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检索 学校首页 投稿

经济管理学院青年教师在国际知名期刊

《Sustainable Cities and Society》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

时间:2025-06-25 作者:经济管理学院 宣传部 来源:经济管理学院 浏览:

近日,经济管理学院青年教师张强强以第一作者在《Sustainable Cities and Society》(中科院SCI一区TOP期刊,IF=12)发表题为“SHAP-ing urban sustainability: Integrating NDDF and lightGBM to uncover coordinated pollution and carbon abatement costs in Chinese cities”(《塑造城市可持续性:结合NDDF和lightGBM发现中国城市污染和碳排放协同减排成本》)的学术论文。

该论文聚焦我国作为全球最大二氧化碳排放国面临的在经济增长、污染治理与碳减排之间实现平衡的复杂挑战,创新性地运用了融合非径向方向性距离函数(NDDF)与LightGBM模型的综合分析框架,辅以SHAP(Shapley加法解释)方法,系统揭示了中国287个城市在2006—2019年期间污染与碳减排的协同成本及其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城市PM2.5与CO2的协同减排成本在时间上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变化趋势,其中经济发达地区如长三角、珠三角与成渝城市群的协同减排成本显著高于其他区域。进一步分析发现,劳动力就业和金融活动是PM2.5减排成本的核心影响因素,产业结构与工业SO2排放是影响CO2减排成本的关键因素。此外,大城市中能源消耗的作用较为突出,而中小城市中人口与经济变量的重要性更为显著。

2006年(a)、2010年(b)、2015年(c)和2019年(d)中国地级市的JMACPM2.5

2006年(a)、2010年(b)、2015年(c)和2019年(d)中国地级市的JMACCO2


中国不同类型城市PM2.5和二氧化碳边际减排成本趋势

基于上述发现,该研究提出了经济发达地区应加大清洁技术与绿色金融投入,推动产业升级与能源结构优化;中小城市则需聚焦于教育、科研投入与农业污染治理,提升本地绿色发展能力。同时,推动区域差异化、规模敏感型的政策改革,也是降低减排成本、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路径。在全球气候变化加剧与中国“双碳”目标战略深入推进的背景下,该研究不仅拓展了城市层面污染与碳减排协同治理的理论视角,也为中国乃至其他发展中国家制定科学、有效的低碳绿色发展路径提供了重要的实证参考。

JMACPM2.5驱动因素在联合减排情景中的重要性排名

JMACCO2驱动因素在联合减排情景中的重要性排名

我校经济管理学院何忠伟教授为论文的通讯作者。本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北京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北京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4年度青年专项课题、北京农学院繁荣社科行动计划人文社科专项和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年创新团队的资助。

张强强表示,将在学校党委坚强领导下,紧密围绕“落实教育强国建设纲要,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主题主线,以“实干创先年”为抓手,聚焦国家战略和首都发展需求开展研究,不断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用实际行动为持续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