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检索 学校首页 投稿

动物科学技术学院黄郑:风雨中守护挚爱双亲 拼搏中书写优异答卷

时间:2025-07-22 作者:宣传部 来源: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浏览:

生活的风雨袭来,他用稚嫩的肩膀为双亲撑起一片晴空;学业的漫漫征途,他以坚韧为铠绽放出耀眼的光芒。“三农”一线的广袤田野,他不惧酷暑为村民科普人畜共患病防治知识;他专业综合测评排名第一,获全国大学生动科专业技能大赛特等奖——我校动物科学技术学院黄郑同学用坚实步履书写了闪亮的青春答卷。

“纵使前路万般艰难,我会在磨砺中更加强大”

“中考后母亲患癌需手术,高考前父亲又脑梗中风丧失劳动能力……说实话,当时并没有能力去面对,只能在无可奈何中默默祈祷,在焦虑和担忧中把日子熬过去。”父母相继生病让家庭陷入重重困境,当时的黄郑只盼着快点长大,可以撑起这个家。

2022年,黄郑从广西远赴北京求学。千里之遥,隔不断他拳拳的孝心。父亲每日必需的血糖试纸、母亲需按时服用的药品,成为他每月精打细算的“头等大事”。他与姐姐默默协作,省吃俭用存下生活费,确保药品与试纸化作按时抵达广西家中的“孝心包裹”。这份“远程守护”的清单上,还细心罗列着油盐酱醋、洗衣液等生活物资。即便实习实践获得的物品兑换券,他也悉数兑换成父母所需的食品与日用品,诠释着黄郑跨越山海的深情守护。

184DE

生活的重担,未能压弯黄郑的脊梁,反而成为他砥砺前行的动力。他善用分秒,发奋苦读,潜心钻研。2024年,黄郑以专业第一、综测第一的耀眼成绩,交出了一份优异的学业答卷,并获评学校年度“自立自强之星”称号。这份沉甸甸的荣誉,既是对他穿越荆棘的无声加冕,亦是照亮征途的星火。担任学院学生会学习部部长时,他秉持“学习表率,我必先行”的理念,策划推出“词海航行记”系列单词打卡活动,在全院掀起了英语学习的热潮。

虽然学校学费减免政策极大地减轻了他的经济负担,为他铺就了坚实的求学基石,他仍积极参与勤工助学、担任辅导员助理、参加校外兼职,这些经历不仅支撑了他的生活,更淬炼了他的筋骨。在他眼中,困难无需粉饰,亦无可回避——“直面它,剖析它,战胜它”。他清醒洞悉与困境的博弈:“困难是静止的磐石,而我,是不断奔涌的溪流。纵有万般险阻,我会在磨砺中更加强大。”

“从‘被保护’到‘被需要’,我感受到农业科技的力量”

“从前自己一直是师长、乡亲们眼中‘被保护的人’,但2023年那次返乡实践,让我真切体会到为家乡点亮微光的价值。”那年暑期,带着专业知识回到家乡广西崇左市利江村的黄郑,第一次深刻感受到“被需要”沉甸甸的分量。烈日灼灼,40℃高温炙烤着大地。他挨家挨户科普人畜共患病知识,衬衫被汗水一次次洇透、紧紧的贴在背上。回应这份辛劳的,是乡亲们递上的清凉凉茶、专注聆听时眼中闪烁的光,以及养禽户紧紧拉住他衣袖、急切追问技术的双手。就在那一刻,他心头豁然:“畜牧业,这看似寻常的产业,实则深深扎根于乡土,紧系着千家万户的生计;而农业科技,正是乡亲们翘首以盼、解渴除忧的‘及时雨’。”

“练就‘硬实力’,提升‘软实力’,反哺乡土沃野”

2024年8月,第五届全国大学生动物科学专业技能大赛在东北农业大学举行。当黄郑与队友们手捧沉甸甸的团体特等奖奖牌站在领奖台上,备战的日夜如潮水般涌来:他们曾卷起铺盖扎根养殖场,与技术工人同吃同住,向工人们“拜师学艺”;在羽毛纷飞的鸡舍里,重复上千次人工授精操作;日复一日、每日弯腰拾蛋2000余次,硬是练就了“3秒辨蛋”的火眼金睛……汗水浇灌下,他和队友最终练就了堪比一线技工的采精、授精与鉴定“硬功夫”。

3C830

决赛现场,黄郑与队友凭借苦练铸就的“肌肉记忆”,操作如行云流水,器械传递毫厘不差。他们成为全场屈指可数成功采集到干净鸡精液的队伍。更凭借对精液灭活制片、血细胞计数板精准操作及数量换算公式的烂熟于心,以零失误的表现,在所在小组率先完赛。最终,团队从全国75所农林高校中强势突围,不仅勇夺分量最重的团体特等奖,更一举囊括单项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刷新了我校在此类国家级赛事中的历史最佳成绩。

谈及农科学子的核心素养,黄郑有自己的深入思考:“精深的专业技术和扎实的实践能力是我们必须练就的‘硬实力’;全面的综合素质与深厚的人文情怀也是我们需要提升的‘软实力’。”他深刻洞察:掌握大数据分析能力,如同握住了破解传统养殖困局的“金钥匙”;而那份“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赤子情怀,正是驱动农科学子服务乡土的“不竭引擎”。当乡亲们期许的目光落在他肩头,当技能大赛的奖杯映射出产业一线的真实挑战,黄郑愈发清晰地认识到肩负的双重使命:既要深耕农业科技,破解产业瓶颈;更要永葆赤子之心,守护乡土大地的温度与希望。

无论顺逆更迭,黄郑心中始终向阳而立。他视生活的起伏为生命螺旋上升的必然轨迹,其中蕴藏着破土而出的磅礴力量与生生不息的成长密码。“关键在于找准‘参考系’。”回顾来路,他如是阐释:步履维艰时,便积攒成长力量;东风浩荡时,则锚定目标奋力驰骋。这份清醒的自我觉知,让他在环境与自我的动态平衡中,画出了独特的成长曲线。

从受惠于助学政策、师长关爱的甘霖,到立志反哺乡土沃野,他的故事,恰似一颗饱含生机的种子,在关爱中汲取力量,于沃土中抽穗拔节,终将理想之根深扎于广袤大地,绽放出属于新时代农科学子的绚丽篇章。

黄郑的故事里有穿越风雨的孝心,有仰望星空的学术追求,更有新时代北农学子服务乡土的赤诚之心。未来,他将持续深耕专业领域,立志把论文写在广袤乡野,让科研成果真正化作农民鼓起的“钱袋子”,奋力书写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