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更好地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需要,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复合型人才培养需求,近日,学校开启树木医生和农业知识产权2个微专业报名通道,为首都花园城市建设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培养新型人才。
据介绍,微专业是指在学校现有本科专业目录以外,围绕特定专业领域、研究方向或者核心素养的人才培养需要,开展的一种灵活、系统的新型专业组织模式。旨在深化科教融汇、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提升人才培养与新形势下产业发展需求之间的匹配度,促进学生跨学科知识能力的交叉融合。
学校开设的树木医生微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树木医学、树木病理学和昆虫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树木栽培养护、健康诊断及树木病虫害防治技术,具备树木健康评估、病害诊断及风险预测的能力,能在园林、林业、市政等企事业单位从事树木健康管理和诊治的高素质复合应用型人才。课程内容包括树木病理学、树木健康诊断技术等核心知识,并结合实地操作课程,培养学生成为“树木医生”和都市中的“绿色守护者”,为首都花园城市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学校开设的农业知识产权微专业旨在培养了解法律制度基本知识,掌握知识产权法的框架体系,熟悉农业知识产权的主要内容,具有一定的实务能力,能够在农业领域从事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的复合型人才。课程内容包括法律基础、民法概论、知识产权法概论、农业知识产权专题等核心知识,该专业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通过农业知识产权模拟法庭、法律和农业知识产权实务训练让学生掌握农业知识产权知识,培养助力首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农业法律人才。
此次微专业面向全日制在校本科生和校外人员进行选拔招生,采取学年学分制管理,一般学制设置为2-3 个学期,最长不超过 4 个学期,学分设置为 12~16 学分。微专业成班人数为 10~20 人。微专业采用线上、线下、线上线下混合等多种形式开展教学,其中线上课程学分总量原则上不超过微专业总学分的 30%,且课程考核均须采取线下形式。教学时间一般安排在周一至周五晚上或双休日。完成微专业学习的学生,由学校统一发放微专业结业证书。微专业人才培养属于非学历教育范畴,结业证书不做国家统一的学历电子注册,不授予学位。
学校将分批次增设更多微专业、辅修专业、第二学士学位专业和实验班等多样化的专业类型,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丰富的学习路径,大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知农爱农新型人才,为首都建设教育强国首善之区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