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着明媚的春日,北京农学院一年一度的田径运动会如期举行。风雨操场上活跃着蓄势待发的运动员、公正严谨的裁判、默默付出的后勤人员,欢呼呐喊的观众。下面让我们跟随校园记者,一起去了解北京农学院第35届田径运动会。
最好的年华,勇敢向前——运动员
只听一声枪响,伴随着一阵阵呐喊,比赛开始了。
“怎么说,很轻松吧,本来是想破这项比赛的记录呢!”10000米的第一名,来自经济管理学院的贾炎高兴又有点遗憾地说。他是练习马拉松的,经常代表学校参加各种比赛。他跑步时有个习惯,不喜欢前面有人,认为这样会打乱他的节奏,这是有着强实力为基础的任性。
在男子800米决赛中,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大三的朱益赫自从去年参加完比赛后准备了一年。功夫不负苦心人,今年他凭借强劲的实力,乐观的心态获得了第二名。“这次跑得还行。”身为学生会主席,虽然有着繁忙的工作和学业,但还是发挥出了最佳的状态。
参加实心球比赛的姚爱敏老师脸上洋溢着笑容,心情很放松,她说:“重在参与嘛!而且实心球相对比较容易,更适合自身情况,我一直都有参加。”姚老师也希望能通过自己参加比赛,去影响更多的老师同学参与其中,让更多的人投入到体育运动中去。
“很不好,我轻敌了,我右边那个女生,她是练习跳远的,可没想到跑得也好快呀!”城乡发展学院的的刘玮妍如是说。虽然有些担心,但依旧凭借她过硬的实力,进入了200米的决赛。“我要进入前3名,为学院争光,看我的!”
赛场“标杆”——裁判员
每年的运动会,操场既是同学们展现飒爽英姿的舞台,又是裁判员们公正无私的判决场。
本届运动会副总裁判长李江老师,从1994年至今都在担任裁判工作,期间共担任过20年的总裁判长。他说:“每次的裁判任务我都当作第一次参加来对待,防止出现差错。”2008年北京奥运会他还担任过检录裁判长,他告诉我们:“奥运会赛场要求十分严格,场内只有当值裁判和比赛运动员。而学校运动会由于规格不同,场内还会掺杂相关工作人员。但令人欣慰的是,安全稳定处的老师严格维护场内纪律,使得运动员安心比赛,没有受到任何影响。”
操场的另一角,投掷比赛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担任这场比赛的裁判员是王秀云老师。她在北京农学院执教29年,担任过不同项目的裁判,但不变的是她对裁判工作的那份执着。她对于此次比赛的评价:“同学们参赛积极性很高,大家都坚持完成三轮比赛,中途不放弃,较往年有很大转变。”比赛健儿们的拼搏向上,不服输的劲头也让王老师更加享受她的裁判工作。
绿茵草地,火热赛道。裁判员秉着公平公正,严格执法的裁判原则,像标杆,衡量每一位运动员在赛场上的表现。
保驾护航——校医院的医生们
在操场的终点线旁,急救箱、氧气瓶、冰袋等摆满了急救站的桌子。一身白色犹如盛开的百合,校医院的医生们神情紧张地注视着操场上的一举一动。若有突发状况发生,他们便会以最快的速度赶到运动员身旁,为运动员减轻伤痛。像低血糖、痉挛等常见的突发状况,医生建议运动员们赛前要及时吃早餐,做好充分的热身运动。比赛时,要尽量避免,磕伤、扭伤等一系列外伤,要量力而为。
粉衣天使——志愿者
“作为一名志愿者,我愿意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去帮助同学”。这句话道出了许多志愿者的心声。他们愿意放弃休息时间,尽心尽力为同学们服务。尽管满头大汗,十分疲惫,却没有一丝抱怨。
在终点计时的志愿者们,他们手拿秒表,时刻绷紧神经,不敢因自己的疏忽而影响运动员的成绩,因为“公平公正”是他们坚持的准则。在他们看来成为一名志愿者不仅可以更好地为比赛服务,还能增进同学间的友谊,帮助更多的人,收获快乐。
幕后核心——检录处
幕后英雄的付出是成功的关键。检录处可以说是后勤人员的核心机构了。同学们两人一组,一人登记,一人观察,以确保准时准点地进行检录。检录工作最大的难题就是运动员们总是忘记带证件,很容易耽误比赛时间,检录处的同学们需要提前通知每个学院的运动员携带证件,要做好准备活动并放松心情。
场外的“守护神”——安保人员
整齐的着装,饱满的精神,每一个看台口都有学校安保人员的身影,他们维持秩序,时刻紧绷神经。当我们问遇到紧急情况如何应对时,他们不假思索地说:“及时的疏散学生和老师,时刻确保大家的安全。”就是这样一群场外的“守护神”,让运动会变得秩序井然、有条不紊。
齐力呐喊——场边观众
赛道上,运动员们挥洒汗水,奋力拼搏;看台上,观众们齐力呐喊,助威加油。
各学院精心布置了自己的看台,纷纷悬挂了各具特色的条幅。坐在看台上却紧紧盯着赛道的文法学院的刘颖说:“天气很热,但是看到运动员们如此卖力的比赛,我们也要努力为他们加油助威,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热情。”
不一样的角色,同样的梦想。运动会上运动员们的奋力拼搏必不可少,观众们的呐喊助威也不可或缺。正因为有他们的存在,运动会才会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