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检索 学校首页 投稿

“我们在现场——新闻报道中的故事”宣讲活动在我校举办

  多所高校师生同上一堂“大思政课” 

时间:2024-11-11 作者:新京报 党委宣传部 来源:新京报 浏览:

近日,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新京报社主办,北京农学院协办的“我们在现场——新闻报道中的故事”宣讲活动在我校图书馆报告厅举行。新京报社时政新闻部副主编郭超、体育新闻部首席记者孙海光深入浅出地分享了“记者眼中的奥运会”以及新闻背后的故事,为四所高校的260余名师生讲授了一堂生动的“大思政课”。

多所高校师生齐聚一堂同上“大思政课”

图书馆报告厅内座无虚席,除了我校师生代表,来自北京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以及中央财经大学的师生代表也来到现场,同上一堂“大思政课”。

我校党委常委、纪委书记吴君楚在致辞中表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当前,首都高校正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以“大思政课”拓展育人新格局,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北京农学院作为市属农林院校,努力打造了具有‘首善标准、红色基因、北农特色’的乡村振兴‘思政课’,培养知农爱农新型人才。”吴君楚表示,在2024年巴黎奥运会上,中国奥运健儿顽强拼搏、永不放弃的精神,让大家深受震撼和鼓舞。此次课程从独特视角聚焦奥运精神和新时代中国精神,主题鲜明、意义重大。希望通过此次宣讲,使同学们更直观、深刻地感受和感悟奥运精神和新时代中国精神。

宣讲团成员带来奥运会背后的故事

“来之前我担心学生们是否热爱体育,会不会听困了,所以特别先去学校运动馆转了转,发现是满员的,这就踏实了,咱们很多师生朋友们是喜欢体育的。”孙海光开场时说道。他以自己在新闻一线亲眼目睹的经历与深刻感悟,为在座的大学生们描绘奥运及体育竞技场上那些震撼人心的瞬间与故事。

孙海光曾是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残奥会以及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残奥会的注册记者,在讲述自己参与奥运会的经历和感受之外,他还分享了运动员郑钦文和倪夏莲的拼搏故事。谈到“体育人生”带来的启发,他引用新中国体育界第一位世界冠军容国团一句话“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更待何时?”与台下学子们共勉。

郭超先后策划并参与了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运会报道,也曾经和孙海光共赴韩国平昌采访2018年冬奥会。他以《我和朋友们的奥运故事》为主题,以2008年、2018年、2022年三个时间节点串起自己的奥运故事,并讲述了《冬奥鲜探》这一创新视频报道栏目的主创人员如何以记者视角带大家探馆尝鲜,对冬奥会比赛相关的场馆、场地、相关保障设施等进行报道的故事。

郭超表示,赛场上有年轻运动员拼搏的身姿,赛场边有青年志愿者无微不至的关怀,将奥运精神从赛场上传递到赛场外,阐释冬奥的理念,让全世界看到北京冬奥会的闪光时刻。他用采访服务奥运会工作人员的经历告诉同学们,面对未来,抱有信心,做好准备,寻找机会,相信自己也能在某个激动时刻找到自己的成就感。“我希望同学们,对未知的将来充满好奇和求知欲,保持你们的热爱,保持坚定的信念,青春因为你为自己的热爱努力过,才无与伦比。”郭超说道。

现场互动交流热烈 宣讲人送出“Pin”作礼物

“作为‘双奥人’,你认为北京两届奥运会的举办有什么不同之处?”……互动交流环节是现场最热闹的部分,学生们纷纷举手提出有关于体育精神、新闻传播以及人生选择等方面的问题,郭超还特别拿出了两枚徽章,送给主动提问的学生,并讲解了奥运赛事中的“pin(徽章)文化”,这两枚徽章是他参与赛事报道时从国际友人手中交换得来。一名女生勇敢地在台下高喊“我想要徽章”,也如愿得到了提问交流的机会。

赴韩国平昌采访冬奥会时,孙海光没能在春节和家人团聚,而是在异国他乡和同事们吃了顿饺子,有学生就此向他提问从业中如何面对背井离乡的问题。“在很多假期会有重大的体育赛事要去采访,没有办法陪家人,其实从事这份工作,我媳妇是最不开心的。”孙海光一句话逗笑大家,但他认为作为职业记者,和在赛场上拼搏的奥运健儿一样,为了把握机会确实会放弃一些选择,但也会有更多收获,他希望大学生朋友们能够把握大学时光,面对繁忙的学业可以给自己列一份“轻重缓急”的任务清单,努力完成自己觉得更重要的事情。“倾听了两位老师的分享,我感触很深,对奥运健儿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别样的认识,也感受到两位老师对于职业的热爱。”我校一名学生说道。

近年来,北京市委教育工委持续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聚焦“大思政课”的实践性、针对性和吸引力,打造了一批“思政课+”鲜活生动课堂,逐步探索出一条适合“首善之区”的思政课改革之路,此次“思政课+新闻”的宣讲便是重要活动之一。

最新动态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