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检索 学校首页 投稿

【北京日报】房山深山中已经实现科技养蜂?

时间:2025-08-22 作者:北京房山 来源:北京日报 浏览:

在北京西南的深山里,藏着一座天然的“酿蜜宝库”——房山区蒲洼乡。这里87.2%的林木绿化率,活脱脱是一个巨型“植物甜品站”,给中华蜂备足了吃喝。而密林里的智能蜂箱,更是“孕育”甜蜜的“空间站”,蜂箱内,安装了物联网传感器,每天给小蜜蜂们“记日记”:实时监测箱内温湿度、蜂群活动及产蜜量,监测数据直接同步到蜂农的手机,方便远程管理。这养蜂日常,科技感直接拉满!

要说与蜜蜂的缘分,那得从老辈儿说起。蒲洼乡30%的家庭都养过中华蜂,可这“甜蜜事业”,前些年却是“苦滋味”:酷暑天守着蜂箱当“遮阳伞”,暴雨前披着雨衣和雷雨“抢”蜂箱......蜂农们累得直不起腰不说,收成却没有和付出成正比。

那会儿的蜂农,还不知道怎么给蜂群科学分家,见了病虫害就慌神,眼睁睁看着蜂群变少,急得直跺脚。好不容易摇出金灿灿的蜜,却像捧着块“甜蜜的烦恼”,送哪儿、卖哪儿都不知道,一年辛苦收获的蜂蜜全放在家看着。

转机出现在2022年!北京农学院的“科技天团”带着“秘密武器”来了。他们给蜜蜂“优生优育”,培育优质蜂种;教蜂农“多箱体成熟蜜”技术,让蜂蜜产量质量双飙升;还开起“蜜蜂学校”,把科学养蜂技巧一股脑儿倒给大家。最绝的是,给蜂箱装上了“智能大脑”——这下,传统养蜂业直接插上了科技小翅膀!

如今的山林里,顶着太阳能板的白色智能蜂箱,成了蜂农眼里的“超能干伙计”:箱里温湿度实时播报,蜂群活跃度手机上看得明明白白,就连暴雨要来了,都能提前喊“预警”!

新技术的加持,蜂群数量涨了约40%,酿蜜效率也跟着飞:“以前20箱蜂一年产200斤蜜,现在15箱就能产300斤好蜜!”蜂农们说起这变化,眼里的光比蜂蜜还亮。

大伙儿还守着“尊重自然 顺应时节”的采蜜规矩,给足蜜蜂至少60天“封盖假期”,蜂蜜品质直接“跳级”——封盖率超95%,活性酶含量突破20,蔗糖含量更是“零存在感”!凭着这硬实力,蒲洼蜂蜜直接拿下欧盟和美国的有机认证,妥妥的“国际甜”!

更厉害的是,蒲洼人还玩起了“甜蜜组合拳”,打造了“政府+院校+企业+村集体+合作社+蜂农”的“六边形战士”发展模式。乡政府当红娘牵线,科技小院当军师送技术,企业当管家做品牌,村集体当队长搞标准化养殖。眼下,蒲洼乡中华蜂产业联盟热热闹闹成立了,还打造出“探蜜蒲洼”品牌,与中国农业银行、北京同仁堂这些“大牌朋友”手拉手,蜂蜜既有了靠山,订单也稳稳当当。越来越多村民跟着沾了光,日子过得比蜜甜!

当你打开一罐蒲洼蜂蜜,尝到的可不止荆条和野菊的香,还有科技撞上传统的妙,更有蜂农们用日子熬出来的甜。这份藏在深山里的甜蜜,正等着你去尝一口呢!

https://xinwen.bjd.com.cn/content/s68a2eb3ad5de24ab681a94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