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年来,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人才培养体系不断完善。学校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修订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加强课程和教材建设,推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加强实践教学建设,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在实践教学体系中,专业实习是重要的一环,在教学工作大会召开之际,让我们一起走近北农学子,走近校内外实习导师,一起来听听,他们在专业实习中的发现、改变和收获。
为实现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增强学生实践应用能力,近年来,学校一直对接社会需求,大力推进实践教学,将学生放在“全真环境”中培养全方位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学生自己,还是校内外导师,都真切地感受到了学生的变化和成长。
学生:在实习中全方位成长,离社会更近一步
实习中同学们首先感受到的是不同和变化。在中牧股份有限公司实习了五个月的赵治同学说:“实习单位一般在某单个领域进行纵向发展,与学校的横向学习不同,所以可以在某一个专业领域深入学习。”在北京市昌平区种子站实习的邸璇同学觉得实习生活与学校生活最大的不同是节奏更快,压力更大。在昌平区种子管理站实习的李翔宇认为,最大的不同是实习能将专业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生产,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华都峪口禽业有限公司实习的范思雨感受到的最大不同是“实践中学到的知识,比起书本学习,这样学东西学得快记得牢”。
除了变化,让同学们感受更深切的是成长,是离社会又近了一步。陈鹏实习时在华大基因担任肿瘤业务方面的销售四个月,“自己成长了许多。在实习中全方位锻炼了自己,明显感受到自己一直在学习和进步中”。 邸璇感受到自己在实习中明显增强了实际操作的能力,并且提高了与人沟通和相处的能力。赵治实习中研究的猪圆环病毒的疫苗与自己的专业很贴近,“实习工作很充实,为以后的工作提前积累工作经验,帮助我们提前了解社会,提前走入社会”。在李翔宇看来,实习最大的收获在于让自己摒弃大学生的身份,作为一个独立担当的个体进入社会,体验社会生活,“有了这个预热,能在毕业之后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谭蕊曾在北京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病毒病理检测科实习。她很明晰地感觉到:“提前迈入社会一步,除了学到很多技能以外,在人际关系方面也可以学到不少。如果以后有机会从事相关工作,已经积累的实习经验有助于快速适应工作”。而袁震最大的收获是在昌平种子基地实习后留在该基地继续工作。“我们副站长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你干的所有的事都不会白干!我们的努力都会有用。”
除此之外,从学校到实习单位的经历,也让他们对校内理论学习有了新的认识,专业实习让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更加有针对性。曾在昌平区种子管理站实习的陈静同学说:“由于真实体会到了工作岗位对我们能力的要求,也感受到了工作的辛苦,因此再回到学校时会格外珍惜学习时光”。赵治也体悟到:“首先应该在学校学好理论知识,然后才能在工作中得到作用,两者都很重要,缺一不可”。
校内导师:到全真的环境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习效果,学校做了周密的安排,每个学生都有两位“实习指导导师”——校内指导老师和校外指导老师。同学们在实习中的变化和收获也被老师清楚地看在了眼里。
经济管理学院杨博琼老师认为,实习为同学们今后的就业积累下宝贵经验,“实习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经验,为日后就业提供更多机会。通过实习,同学们在工作能力、团队合作、责任心等方面都有显著提高。”此外,她还表示,“实习能让同学们认识到什么样的工作适合自己,并为之努力。”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李小顺老师认为,通过实习,工科生能够显著提升工程实践能力和就业创业的竞争力。梁晓彤老师则惊喜地看到最后一年的实习对学生的巨大影响:“经过这一年的实习后,同学们相当于有了一年的工作经验。根据任课老师和导师的了解,同学们的毕业论文和毕业答辩水平都有了显著提高,他们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在文法学院禹湘老师看来,实习可以为学生提供全“全真”能力锻炼环境。“在实习中,会加深对所学专业知识的认识,在实践中,学生才能将先前储存下的知识转为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既能提高学习专业的兴趣,又能锻炼实践的能力,积累工作经验,在标准化、规范化的工作中,也能对工作纪律的重要性有清晰地认识,以便端正工作态度,为步入职场做好心理准备”。同时,实习可以让学生对工作流程、业务内容形成充分认识,提高工作的熟练度,还能在全真的职场环境中培养学生待人接物的能力,为毕业后融入社会做好充分的准备。值得一提的是,当学生结束校外实习,还有一定的时间回到校内调整,解决实习中遇到的问题,保证毕业后能以最好的状态开启人生新的阶段。
校外导师:完成从“知识吸收学习”向“能力运用实践”的转变
作为校外导师,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实习基地李蕊认为,在校学生在职业素养水平、岗位操作技能、社会适应能力三方面普遍有所欠缺,实习基地与学校协同努力,可以通过实习提升学生这三面的能力,共同培养沟通能力强、实践能力强、业务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同时也为行业持续性发展储备人才资源。她认为,学生实训实习的过程正是从“知识吸收学习”向“能力运用实践”的转变,学生在校掌握的专业知识在经过实操阶段的精化、细化、应用后,可以与实际工作中的需求结合得更紧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协同创新生态设计中心王海军也认为,学生刚进入企业时,普遍缺少实操经验,通过一些真实项目的锻炼,能够迅速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作为一名企业指导老师,兴奇老师在指导实习生时,会侧重指导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向学生讲解所做工作的相关经验以及涉及到的知识点,更生动形象地让学生理解所学。
在安博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的导师王克杰老师看来,实习可以引导学生走过由学生转化为企业人、社会人的“最后一公里”。同学们在实习结束后普遍变化很大,在对知识技能的运用、对行业的认知、对未来的规划、对自己的定位等方面都有提升。“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还是有一定的距离,工作前的实习实训十分必要,学生可以有效了解到自己的差距,希望实习的学生可以带着目标来,带着成绩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