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检索 学校首页 投稿

大手拉小手 躬耕享丰收 学校举办2025年秋收节活动

时间:2025-10-15 作者:宣传部 教务处 来源:教务处 浏览:

金秋十月好“丰”景,大地流金采收忙。10月15日,学校在耕读教育实践基地举办“大手拉小手,躬耕享丰收”秋收节活动,来自北京农学院、北京大学、北京体育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农学院附属小学、北京市第一〇一中学昌平实验学校的500余名大中小学师生齐聚田间,同采丰收果,共上一堂田间地头“大思政课”。

“农业文明的智慧,就蕴藏在这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循环之中。同学们即将采收的甘薯,是凝结了北农团队智慧与心血的新品种,是专属育苗与种植技术的最新成果。我们今天收获的不仅是果实,更是农业技术的结晶。”活动伊始,我校植物科学技术学院赵波副教授一堂生动详实的耕读教育课吸引了在场师生的目光。他从农业历史讲到现代农业科技如何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一边弯腰示范一边深入浅出地讲解采收“秘籍”,帮助同学们迅速掌握挖红薯、刨花生等采收要领。

“田间农事课”之后,耕读教育实践基地瞬间变成了热火朝天的采收场。北京农学院的同学们分组指导中小学生,向他们耐心讲解摘花生的技巧,并细致介绍作物生长周期、种植要点等农业知识,来自北京农学院附属小学、北京市第一〇一中学昌平实验学校的同学们认真聆听讲解,专注学习每一个动作。

同学们小心拨开花生秧,在秧苗根部松土,并以均匀的力道向上提起,伴随着“窸窸窣窣”的泥土脱落声,整墩花生被拔了出来。当沾满泥土的双手捧起沉甸甸的收获,洋溢在同学们脸上的是纯粹的欣喜与满足。

来自北京农学院附属小学六年级的胡可心说道:“在耕读教育实践基地学会了怎么挖出成熟的花生。自己动手挖的果实最甜最美,劳动真开心!”一〇一中学昌平实验学校初一年级的马晨珺说:“原来采收花生蕴含这么多知识!虽然手上沾满了泥巴,但这堂‘田间课堂’让我们亲身体验了在劳动中收获的快乐,更学习到了课本以外的知识,这堂课让我更懂得珍惜粮食。”

在一旁的红薯田里,来自北京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和北京体育大学的师生们,正俯身进行着一场细致的“地下寻宝”。“先找到红薯的根,红薯的‘家’通常安在根系周围10~15厘米的土层里,从四周将铁锹沉稳发力向下深掘,再顺势一撬,就能顺利挖出红薯了。”按照老师所授,同学们开始行动起来。当橙红饱满的红薯挣脱了泥土的怀抱,完整地呈现在眼前,“哇!”不少同学发出惊喜的赞叹声。

“五月启耕仪式上,我就在这里种下了薯苗,今天又亲手把它挖了出来,这种感觉太奇妙了!”北京体育大学心理学院大四学生石琨颖手捧红薯激动地说道。北京大学医学部大一新生王宏骏说:“本次劳动耕读教育课把我的视野拉到乡野,拉回本真的劳动中,让我有了全新的体验,特别开心!”北京科技大学机械学院本科生邱昱斌表示:“这次劳作课,将‘耕’与‘读’鲜活结合,在劳动中收获成就感,感受农业科技发展带来的变化,未来我将更加关注‘三农’发展。”“沉浸式的秋收,让我对农业科技有了具体而深刻的认识,期待以后多多参加这样有意义的劳动实践。”我校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动医专业学生张凯说道,“这坚定了我将爱农情怀转化为兴农本领的决心,未来将持续深耕专业知识,努力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知农爱农新型人才。”

近年来,学校通过“大手拉小手”协同育人机制,每年组织大中小学师生共同参与“启耕节”“丰收节”等活动,同上田间地头“大思政课”,将红色思政教育与绿色农耕劳动深度融合。以田间为课堂、以劳作践真知,不仅搭建了大中小学教育协同的桥梁,更让师生在亲身体验中传承农耕文化、厚植劳动情怀。

学校将深入学习贯彻全国全市教育大会精神,依托办学特色和专业优势,不断创新耕读教育形式,持续拓展“北农耕读”品牌影响力,组织开展丰富多彩“跨学校、跨学段、跨学科”的劳动教育活动,打造具有首善标准、红色基因、北农特色的乡村振兴“大思政课”,为培养堪当乡村振兴大任、民族复兴重任的知农爱农新型人才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