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检索 学校首页 投稿

[人民日报]北京小麦“觉悟”高不用“喝水”也丰产

时间:2008-04-10 作者:蒋建科 来源:农学院 浏览:

“头水早、二水赶,三水四水紧相连,一直浇到麦开镰。”这条农谚形象地说明了传统种植方式中多浇水对小麦高产的重要作用。如今,在北京市密云县,小麦不再“喝水”,却仍能达到相当的产量。

北京的小麦“觉悟”高,因为北京太缺水了,它们不愿意多“喝水”!北京属于资源性重度缺水的特大型城市,人均水资源不足   300立方米 ,只占全国的1/8,世界的1/32。近年来,随着城市发展以及降水量的减少,水资源紧缺的形势越来越严峻,已经成为影响北京农业乃至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因素。 

在常规栽培条件下,小麦需要浇水34次,每亩每次灌溉用水平均 50立方米 ,小麦整个生育期每亩灌溉用水150 200立方米 。为确保城市生活用水,北京只能选择压缩农业用水,冬小麦种植面积缩减到100万亩左右。

  再减下去,北京如果不种小麦,将对全国产生较大影响。北京农学院的领导 教授们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从2004年起,北京农学院植物科学系 潘金豹 教授带领课题组,在密云县开始了采用免灌溉旱作技术的创新和探索。

  课题组首先从品种入手,筛选出抗旱品种“北农67” 。20042005年属于降水正常年份。“北农67”种植3亩,表现突出,亩产 288公斤 20052006年,属于严重干旱年份。“北农67”试验面积30亩,平均亩产 153公斤 ,表现出较强的抗旱性。20062007年,属于严重干旱年份。“北农67”试验面积350亩,平均亩产 174公斤 ,最高产量 275公斤 20072008年,“北农67”的播种面积3000亩,目前长势良好。

  其次,课题组探索出培肥地力技术、冬小麦深耕技术、冬小麦播种技术、冬小麦冬春耧麦、压麦技术、冬小麦灌浆期叶面施肥技术、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等十大配套技术。让不喝水的小麦不减产,确保一定的产量。

  今年,这一技术已经在郊区应用2万亩。实际效果表明,采用免灌溉旱作技术,可以有效预防农田土壤风蚀,减少冬春季裸露农田沙尘危害,固碳放氧、净化空气,改善首都城乡大气生态环境。在正常气候条件下,不低于常规种植的效益。因此得到当地农民和政府的认可和欢迎。

  专家们测算,如果北京市的100万亩小麦都采用这项技术,每年至少可节约灌溉用水1. 5     亿立方米   ,对于减少农业用水,缓解北京水资源紧缺具有重要意义

《人民日报》 ( 2008-04-10 14)

最新动态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