”的种子,待它在岁月里生根、拔节、抽穗,终成他们眺望山河时眼中的星火,亦是他们扎根大地时脚下的强大力量。


辅导员刘晓晨写给2035年的信

2035年的刘晓晨:

你好!

今天是我入职北农成为辅导员的第十天,2035年看似遥远却近在眼前;从十天到十年,前路漫漫亦灿灿。

未来十年,我要做“思想的播种人”。思政教育就像松土,要一点点把道理埋进学生的心里,让“培根铸魂”更具分量,让“乡村振兴”从课本上的字,变成他们愿意扛在肩上的责任,让每个学生都明白:把小我融入大我,平凡岗位也能长出不凡的意义。

未来十年,我想做“田间的陪跑者”。农科学子的课本,本就该写在田野上,“强农兴农”不是口号,是脚踩泥土时才能懂的重量。我会带领他们走进乡土深处,鼓励他们把论文写在京华大地上。

未来十年,我愿做“心灵的守护者”。关注学生的喜怒哀乐,告诉他们受挫时要像作物一样“扎根更深”,迷茫时要像田野一样“静待花开”。推动农科知识和人文精神融合,让他们既有“把技术种进地里”的本事,也有“把农业深埋进心”的情怀。

2035年,将是我入职的第十个年头,我希望能骄傲地说:“我未曾辜负这些种子,它们都在这片土地上,长成了自己的模样。”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