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检索 学校首页 投稿

全国首个“树木医生”微专业开班

北京农学院聚焦树木健康管理培养高素质人才

时间:2025-04-25 作者:党委宣传部 园林学院 教务处 来源:园林学院 浏览:

4月23日,北京农学院联合北京树木医学研究会共同打造的“树木医生”微专业正式开班,这是全国首个聚焦树木健康管理的微专业。学校党委副书记、院长段留生,党委常委、副院长武艳,树木医学研究会负责人、行业专家及师生代表参加开班仪式。

段留生在开班致辞中指出,城市化进程中树木健康问题日益严峻,专业人才短缺已成为瓶颈问题。“我国城市古树保护率不足60%,极端气候致年损失超百亿元,专业人才需求迫切。”聚焦行业发展对人才的迫切需求,学校开设“树木医生”微专业,这是学校深化产教融合、服务生态文明的重要实践。为办好这个微专业,学校将整合资源,构建学科交叉创新平台实战型人才孵化平台和社会服务示范平台,融合园林、生态、医学知识,采用“理论+案例+实操”模式,大力培养守护城市“绿色生命线”的专业化人才。

武艳介绍,“树木医生”微专业实现了三大突破:学科跨界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精准分层培养。学校将联合行业开展古树保护公益行动,推动“树木医生”成为绿色发展的“造血干细胞”。未来,微专业将深化产教融合,输出兼具国际视野与本土实践能力的树木医学人才,用科技与匠心守护城市绿色,助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治理贡献中国方案。

北京树木医学研究会创始人、党支部书记侯雅芹表示,“树木医生”微专业已构建起系统化人才培养机制,未来将通过拓展高校教育联盟、健全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等措施,着力将“树木医生”打造为支撑生态文明建设的专业化中坚力量,也希望所有学员“用专业守护每一片绿叶的生命尊严,为城市记忆延续贡献力量”。

据介绍,该微专业以学科交叉与实践导向为核心特色,以“诊断-救治-养护”为核心,开设树木病理学、古树复壮技术、智慧监测系统等课程。课程注重将课堂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通过模拟案例救治濒危古树,积累学员的实战经验。学校将依托学科优势,融合理论教学与田野实操,组建跨领域师资团队,并邀请一线专家参与教学,确保教学内容与行业需求无缝衔接。学员将系统学习树木生长规律、病虫害防治、修剪复壮等技术,并通过实践掌握为树木“望闻问切”的诊疗能力。微专业负责人、园林学院林学系主任吴静说:“专业将紧扣城市化进程中古树保护、病虫害防治等迫切需求,为林业、园林、城市管理等领域输送实战型人才,守护城市绿色生命线。”

首届学员代表张天翼同学表示,微专业的小学期制灵活高效,吸引了在校学生和行业从业者共同学习。多元背景的学员将通过交流协作,探索树木健康管理的科学路径,为未来职业发展蓄力。

据悉,学校将依托“树木医生”微专业,持续构建产教融合新生态,培育生态治理“生力军”。学校制定“双擎驱动”战略,一方面以深化产教融合为抓手,深化校企合作,推动建设覆盖京津冀、辐射全国的“园林生态产业实训网络”,通过共建企业定制班、现代学徒制培养体系及数字化实训平台,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另一方面创新教育认证模式,率先试点“微专业+职业资格”双轨认证体系,联合行业协会开发树木健康评估师、古树修复工程师等新兴职业认证标准,为行业输送具备复合型技能的高素质人才。

学校还将推进“古树守护者计划”,通过建立古树名木基因图谱库、搭建智慧监测系统、开展古树修复技术攻关等公益实践,推动生态保护科研成果向城市更新、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场景转化。着力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重点研发树木无损检测技术、根系智能修复装备等前沿技术,形成可推广的生态治理“北京方案”,为落实“双碳”战略、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人才保障与技术支撑。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