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北京农学院第三次代表大会承载着全校共产党员和师生员工的期待和厚望,完成各项议程后,于21日胜利闭幕。
郑文堂同志代表学校党委作了题为《抢抓机遇,凝聚力量,改革创新,追求卓越,加快建设特色鲜明、高水平都市型现代农林大学》的报告,主题鲜明、立意高远、求真务实、振奋人心,深入总结了学校第二次党代会以来的辉煌成绩,描绘了北京农学院加快建设特色鲜明、高水平都市型现代农林大学的宏伟蓝图,作出了全面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部署,发出了“在建党100周年、建校65周年时,把学校初步建成特色鲜明、高水平都市型现代农林大学”的重要号召,得到与会代表的高度评价和广泛认同。报告对北京农学院未来五年的发展具有纲领性的指导意义。
——这是一篇弘扬传统、改革创新的纲领性文件
报告始终把北京农学院建设都市型现代农林大学放在学校发展进程中把握和度量,弘扬传统、改革创新成为报告的关键词。
报告始终强调,过去的五年是学校弘扬优良传统的五年。建校58年来,几代北农人积淀了“艰苦奋斗、勤于实践、崇尚科学、面向基层”的优良传统,这一优良传统在历史进程中培育了北农人踏实勤勉、无私奉献的精神,塑造了北农人努力拼搏、攻坚克难的品格,激励了北农人“把论文写在京郊大地上,把成果凝结在农民的收获里”。正是几代北农人以农为本,弘扬优良传统,勇往直前,屡创辉煌,才使学校发展成为一所特色鲜明、多科融合的都市型现代农林大学;新一代北农人也必将在优良传统的激励下,坚定信念,凝聚力量,为加快建设特色鲜明、高水平都市型现代农林大学而努力奋斗。
报告始终强调改革创新的驱动力量。建校以来,北京农学院始终伴随着北京农业的发展而成长而创新。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北京农业向都市型现代农业的转型,北京农学院敏锐地意识到这一变化,踏上了探索服务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构建都市型高等农业教育体系的艰难路程。2003年,学校第一次党代会创新地提出了建设都市型现代农林大学的宏伟目标;2009年,第二次党代会,我们进一步明确要建设的是特色鲜明、多科融合的都市型现代农林大学;今天,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初步完成了第二次党代会提出的目标任务,更加响亮地提出了新的更高的奋斗目标:建设特色鲜明、高水平的都市型现代农林大学。每一次奋斗目标的提出,都是改革创新的结果;每一次显著成绩的取得,都是改革创新的收获;每一次发展举措的确定,都是一次改革创新的起航。
——这是一份充满忧患意识、使命意识的纲领性文件
报告始终把北京农学院加快建设都市型现代农林大学作为与“三农”发展和北京区域发展同向同行的过程。所包含的忧患意识、使命意识带给全体北农人深深的启迪,令人警醒,催人奋进。
报告从直面与首都经济社会发展、京津冀一体化要求存在的不小差距,到深刻剖析自身发展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不回避差距、不掩盖问题的实事求是精神,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扑面而来;从十八大、中央11个“一号文件”对“三农”发展提出的新要求,聚焦到京津冀一体化、北京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对区域农业发展提出的新标准,再到对提高教育质量的新思考,新形势、新背景给学校发展带来了新挑战和新机遇,我们切实感受到了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我们必须深刻地认识到:建设都市型现代农林大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慢进亦退。
报告指出:如何强化机遇,适应要求,在把握首都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同时,持续彰显在服务首都发展中的特色、优势、水平、价值,成为全体“北农人”肩负的一项严峻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勇担使命、自我加压成为我们唯一的选择。使命面前,我们只有砥砺前行,勇攀高峰。“一个奋斗目标”、“三项工作任务”、“六大发展举措”,报告深刻回答了北京农学院应当树立怎样的目标,朝着什么样的方向继续前进的重大问题,勾勒出了未来五年的三大工作任务:追求卓越、实现“更名大学”、争创“党建先进”,响亮地发出了抢抓机遇,凝聚力量,改革创新,追求卓越的动员令。
——这是一个催人奋进、实现梦想的纲领性文件
加快建设都市型现代农林大学是一项长期的、不断升华的历史任务,是一项艰巨、艰苦、艰难的历史任务。报告深刻地指出,建设特色鲜明、高水平都市型现代农林大学是我们的梦想,实现这一梦想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任务艰巨。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做好任何事情会涉及很多方面,但是紧要处、关键点往往只有那么几处。在建设都市型现代大学征程中,在完成三大工作任务的过程中,我们必须集中全力,努力解决事关学校发展和师生切身利益的大事、急事、难事,以大事、急事、难事带动全局发展!
——实现国家级教育教学奖励“零”突破。过去五年,我们取得了北京教育教学成果奖的重大突破。未来五年,我们更应攒足力量,向更高目标冲刺,在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上有更大作为。
——全力争取博士后工作站设点。学科建设在建设都市型现代农林大学过程中的发挥着引领作用,在取得农、工、管三大门类7个一级学科建设成就的基础上,全力争取博士后工作站设点是提升都市型现代农林学科发展水平的必然选择。
——实现国家级科技奖励更大突破。过去五年,我们实现了学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学校教师作为第一完成人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重大突破。今天,我们更应发奋图强,构建大平台、打造大团队、承担大项目,凝练大成果,申报大奖项,在国家级科技奖励上作出更大突破。
——引进和培养国家级高层次人才。人才是第一资源,加快建设都市型现代农林大学离不开高层次人才的支撑。加快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力度,加快引进学校重要岗位需求的高层次人才应成为未来五年的工作重点。
——积极推进重大基建项目建设。当前,学校科技综合大楼、新食品楼、学生活动中心、教职工集体宿舍等重大基建项目在积极推进,建设大学的目标要求我们不断改善校园环境与师生工作学习条件。
——争创国家级大学科技园。过去五年,我们建成了百亩市场、千亩农场、万亩林场的大学科技园,并成为北京市大学科技园。如何以高水平建设、高标准管理使大学科技园跻身到国家级大学科技园行列中,应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积极申报全国精神文明先进单位。过去五年,我们先后荣获了“首都文明单位”和“首都文明单位标兵”,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上水平、上层次是未来五年的奋斗目标。
——争创“北京市模范职工之家”。过去的五年,我们顺利通过了北京市“先进教职工之家”评估验收,首次荣获了“首都劳动奖章”。未来五年,我们更应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以争创“北京市模范职工之家”为抓手,为教职工打造温馨和谐的工作和生活氛围。
……
潮起海天阔,扬帆正当时。建成都市型现代农林大学是几代北农人的梦想和期盼。今天,我们站在更高起点,开启新征程,争取让更名大学的梦想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中变成现实。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和全校师生员工,一定要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执著的努力,紧紧团结在学校党委周围,励精图治,开拓创新,顽强拼搏,为建设特色鲜明、高水平都市型现代农林大学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