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检索 学校首页 投稿

凝心聚力 实干创先 学校科研与社会服务工作实现一季度“开门红”

时间:2025-05-06 作者:宣传部 科技处 社会服务处 来源:科技处 社会服务处 浏览:

【编者按】2025年是学校“实干创先年”。自新学期开学以来,在学校党委坚强领导下,各二级党组织、各部门和广大干部师生,围绕“落实教育强国建设纲要,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主题主线,强化“实”的态度和作风,增强“干”的动力和合力,提升“创”的底气和锐气,达到“先”的目标和追求,全力推动学校一季度各项工作保持良好势头,实现了“开门红”,为实现上半年“双过半”和全年目标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学校加快推进“创新驱动工程”实施,以“实干创先年”为抓手,紧扣国家战略、首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产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开展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2025年一季度,学校科研经费到账同比明显增长,高水平论文及成果产出增多,平台建设多维推进,社会服务效能持续增强,科研与社会服务工作实现一季度“开门红”。

科研经费显著增长 不断产出高水平论文及成果

截至目前,学校新立项或签订合同科研项目金额3861万元,到账科研经费3282万元,到账经费较去年同期增长47.7%。获批北京市乡村振兴科技项目24项,项目到账金额1077万元,组织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36项,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6项。

第一季度,北京农学院作为第一单位发表的论文被SCI、SSCI和EI收录37篇次,较去年同期增长近1倍;发表中文论文74篇,被北大核心、CSCD收录19篇。生资学院李晶作为共同第一作者在《Science》上发表研究论文、动科学院刘晓晔作为共同第一作者在《Cell》上发表研究论文。生资学院杨雨萍、杜艳丽,食品学院陈湘宁在影响因子10分以上期刊发表研究论文。动科学院赵玉超获第十三届大北农科技奖青年科技创新奖,植科学院于春欣获第十三届大北农科技奖特等奖(第三单位)。组织申报教育部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6项,获市教委提名上报教育部2项。

15846

B42F

多维推进平台建设 不断拓宽协同创新渠道

学校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海南省农业科学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共同筹建“国际都市农业科教联盟”,筹办2026年都市农林业国际会议。协助各学院筹备主办或承办都市农林生态环境与植物健康国际论坛、中欧智慧养殖高峰论坛、农业知识产权国际研讨会、中国林牧渔业经济学会年会、全国古树健康与古树文化论坛等11个国际或全国性学术会议,不断促进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获批“北京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发展创新中心”省部级平台。新立项农业农村部生猪健康养殖工程与装备科研基地平台建设项目。正在申报古树名木保护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彩化树种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共建)、农业生物合成与生物制造北京实验室(共建)。筹备申报饲料蛋白质生物合成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现代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新成立导盲犬研究院、北京农学院—欧洲畜牧诊断中心中欧智慧养殖联合研究中心、北京农学院—莫斯科国立法律大学农业知识产权联合研究中心3个校级科研平台。

聚焦行业发展需求 不断增强社会服务效能

学校充分发挥动物医学专业优势,围绕宠物高铁托运服务,与中铁快运股份有限公司开展全方位、深层次的校企协同创新,共同探索宠物运输行业的规范化、专业化发展路径。聚焦宠物检疫、应急处置、宠物运输箱清洗消毒等关键流程环节,为中铁快运制定科学严谨的宠物检疫流程与标准,面向中铁快运员工开展系统的应急处置培训,相关工作得到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财经频道、《人民日报》《北京日报》等多家主流媒体的深度报道。

127D3

持续做实“一家主建、多家共享、社会共用”北农乡村振兴驿站,驿站品牌在教工委“百年聚智 百校同行——教育助力怀柔科学城建设”工作启动会上得到推介发布。深入推进校城融合,组织教师参与昌平区第三批“科技副总”申报,郭洪刚、王维香、段碧华3位老师获批第三批“科技副总”项目,立项经费150万。我校刘长安、龚双情、宋丽新三位校友获评2025年“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将全面贯彻落实“实干创先年”部署要求,紧扣“服务国家战略、赋能首都发展”工作目标,突出“实”字筑基,紧扣“干”字发力,坚持“创”字赋能,瞄准“先”字突破,不断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持续提升社会服务效能和学校影响力,为加快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都市农林特色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服务新时代首都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最新动态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