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检索 学校首页 投稿

【新华社】北京农学院打造“五育融合”心理育人新范式

时间:2025-10-13 作者:新华社 来源:新华社 浏览:

基于“五育融合”理念,北京农学院依托自身学科优势和资源禀赋,系统性打造了心理育人新载体。以实体空间“春泽园”与虚拟平台“525热线”相互支撑,探索出一条富有农林院校特色的心理育人创新路径。

“五育融合”,建设心理育人创新路径

“五育融合”理念强调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它要求心理育人不能孤立进行,而应成为串联“五育”的价值纽带和情感催化剂,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北京农学院用实践对上述理论思考与现实需求进行了响应。学校学生处处长李云乐介绍,学校依托自身学科优势和资源禀赋,系统性打造了实体空间“春泽园”与虚拟平台“525热线”的心理育人新载体。

其中,“春泽园”代表了在发展性、预防性层面,通过劳动教育实现“五育”融合的生态化空间实践;“525热线”则体现了在支持性、干预性层面,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全时域陪伴与价值引导的保障体系。

二者共同构成了“预防为先、发展为本、干预为要、保障为基”的一体化心理育人新范式。

春泽园劳育,搭建“心理生态圈”

2024年4月,北京农学院学生心灵成长基地——春泽园落成。春泽园是由学校师生参与设计、建成的“心灵花园”,其中既有老师们选育的海棠、桃树新品种,又有同学们种下的苗木和花草。

春泽园建成后,先后开展了志愿植物养护、心理健康教育等活动。学生反馈普遍认为,在“春泽园”的劳动中“压力得到了释放”“更深刻理解了专业价值”。

李云乐表示,春泽园以劳育为枢纽,将心理育人从咨询室延伸至田间地头,使“五育”在劳动实践中自然融合、生动展现。

通过春泽园,学生们得以“以劳增智”,在身体力行中锤炼积极心理品质。通过让学生参与“春泽园”从播种、耕耘到收获的全过程,能有效磨砺其吃苦耐劳、坚忍不拔、尊重规律的意志品质。

“以劳育德,以智慧心。”李云乐表示,当学生亲眼见证一粒种子成长为累累硕果时,他们直观体验到自身行动创造价值的成就感与自我效能感。这种“从无到有”的创造过程,是对“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这一价值观最生动的诠释。

数字化转型,打造全方位心理支持空间

面对“数字原生代”学生的新特点,北京农学院将数字化转型作为提升心理育人效能的关键变量,着力构建“人机协同”的智慧支持系统。

“525热线”是2022年起,北京农学院开启的心理服务热线,24小时专人值守,为有需要的学生及时提供心理支持和援助服务。

同时,学校将“525热线”结合数字化赋能,实现精准预警与主动干预。李云乐介绍,学校探索构建校园心理大数据监测平台,在严格保护隐私的前提下,对匿名化的学生行为数据与“525热线”咨询主题、预约数据进行关联分析;利用算法模型构建心理危机早期预警系统,自动识别潜在风险个体,并向辅导员发送分级预警提示,变被动应对为主动发现、精准干预。

近年来,北京农学院还整合资源,将“525热线”升级为智能化心理支持综合平台。平台集成一键通话、在线预约、心理自评、科普资源推送及AI初步陪伴等功能,形成“热线—平台—咨询师”联动的立体化服务矩阵。

除了大数据平台,VR、AR等虚拟延伸技术也被应用到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中。北京农学院开发“数字春泽园”线上平台,利用VR/AR技术模拟基地场景,让学生即便在非劳作期也能获得沉浸式的自然疗愈体验;同步设置线上“心情树洞”、云端植物认养等功能,实现线下活动的线上延伸与互动。

https://xhpfmapi.xinhuaxmt.com/vh512/share/12759633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