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广泛听取师生意见,凝聚全体北农人智慧,科学编制好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学校近日来通过召开教代会征求广大教代表意见和建议,通过校园网面向全体师生征求意见和建议,通过相关部门以不同形式征求党外人士代表、离退休老同志代表、学生代表、校友代表等意见和建议。6月8日,学校专门组织召开教授代表和青年教师代表座谈会,集中征求他们对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的意见和建议。规划编制工作组组长、副院长姚允聪,规划编制工作组副组长、副院长范双喜,以及规划编制工作组、起草组相关同志参加了座谈会。会议由姚允聪主持。


在教授代表座谈会上,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赵福宽教授、植物科技学院陈青君教授、动物科技学院郭凯军副教授、经济管理学院严继超副教授、园林学院卢圣教授、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高秀芝副教授、计算机信息与工程学院兰彬副教授、文法学院董景山教授、城乡发展学院苟天来教授、国际学院李宁副教授、思政部王红英副教授、基础教学部刘琦教授,着眼学校改革发展大局,结合自身丰富的教学科研实践及所在单位实际,重点针对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完善“3+1”培养模式、加强学生专业教育、优化学科结构、创新科研评价体系、改善一线教师规模与结构、重视新进教师培养、加强高水平人才引进、加强图书馆数据库建设、弘扬都市型现代农业文化、改善学风建设、增强大学生身体素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等问题,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

在青年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赵汗青老师、植物科技学院赵晓燕老师、动物科技学院姚华老师、经济管理学院杜孝森老师、园林学院高成琳老师、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王芳老师、计算机信息与工程学院李晓华老师、文法学院禹湘老师、城乡发展学院彭慧老师、国际学院武翠荣老师、思政部兰岚老师、基础教学部杨晓丹老师,站在对学校发展与学生成才负责的角度,结合自身一线教学科研实践,重点围绕增强学生专业认同、落实好教授给本科生上课制度、“慕课”平台建设与培训、加强学风建设和诚信教育、加强学生就业创业指导、高职教育规模与发展、加强一级学科培育和建设、重视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新进教师培养导师责任制落实、生师比优化与学院间均衡配置、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加强图书文献资料建设、创新大型仪式设备资源共享机制、注重发挥网络在校园文化中的优势等问题,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

范双喜在听取了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后,就学校“十三五”时期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及战略目标定位、各项事业发展目标设定等重大重点问题深入解读、释疑解惑,并认真回应了大家思考和关注的教育教学改革、复合应用型现代农林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等重点问题。他指出,国家高等教育深化改革、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优先战略以及北京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对农林业转型升级现实要求,为学校“十三五”时期的改革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希望规划编制工作组、起草组,深入分析学校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特色和优势,认真梳理、科学吸纳大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完善规划文本,使规划真正成为指引学校今后五年发展的纲领指南。
姚允聪对教授和青年教师代表关心学校发展、积极建言献策表示感谢。他强调指出,“十三五”时期,是我校积极响应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北京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战略需求,深入落实国家和北京市教育中长期规划纲要,进一步科学定位、提高质量、强化特色、深化内涵的重要时期、关键时期。学校近五年来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各个领域凝练形成的鲜明特色、取得的显著成就,为“十三五”时期的改革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区域和行业发展对高等教育质量和特色的更高要求以及学校自身依然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使学校“十三五”时期的改革发展面临严峻挑战。科学编制“十三五”发展规划,对于学校今后五年乃至更长一段时期的改革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希望学校各部门(单位)和全体师生员工,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升认识,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看齐意识,把握形势谋发展、明确思路干实事,切实将自身发展与学校大局紧密结合起来,共同推动学校“十三五”事业发展再上新台阶,早日建成特色鲜明高水平都市型现代农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