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北京农学院作为农业院校,与“乡土中国”联系紧密。近年来,学校在党委坚强领导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持续打造具有“首善标准、红色基因、北农特色”的“大思政课”,大力培养知农爱农新型人才。
建设乡村振兴“大课堂”,厚植学生爱农情怀
学校夯实延展实践教学“大课堂”,依托“3+1”人才培养模式,拿出1年时间组织学生到田间地头、场站基地“大课堂”中“摔打磨炼”,练就兴农本领,拉进与“三农”的距离。创新开展社会实践“大课堂”,两年来共组织860支团队、4600余名师生奔赴北京所有区和京外22个省市“三农”一线开展支农扶农,入选首都高校师生服务“乡村振兴”行动团队数量、获奖数量均居全市高校之首。深入拓展思政教学“大课堂”,积极探索适合农业院校人才培养需求和服务乡村振兴的思政课改革创新路径,突出“红绿融合”,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论述、乡村振兴战略深度融入思政课堂;在“三农”一线建立思政课实践基地,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组建以思政课教师为主的“三农”宣讲团深入宣传宣讲,不断增强思政课的“农味儿”,适应北农学子“口味儿”。
搭建乡村振兴“大平台”,增强学生强农兴农使命担当
学校深刻把握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聚焦京津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需求,与京津冀农林高校协同构筑了乡村振兴“大思政课”的广阔舞台,搭建了服务乡村振兴“大平台”。2023年11月26日,学校举办三地农林高校协同创新联盟工作推进会,联合发布《协同发展十项举措》,三地九校师生联合倡议:“发扬‘自找苦吃’精神,同上一堂乡村振兴大思政课。”学校全面加强与属地政府、企事业单位的全方位合作,集合社会优势资源,大力培养知农爱农新型人才,提升学校服务乡村振兴的贡献率。学校先后与平谷、昌平、延庆、怀柔、密云以及未来科学城、大北农集团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开展深度合作,为乡村振兴“大思政课”不断拓展平台。学校充分发挥科技小院、博士农场、教授工作站、大学科技园等平台优势,把学校千亩农场、万亩林场以及200多个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全部打造为乡村振兴大思政课平台,以此为依托组织学生走进农村、走近农民、走向农业。
用好乡村振兴“大师资”,练就学生兴农本领
学校坚持以乡村振兴大平台、大事业聚才、容才、用才、成就人才,校领导经常性深入田间地头讲“大思政课”,春天与师生同种“责任田”,秋天与师生共采“丰收果”,让乡村振兴“大思政课”有滋有味有内涵。通过“红色1+1”师生党支部与农村党支部对接共建,“百师进百村”“人才京郊行”、教师科技挂职等机制,广大教师深入田间地头,做给学生看、带着学生干、帮着农民赚。学校服务乡村振兴“大思政课”除了“走出去”,还积极“引进来”,广泛邀请农业领域领导干部、专家学者、杰出校友以及乡村“大户”“能手”走进校园、登上学校“尚农大讲堂”授课,向师生传授服务乡村振兴的专业知识,讲述身处“三农”一线的鲜活故事,通过发挥典型示范带动效应,增强乡村振兴“大思政课”感染力、实效性。
新时代,农村是充满希望的田野,是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北京农学院将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新质生产力为引领,以新时代首都发展为统领,持续在服务国家和首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中,讲好用好新时代“大思政课”,教育引导广大北农学子早日成为一名堪当乡村振兴大任、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