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9月29日电 (记者孙竞)一段段鲜活的文字、一张张生动的图片,都诉说着师生们在参与乡村振兴实践中的丰富经历和动人故事……28日,首都高校师生服务“乡村振兴”行动计划总结表彰活动在北京农学院举行。
今年6月,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启动了首都高校师生服务“乡村振兴”行动计划。几个月以来,百支实践团队师生从象牙塔到田野间,从实验室到黄土地,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他们深入基层一线、投身乡村振兴伟大实践,奔赴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的119个乡村,以文化兴农、科技支农、卫生惠农、智慧助农,取得显著成果。
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山东济宁”实践团提供民宿及道路两侧公共空间公益改造服务,改造闲置房屋面积1168平方米,引入建设投资金额1066万元,以专业优势赋能乡村特色发展;中国人民大学“艺术振兴乡村服务在葛家”实践团帮助有创业意愿的村民确定业态产品,协助升级创业空间和设计品牌;中国农业大学“以3R垂直植物速生技术赋能乡村振兴”实践团与村民协同创建100平米垂直植物示范工厂,辐射带动周边400平米家庭生产,日产微型绿色蔬菜3600盒,拉动当地“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北京林业大学“送给乡村留守儿童的秘密花园”实践团以乡村留守儿童的需求出发,将乡村废旧采石场改造设计成乡村儿童公园和公共活动空间,提升了农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北京城市学院“乡村振兴 科技助农”实践团利用区块链溯源技术协助瓜农打造品牌、开拓销售渠道,销售西瓜4.6万斤,收入23.5万元,农民增收涨幅达15.5%,实现了乡村产业发展提质增效。
表彰活动上,北京农学院党委书记赵锋介绍了学校通过“3+1”人才培养模式,邀请农业领域领导干部、企业家、专家学者、杰出校友、基层一线代表讲授乡村振兴“大思政课”,大力建设教授工作站、科技小院、博士农场、国家大学科技园和校级人才培养基地,打造行走的乡村振兴“大平台”的工作经验。来自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城市学院的师生代表做了交流分享。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书记张革表示,首都高校要坚持首善标准,切实肩负起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光荣使命,聚焦乡村产业发展,谋划学校各项工作,推动人才链、生态链、治理链与产业链深度耦合,支持师生走到田间地头,广泛开展“红色1+1”、“双百行动”、“三下乡”活动、研究生支教团等,积极服务乡村振兴,上好新时代首都特色“大思政课”。
http://edu.people.com.cn/n1/2022/0929/c367001-325371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