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5年是学校“实干创先年”。自新学期开学以来,在学校党委坚强领导下,各二级党组织、各部门和广大干部师生,围绕“落实教育强国建设纲要,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主题主线,强化“实”的态度和作风,增强“干”的动力和合力,提升“创”的底气和锐气,达到“先”的目标和追求,全力推动学校一季度各项工作保持良好势头,实现了“开门红”,为实现上半年“双过半”和全年目标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春天的北农,生机勃发。学校加快实施“学科培优行动”,持续推进学科交叉融合,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建产出导向的教育教学体系,扎实推进BUA全球战略合作伙伴计划,以钉钉子精神推动全员全过程抓就业促就业,全力推动学校人才培养工作一季度目标任务高质量完成。
实施“学科培优行动” 持续推进学科交叉融合
围绕学科评估指标体系,实施“学科培优行动”。督促参加第六轮学科评估的7个一级学科对照学科评估指标体系,下大力气提升学科建设水平。全力推进博士学位授权点建设,建立学科工作与业绩台账,初步形成“一级学科量化考核指标体系”作为学科自评与研究生招生指标分配依据,为构建产出导向的资源分配机制打好基础。有组织扩大博士生导师队伍,23人次已申报河北农业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资格,起草联培博士管理文件,筹划建设博士生课程。
持续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园艺+食品+智能”助力净菜产业发展,“畜牧+食品+智能”助力畜牧产业发展,“农经+食品+园林”助力食品产业发展,“农经+畜牧+生态”构建交叉融合特色智库。完成2025年都市农林学新兴交叉学科平台绩效自评工作。

“园艺+食品+智能”助力净菜产业发展

“畜牧+食品+智能”助力畜牧产业发展

“农经+食品+园林”助力食品产业发展
构建产出导向的研究生教育教学体系,专业学位研究生全部实行专项化培养。截至4月27日,参加学校研究生复试的考生共计1290人,共计拟录取793人。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2025年度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管理的通知》,所有研究生论文或实践成果全部实行“双盲”,学校抽检论文比例从10%提高到20%,由学校委托第三方平台外审。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搭建多元国际交流平台
积极推进专业内涵发展,发布微专业管理办法,增设全国首个“树木医生”和“农业知识产权”微专业,两个微专业均已完成招生并正式开课。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工程教育认证工作稳步推进。参加15场京内高招咨询会,完成2所高中优质生源基地校签约挂牌,持续提升本科生源质量。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基于OBE理念完成全校大纲首轮审查,培育6门省部级一流课程并推荐申报国家级课程。组织校级教育教学成果奖评选,组织北京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申报30项,校级本科教改项目申报132项,积极培育省部级、国家级成果。“北农耕读”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一季度有13所中小学3900人次来校开展耕读教育。

扎实推进BUA全球战略合作伙伴计划,第一季度来自10个国家的17个团组来访,新签订7份合作协议,与世界顶尖学府巴西圣保罗大学建立战略伙伴关系,获批1个国家留学基金委促进与俄乌白国际合作项目,组织近200名师生参加国际化能力提升及人才培养项目课程,搭建起多元国际交流合作平台,拓展师生国际视野。与英国哈珀亚当斯大学合作办学的2个专业获批扩招80人,扩大了学校国际化人才培养规模。
坚持把毕业生就业作为重中之重 全力打好就业“攻坚战”
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坚持把毕业生就业作为重中之重,制定推动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十二条举措,发布《北京农学院就业工作动态监测与综合评估办法》,强化就业工作成效。学校不间断提供就业指导与服务,校领导带头访企拓岗,每月开展校级综合双选会、人才对接会,累计入校招聘企业236家。实行“就业岗位优先推介、就业培训优先供给、心理帮扶优先预约”的“三位一体”保障体系。积极开展专项培训,提升学生求职就业能力,开展乡村振兴协理员政策宣讲、人才聚昌政策宣讲,针对就业困难学生,提供求职补贴申领服务,以钉钉子精神推动全员全过程抓就业促就业,全力打好就业“攻坚战”。


各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要将学习教育同学校“实干创先年”各项要求深度融合,围绕年度重点工作任务,保持一季度的良好态势,继续强化“实”的态度和作风,增强“干”的动力和合力,提升“创”的底气和锐气,从而力争达到“先”的目标和追求,不断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为加快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都市农林特色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和首都建设教育强国首善之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