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检索 学校首页 投稿

潜心育人 |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紧贴区域和产业发展需求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时间:2020-09-23 作者: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来源: 浏览: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现有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物联网工程两个本科专业和1个专业学位硕士点,有一支既有丰富教学经验、又有明确科研方向的教学科研团队。近年来全院教职工,坚持内涵发展,在促进教学改革、发展专业建设、提升育人质量、提高社会服务水平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2020年,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被评为2018-2020年度“三育人”先进集体。

提高教学质量,做好“教书育人”

两年来,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教学工作紧密结合学校内涵发展大讨论和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坚持“教书育人”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以突出专业特性,凝练专业优势,优化课程体系,提升教学质量为中心,积极开展各项教学工作。

学院一线教师共有24名,包括3名双肩挑教师,承担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和物联网工程三个专业的专业基础及专业课程的教学任务,同时还承担了全校公共基础课“计算机基础”共50个左右教学班的教学任务,人均工作量700多学时。全院教师克服困难,扎实肯干,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同时也取得了丰富的教学成果。学院所有教学计划顺利落实并执行,教学质量学生评价全部为优良;学院加强实习基地建设,保障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的顺利进行,全部大四学生由学院统一安排在签约实习基地进行专业实习,实习完成率达到百分之百;各专业积极开展专业建设,经过充分调研,结合区域发展目标和产业发展需求,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开创性地实行校企协同育人教学模式,从培养方案、教学计划、授课计划开始校企协同,具体到授课方案及执行,全方位执行校企协同育人。

为保障实践教学,学院新建立了大数据实验室、物联网实验室。建立了大数据实验室,建设目标是一站式解决高校大数据软硬件建设的所有问题,包括数据挖掘、大数据分析和大数据可视化平台。利用虚拟化教学资源,搭建教学系统和集群平台,将理论学习、实践教学和大数据项目实战融为一体。完成物联网工程系专业实验室建设,课程集成度高、设备质量优、环境自动化程度高,涵盖电子技术基础、单片机原理与设计、传感器与检测技术、RFID、嵌入式系统、无线传感器网络、嵌入式操作系统等课程实验,成为物联网工程系实验教学基地。学院还建设了北京农学院智慧农业实验温室,新建温室中包含了大量可用于实践教学的设备和平台:自主研发的各种可二次开发的智能传感器设备可用于各专业的实践教学。

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形成全专业育人思政工作格局

学院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紧围绕“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秉持“以农为本,唯实求新”,以加强党的规范化建设为魂,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党团活动为牵引,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在思想观念层面培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院创新提出党建与专业融合共建的工作思路,鼓励学生党支部结合所学专业特点,探索符合专业实际、围绕专业需求、服务专业发展、体现专业特色的学生党支部建设路径,既有效促动了学院全专业育人思政工作格局的形成,也强化了学院党的建设与专业育人的紧密契合,不断强化党组织的政治引领作用。

学院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注重“价值引领”作用,不断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的关系。以“国庆70周年”等重大活动为契机,激励和引领广大青年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厚植爱国情怀,激发报国之志。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计信学院52名师生圆满完成国庆群众游行方阵、现场合唱等庆祝任务,师生以自己的行动表达了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凝聚升华了家国情怀,进一步坚定了肩负强农兴农的责任与使命。学院还通过志愿服务“世界园艺博览会”,赴房山区霞云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寻访红色遗址遗迹、举办特色党日、参观红色主题展览等传承红色基因活动,引导学生自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

学院党总支扎实开展“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等主题教育。通过暑期社会实践、红色1+1活动、党的知识宣传宣讲、党员采风、志愿服务等项目载体,让学生党员和积极分子在运用专业知识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增进对专业的情感、对专业的理解、对专业的信心,强化学生以专业能力服务社会的责任感、使命感。重点建设多媒体数字影像社团,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创作微电影、纪录片的拍摄、录制和后期制作等环节,学习数字媒体信息的处理方法和相关技术,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学院的“电脑义诊志愿服务小分队”为全校师生提供电脑维护和电脑问题解决方案,便捷的上门服务得到了广大师生的肯定。近年来,学院成立实践团队24支,180名同学结合专业优势,利用暑期社会实践和红色“1+1”活动开展信息化知识普及、科技惠农、实地见习、科普调查等活动,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结合,在实践与服务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

建设高水平指导服务队伍 用心关爱学生成长

学院紧贴现代农业发展复合型、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需求,以培养既懂计算机信息技术,又懂农业的抢手人才为目标,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通过联合实验室、智能农业实验温室、创新创业实训中心等支撑平台,为学生提供有力的创新实践支持和丰富的锻炼机会。组建本科生科研、创新和管理团队,帮助学生及早树立就业择业观念,组织和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第二课堂实践活动,如创新创业论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个人简历比赛等等。辅导员积极解答学生就业过程中有关考研、公务员考试、面试、创业等系列问题,及时通过微信等平台推送就业信息,拓宽就业渠道,进行精准一对一指导,增强学生的就业信心。近三年来学院学生就业率均在96%以上,学院连续被学校评为就业工作优秀单位和服务基层先进单位。

学院每年组织新生进行心理测评,并为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动态记录学生心理成长的轨迹。每个班级、宿舍选配心理委员和心理信息员,精准摸排学生心理情况,通过网络咨询、在线交流、预约咨询等方式,推动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化管理。严格执行心理异常学生重点情况周报制度,及时引导干预。同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心理健康活动月、素质拓展训练、校园心理剧等活动。

学院重视加强学生指导服务的队伍建设,努力打造一支专家化的高素质队伍,进而提高对大学生指导服务的实效。目前学院本科生科研团队指导教师全部由教授担任,本科生科研训练项目和学科竞赛指导教师均由副教授以上职称专任教师担任,同时学生管理人员队伍中已有2人获得创新创业高等教育师资资格证书。本科生自主研发设计的“IAR智能农业机器人”和“农业物联网无线互馈式环境监控管理系统”等一系列项目,荣获“创青春”首都大学生创业大赛银奖、“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全国总决赛二等奖、“赛佰特杯”全国大学生物联网创新应用设计大赛三等奖等多项荣誉。

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做好“协同育人”

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期间,学院3名教师13名在校研究生共同组成志愿服务团队,从开幕式到闭幕式全过程参与志愿服务保障工作170天,团队克服各种困难,全身心投入高标准完成世园会志愿服务、展台服务、科技服务等工作,彰显了新时代高校教师爱岗敬业、立德树人、报国图志的感人风采。2019年5月在世园会组织的室内展品评选中,学院报送的参赛作品“北京农学院智能生态控制系统”获金奖,“智能植物生理监测仪”获特等奖。

多年来学院师生坚持在房山区蒲洼村开展科技帮扶工作,建设了基于物联网的京西野生资源生态谷生态环境智能监控体系、野生资源种植区智能灌溉试点、基于云服务的京西野生资源生态谷“数字博物馆”等,一代又一代北农计信学子在团队教师的带领下长期扎根房山农村基层一线,助力农业科技发展和环境保护工作。2019年11月学校首家“北京科技小院”在房山蒲洼揭牌。

2019年学校组建跨学科社会服务团队,学院结合教师专业优势,以平谷区夏各庄镇为工作重点,聚焦村镇需求,组成了一支特色鲜明,经验丰富的团队。一年来,在负责人的带领下,扎实开展基层实地调研,建立工作站点,制定和实施智慧美丽乡村建设方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政务、农业服务和管理精细化、精准化提供支撑,建设智慧美丽乡村等一系列工作,用行动践行首都乡村振兴。

最新动态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