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大会召开,会上宣布了新产生的200名“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奖”获奖名单,我校刘克锋教授榜上有名,教育系统仅4人获此殊荣。该奖项评选由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首都文明办和市人力社保局联合组织,是首都精神文明建设个人的最高荣誉。

刘克锋教授1975年参加工作,研究方向为畜禽粪便、农林废弃物无害资源化利用和花卉培育、工厂化标准育苗。一直以来心系农业,以实现零污染排放,建设绿色、安全生态农业为目标。30余年的教学科研工作,刘克锋教授做了一系列创新性研究工作,成果显著,先后获得“北京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北京高校继续教育教学管理先进个人”、“北京市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先进个人(农业科技服务专家)”、“北京市科技套餐突出贡献专家”等国家、省部级荣誉称号10项。
“2014北京榜样”大型主题评选活动中,刘克锋教授入选9月第三周榜单。《北京榜样官网》、《北京日报》、《北京晚报》、《中国教育报·头版》等都进行了报道。
刘克锋教授扎根京郊大地,研发了高效率、低成本、易操作的高温堆肥和干法厌氧发酵成套技术,解决农业种养殖废弃物随意排放对环境污染问题,实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促进农业的绿色循环发展。
现主持国家星火计划项目和子项目共2项;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子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10余项。研究成果获得北京市、农业部、环境部科技进步奖励10余项,以第一选育人获得12个一串红新品种和1个红花鼠尾草新品种审定。教改项目获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发表核心期刊研究论文80余篇,被SCI收录1篇,EI收录8篇;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2项,有5项国家发明专利进入实审和受理阶段。
刘克锋教授将科技成果在北京市区、县进行了大范围的应用。目前在河北、内蒙古、云南、海南等省地有几十个规模化养殖小区,共生产高品质有机肥100多万吨,总经济效益达20亿元。10年累计处理有机废弃物1487 万余吨。近三年生产、推广的有机肥可以替代化肥22.6 万吨,折算成二氧化碳减排67.5 万吨,他带领的科研团队2010年被评为市教委人才强教计划创新团队、继续教育园林团队被评为市级优秀团队和重点建设团队。
刘克锋教授多年的研究成果,在长达20 年的应用推广过程中,产生的总经济效益为20 余亿元。近三年生产、推广的有机肥直接经济效益近9000万元,新增利润4000余万元。培育的花卉新品种在全国南北共五省市区推广应用,创造非常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