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上午,学校2015年秋季学期工作部署会在图书馆报告厅召开,会议对学校2015年下半年的工作进行了规划与部署。党委书记郑文堂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院长王慧敏总结部署学校工作。全体校领导,老校领导代表,中层干部,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主任,系主任,教授代表,党代会代表,教代会代表,民主党派代表,辅导员代表以及学生代表参加会议。

会上,王慧敏代表学校对上半年工作进行全面总结,深刻分析了学校当今面临的形势,对2015年下半年工作进行了部署。王慧敏从教育教学、学科与研究生教育、科研和社会服务、师资与人事、基础建设及条件保障、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学、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七个方面全面总结了学校2015年上半年的工作。她指出,2015年上半年,学校成功获批“应用化学”本科新专业,并实现招生;动物类实验教学中心获批国家级试验示范中心;陈娆老师获得北京市教学名师;学生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高校精英挑战赛、首都高等学校第53届学生田径运动会荣获佳绩;学校圆满完成2015年招生工作;学校联合申报的“西瓜优异抗病种质创制与京欣系列新品种选育及推广”项目获得201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学校荣获“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大学文化氛围不断浓厚。
在分析当前面临形势时,她着重指出,面对国家、京津冀以及首都农业和教育改革发展新特征,特别是围绕生态、资源、环境、食品等现实要求,我校学科专业设置和结构、教学内容及方法、人才培养模式、科研方向、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的能力,要进一步强化、改革和创新。面对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对高等教育规模、结构方面的现实要求,学校发展的顶层设计、内涵式发展的观念、特色和质量意识、资源优化与节约意识等还需要进一步强化,多领域、多层面开放办学思维以及适应“现代大学理念”的办学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创新和完善。

在部署下半年工作时,她强调,2015年下半年,学校各单位、各部门要认真盘点折子工程,完成既定工作;要着眼京津协同和首都发展,全面盘点“十二五”,科学谋划“十三五”;要筹备好教学工作会,积极参与协同创新与高精尖计划,及时制定科研成果转化相关制度,继续跟进博士后工作站后续工作,完成食品楼、学生活动中心的验收和使用,加快推进科技综合楼与教工公租房建设、家属楼抗震加固和节能改造,积极跟进事业单位改革政策,贯彻落实大学章程、完善办学机制,制定60年校庆工作方案,深入推进“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等重点工作。
王慧敏最后指出,面对国家农业、生态、教育深化改革以及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的具体措施,北京农林行业结构调整,学校发展面临着严峻挑战,同时伴随着发展机遇。学校要进一步增强危机意识、问题意识和改革创新意识,认真盘点“十二五”、科学谋划“十三五”,扎实做好各项工作,为建设都市型现代农林大学不懈奋斗!
郑文堂发表讲话。针对学校改革发展面临的形势以及下半年的工作任务,郑书记提出三点意见:

一是要抢抓机遇,迎接挑战,协同发展。郑文堂指出,挑战长存,机遇常在。当前,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北京适应京津冀协同发展要求,加快疏解非首都功能,高等教育发展将更加突出稳定规模、优化结构、强化特色、提高质量,坚持内涵发展。北京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重点解决生态、资源等“大城市病”,更加突出现代农业、林业的生态功能。这使得学校的发展面临难得机遇和严峻挑战,挑战大于机遇。学校要抢抓机遇、迎接挑战,传承北农人优良传统,进一步坚定建设特色鲜明高水平都市型现代农林大学的目标,从人才培养的方向、学科专业结构、教学内容与方法、科研方向聚焦与成果转化能力、师资队伍结构和整体水平、办学资源优化设置等各个方面,快速反应、积极应对,将挑战变机遇!要加强协同,借势发展,在集中校内各方力量办大事、解难题的同事,要更加注重加强与政府部门、行业单位、涉农企业、农林院校和科研院所、京郊区县以及天津、河北农业院校之间的协同,构建和完善“大协同”模式,共促北农发展。
二是要谋划未来,做好当下,快速发展。郑文堂指出,要着眼国家和区域行业战略发展要求,科学编制我校“十三五”规划,将学校第三次党代会确定的一个目标、三大任务、六项措施落到实处。通过编制规划,进一步强化都市型现代农业高等教育办学特色,进一步突出“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这一中心任务,进一步明确“特色鲜明高水平都市型农林大学”这一发展目标,进一步增强服务首都和京津冀发展的能力和水平。郑书记指出,做好当下工作,就是要全面完成2015年确定的6个方面、25项、60条工作,加快进度,不留遗憾。同时也要深刻认识、积极应对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对学校“更名”带来的不利形势和严峻挑战,继续加强与上级部门的沟通、联络,持续巩固、深化、提高7个方面23项指标,特别是重点确保国家级科技奖励的滚动式增长、学生规模的稳定、师资结构的完善和生均建筑面积达标,持续不断地提高办学水平。郑书记强调,加快发展,关键是要有一支强有力的干部队伍,要严格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要求,进一步完善校院(处)两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结构,优化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机构设置,提前筹备好2016年上半年处级干部集中调整工作,促进学校事业快速发展与干部成长同步。
三要立足岗位,增强意识,创新发展。郑文堂指出,学校发展,人人有责,每一个单位、每一个部门以及每一名教师、每一名干部、每一名员工、每一名学生,都要紧密围绕学校中心任务和发展目标,立足本职岗位,发挥主观能动性,进一步增强角色意识、问题意识、危机意识、协同意识和创新意识,履行好岗位职责,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进一步创新现代大学教育管理理念,增强开放办学思维,深化和完善校政、校企、校校、校科合作的办学机制;要进一步创新和完善卓越农林人才培养的模式和方案,积极探索互联网+、微课、慕课等新理念、新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深入研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人才培养的新途径、新方法;要进一步创新科研机制与推广服务模式,紧跟国家和京津冀农业、林业、生态前沿动态和北京区位发展最新动向,强化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协同推广,切实增强社会贡献力;要进一步创新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创造性地贯彻落实大学章程,优化内部机构设置,盘活校内各方资源,全面激发办学活力。
郑文堂最后要求,面对学校改革发展面临的大好机遇和严峻挑战,全校各级党组织、各级党员干部、广大师生员工要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勇于作为、攻坚克难,深入发扬“三严三实”精神,全面推进学校各项事业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加快建设特色鲜明、高水平都市型现代农林大学,努力为首都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和京津冀协同发展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